2003-05-25 12:08:33orangebach

田野抒懷

在自己最困頓的一段時間裡,到雜誌社工作過一段極短暫的時間。每月領著那少少的薪水,卻因初次接觸工作事務而充滿新鮮感與好奇心,除此之外,多少也有點知識份子自我格調的滿足。半年之後,考進研究所,接著畢業、就業至今,雜誌社的記憶已經淡到僅停留在大腦皮層的表面,處於隨時消失的狀態。

這個週末到東北角某個小飯店偷了個閒,時間慢到幾乎停止,週圍只有田野與海浪,人在此顯得如此平靜且平凡。當我探險般走在田埂上時,剎那間,六、七年前雜誌社的記憶竟無邊無際地襲來。

當時我們一批新錄取的傢伙,主要工作內容就是不斷的田野調查、田野訪問,記錄屬於台灣日常生活蔬果的點點滴滴,包括生長、栽種等等,雜誌社在長年浸淫在中國文化之後,竟興起記錄台
灣的念頭,想來也是充滿意義。我們花很多時間蒐集關於植物的資料,研讀植物的習性,然後打聽哪裡有栽種這些蔬果,直接殺到田裡訪問農夫、拍攝植物各種生態階段,回來後與美編討論版面,真的鉅細靡遺。

老實講,當時真是因為新工作,對什麼都新鮮好奇,即便這些差事上山下海外加研究,最恐怖的是還要說一點不輪轉的閩南語,依舊非常投入,投入到當時的男友抱怨連連,甚至覺得我變成另外一個人;well, 我只是認真了些而已。

工作看到植物,也僅止於認知與認識,沒什麼感性的成分,直到昨天我漫步在田埂上,滿滿身處於各種各樣夏季蔬果間,我突然不由自主的懷念起那一百多個雜誌社的日子;當下重新相遇蔬菜,多數還能準確無誤地辨識出來的時候,真是美極了;大自然裡,每種顏色看來都是活生生的美。

然後我想到當時的工作情況。那時的老闆雖然愛唱高調,雖然尾大不掉且超愛說教,不可否認他對事業的定義倒是充滿理想與堅持,與當下現實的社會關有著極大的差距,以致對於我們每個人工作上的要求,也是質重於量,對於細節有著潔癖。也因如此,我們努力半年,投入相當多的精神和金錢,蔬菜日誌的計畫還是停滯了,那天看見田野中如此豐富的蔬菜群相,好遺憾當初這本書沒有出版;如果出版,我想可算是台灣農村生活極佳的註腳。

我也忍不住回想起當時我們這群蘿蔔頭的領班姚先生,和藹、耐心有人文關懷的一位長者,卻在多年前突然因為肝病過世;即使現在想起來,都充滿感傷與遺憾。姚先生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從未因繁瑣世事而停止,工作上只求對得起自己良心,從不奢求外人的肯定與價格的相符。他的笑容比話語多,儘管責備也是淡淡的勸勉,從不怪罪或抱怨;從姚先生身上,我親見人文典範。

記得我考進現在的工作單位時,面試者問我「雜誌社的經驗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緊張又粗心的我,當時回答「對於植物的知識」,心裡老覺得言不由衷、隔靴搔癢,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幾天後我終於瞭解自己的答案的確錯了,因為與姚先生共事、學習,才是雜誌社經驗給我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