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 23:20:30orangebach

強人的難題

V是我們教會的長老,德高望重,兩年多前,他跟兩位資深牧師從原本的教會到台北某處開展新教會,專業術語叫做「植堂」,用商業思維理解的話,類似開分店的概念。

由於分店的地點好,V和兩位牧師的人緣好、聲望高,解讀聖經的功力嚇嚇叫,吸引了兩百多人一起跟他們出埃及、過紅海,另闢迦南美地,我也是其中一名。我得說我不是對埃及有怨言,純粹是新的迦南美地離我住處近、交通方便,就打蛇隨棍上出了埃及。

我們教會這些出埃及的會眾多專業人士、高階主管,他們對教會的奉獻相當穩定也大方,讓教會不用擔心經濟來源,奉獻固定,出席人數也穩定。相較於我們教會其他分店,V這次開分店的路走得挺順,用我俗世的話來說:很快便能自給自足、損益兩平。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穩定有時未必健康:兩年以來,我們聚會人數沒有太大增長,就兩百上下。某方面因為新教會位於辦公區域,週一到週五上班族聚集,人很多,一到周末人氣凋零,要吸引誰來做主日崇拜呢?另方面我們會眾的年紀老化,他們多數也不住在附近,也很難帶新人進教會。

然而在這些有形因素的背後,V有著說不出口的掙扎。

與V一起帶會眾出埃及的兩位牧師,一位明年初要到歐洲某神學院擔任院長,另一位在兩年內準備退休,原本三人共治,即將成為V一人獨挑大樑。

V在宗教以外的人生,是業界知名的總經理,外商、本土戰功彪炳,擔任兆元資產企業的專業經理人,也主導過上千億的企業購併,甚至拿過亞洲業界的最佳領導人獎項,走路有風。然而當場景換到非營利組織,似乎一切也陌生起來。我們分店收入不錯,有收入勢必也要有擴張、有投資,可是當部屬徵詢V對於分店未來經營方向時,V卻總是含糊帶過,部屬想要做這個,V說沒問題,想要做那個,V也沒意見。甚麼都好,讓部屬相當沒方向性,也沒安全感。

換到V的角度看,他給不出意見也很能理解,怎麼說呢?三人創始團隊現在雙引擎熄火,剩他一個正駕駛苦撐,然而他上無董事長、董事會請益,下無核心幕僚可用,想當年摩西出埃及,同樣沒有核心幕僚,但上有神讓他請益、指點方向、頻秀神蹟,旁有不離不棄創業夥伴哥哥亞倫,可以說比我們V狀況更豐腴些。

扣除乾癟的核心團隊,會眾更讓人頭大。這些和藹可親的叔叔伯伯阿姨大姊,其實很挑剔:放投影片的義工手腳慢了幾秒,會後便被嫌棄了;牧師解經嚴肅沉悶些,會後便被批評「講得不好」;別人的點子狂批猛吐槽,自己的點子又死不參與。他們的信仰生活彷彿按時每月十一奉獻、每週主日崇拜便已福杯滿溢、聖靈充滿。

聖經《出埃及記》裡的情境,在我們分店裡也老老實實地發生了。

兩年下來,雖然穩定收入,可是會眾對於教會人數持平、零成長也看在眼裡,開始出現雜音:「你們有沒有個發展方向?」、「你們到底做了些甚麼?不然我的錢要捐去別的地方了」。好不容易分店員工絞盡腦汁構思吸引更多會眾的活動,又有雜音說:「辦這個要做什麼?」、「還不如乖乖主日崇拜就好了」....若各位看官讀過《出埃及記》,這活脫脫就是摩西當時的寫照,跟著摩西出埃及的民眾在曠野中抱怨沒有食物吃,摩西求神降下食物,吃飽以後又有新的抱怨,裡外不是人。

不知道看倌們除了捐錢給非營利組織,對於非營利組織本身有無概念?非營利組織難就難在領導人要顧及的利害關係人,要取得共識的面向,比企業領導人多非常多,可以說企業追求利潤極大化,非營利組織要追求利害關係人共識的極大化。領導人透過凝聚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共識,執行符合組織使命願景的實際行為,藉此影響人的改變。

