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5 09:27:21orangebach

經典俄羅斯鋼琴學派重現--Alexei Volodin獨奏會(04/30/2015)


※原本信誓旦旦,從此篇文章開始要控制在八百到一千字內,大約雜誌一頁的字數,結果還是口水多過茶。學習控制還是我人生中有待加強的一課。


昨天晚上聽Alexei Vorodin的鋼琴獨奏會,今年以來至今最滿意的獨奏會,也是今年以來人最少的一場音樂會。
昨晚曲目如下:

史卡拉第:三首奏鳴曲

普羅高菲夫:三首小品,選自《十首小品》,op12

普羅高菲夫:三號鋼琴奏鳴曲,op28

梅特納:被遺忘的旋律,op38-1

蕭邦: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op61

舒曼:狂歡節op.9

安可曲:

拉赫曼尼諾夫前奏曲op.32

另首拉赫曼尼諾夫很難的曲子

蕭邦:夜曲op10-1

蕭邦:英雄波蘭舞曲

剛開始我有點不好意思,希望人這麼少別讓他感覺不自在,不過看他出場後滿輕鬆的微笑,以及很快地就定位開始彈琴,一切似乎很自然,我想這應該也是專業的一環。

我很喜歡這場音樂會,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鋼琴家與樂器的心理距離恰到好處。

鋼琴家面對樂器,很容易過近或者過遠。過近,把樂器視為擁有物或者極愛之物,詮釋濃稠而深沉,容易有過於耽溺的自戀之毀;過遠,把樂器視為生財的專業器具,詮釋單一而表面,容易流於型式主義的自我感受良好或者過分討好觀眾。前者聽來辛苦,後者聽來像上班。

Volodin與鋼琴有著朋友般適切的距離,有著自然流露且平等的相處關係,他既不過份展現對鋼琴的掌控慾,也不會因為太熟悉此道而變得習以為常,用自然務實的方式處理著每個音符、段落、整體,甚至空白和結尾,每個細節都到位。自然成熟的熟練,合宜的真情流露,以及乾脆颯爽的台風,我覺得一切都令人感覺非常自在。這種氛圍瀰漫著昨天整晚的音樂會。

第二個原因是詮釋不匠氣。

音樂會的曲目不至偏門,但都是風格獨特、性格明顯的曲子;通常性格越明顯的曲子越容易流於匠氣和表演。多數匠氣來自演奏者的預設心態,限制了詮釋的空間,也限制了聽眾的想像力,結果遮掩音樂本身的直指人心,反而妝點成可預測的形式主義。

普羅高菲夫完全在掌握中,零錯誤的嫻熟技巧,清明的節奏感,聲響效果極佳也有層次感卻不顯懾人;三號鋼琴奏鳴曲非常非常好聽,三首小曲也錯落有致。毫無匠氣,殊為難得。

梅特納,美呆了。印象中曲名裡面有感傷、遺忘、悲傷…等字眼的曲子都很美,這首也不例外,真是美呆了。主旋律在整首曲子中重複三次,每一次都清楚地有不同觀點,極有層次感;弱音動人細膩,講究細節的程度還真不輸Aimard。

舒曼,明顯是演奏者的最愛。二十五六分鐘的狂歡節,整首錯落有致,每首短曲各有風格,合起來又具整體感,有舒曼的糾結,又不到捶心肝,這種溫度我覺得拿捏得很好;最後一首「打倒菲力斯大人的大衛同盟舞曲」,加進了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演奏風格(有點粗獷的大派),作為一個結尾真是讓人覺得好到不能再好。

蕭邦,鋼琴家用音色明暗強弱表現蕭邦的起伏,大過於使用彈性速度,部分弱音的處理比常態更弱;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沒甚麼彈性速度,安可曲的英雄波蘭舞曲尤其明顯。所以聽來頗為英氣逼人,而不是刻板印象中病懨懨的蕭邦。有不夠美、少浪漫之虞,但有新鮮感,畢竟他熟練的技巧仍有魅力。

安可曲的拉赫曼尼諾夫,明顯是演奏者另個最愛。拉赫曼尼諾夫是技巧、旋律加想太多的集大成者,Volodin處理起來讓三者具備滿好的平衡,聽來算健康但又不會太白目的拉赫曼尼諾夫;技巧熟練和情感融入的自然狀態,用「信手捻來」四字當之無愧,他的確是用最快的速度就進入拉赫曼尼諾夫模式,卻又沒被作曲家搞得神經神經,讓我印象深刻。

眼尖的人不難發現,這四首安可曲簡直已經不是隨手帶走的蔥薑蒜,而是延長加賽,尤其第四首英雄波蘭舞曲,從沒遇過這麼澎湃的安可曲。是鋼琴家愛彈鋼琴同時精力充沛,也是鋼琴家的龍心大悅,看來人少並不影響台灣聽眾凹安可曲的功力。

第三個喜歡這場音樂會的原因是人少。

儘管剛開始難免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不過很快就感覺出人少的