第二個難處是,領導人沒有具體可操作的績效工具,沒有KPI,沒有賞罰,沒有棒子和胡蘿蔔 ,完全憑影響力。

這些難處可難倒我們這位摩西V。縱然他是亞洲業界知名專業經理人,縱然他經手過千億購併、兆元企業,現在沒有職權、沒有權力,他也沒創過業,無從練就創業家的決斷力和氣魄,霸氣又不是他的性格特徵,面對我們分店「窮得只剩下錢」(銀行定存金額有八位數),但願景使命不明,也沒短中長期目標,分店裡的職員又期待他做出決定,他,很焦慮。

你也許會說,既然怎麼做都不對,何必那麼辛苦呢?的確教會裡有聲音倡議只要顧主日崇拜即可,其他不用太花腦筋,什麼都不做真的最輕鬆,因為會眾也是來主日崇拜的居多,其他活動參與程度相對較低,更別提帶新朋友來。

偏偏如果什麼都不做,其實違背了《聖經》裡的教導,要「擴張境界」,要把神賜給我們的恩典和收穫,善加利用,讓這些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效益、傳給更多人,才符合神的美意。V熟讀聖經,不可能不知道。

在一次與我們分店職員聊天,得出了上述故事。

之後我讀了彼德‧杜拉克 (Peter Drucker)所寫的《非營利組織》,這本書清楚明白地交代了組織運作經營的重要基本概念和做法,同時拿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兩相對照,不但了解非營利組織運作,同時也複習企業運作的要件。杜拉克之所以為大師,除了他論述清楚簡潔有力、邏輯清晰,他實際致力協助各種組織運作,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貢獻,真正體現他自己所說的:「組織存在的目的,是要讓平凡的人,能夠做到不平凡的事」

看著教會職員愁眉苦臉、壓力山大,我心想這真是個創業的好環境:不缺資源,缺題目;這當然也是考驗,因為缺領導者。我是個雞婆的人,幫分店職員想了好些題目,同時參與其中,希望能幫上忙,至於後續如何,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希望我們這群平凡人,也能做到不平凡的事。

orangebach 2022-10-07 08:07:00

啊真是懷念Joel Osteen的開場。的確非常激勵。
大的教會會被用放大鏡刻意檢視,總是有很多的揣測和傳聞,這是一定會有的。組織越大,金錢資源越多,腐敗和軟弱也會同步上升,無可避免。

摩西當年出埃及也是被全部的人罵到翻,哥哥亞倫也與部分軟弱的會眾一起打造金牛犢。

基督徒重要的是神人關係,在任何一個教會裡能建立堅固長久榮神益人的關係,才是最關鍵的。希望沒有說太多。

ChuckFromChuckyCheese 2022-10-06 10:45:52

其實我也是在紐約時,每天早上看,雖然我不讀BIBLE但是Joel真的有某種吸引力,會專注著聽他講道。
尤其時每週日早上,從美東時間九點半開始(前一周回播),到美東十一點(正好是休士頓的九點現場),都不同頻道,就會一直有他的那些迴響:
Hold up your Bible, say it like you mean it. This is my Bible, I am what it says I am, I have what it says I have, I can do what it says I can do. Today I will be taught the Word of God. I boldly confess, my mind is alert, my heart is receptive, I will never be the same, in Jesus name. God bless you.

每次和我表姐他們討論LAKEWOOD CHURCH他們都是呈現“保留”的態度。
只能說當年紙醉金迷之時,還有一點silver lining comes from Joel. Amen

orangebach 2022-10-04 16:29:49

看完你的留言,莫名浮現出「人在做,天在看」六個字,哈哈哈。

有段時間我很愛看Joel講道(Victoria講道有點受不了~~)
他當初在接班時也承受極大壓力,多方不看好,
如他自己所言,他是最被看衰的小兒子,
沉默寡言缺乏領導力。
然後在拓展教會、尋求教會新址時遭遇到極大阻力。
誰能想到他們現在牧的是最美最大教會。

基督教中對於他們這種所謂「成功神學」也有很多質疑--側重傳達教義中成功、勝利光明美善的一面。
他們挑戰仍大。

真的就像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我只能說,如果我們走在對的路上,我天上的老闆必定開路。如果受到攔阻,我們就要停下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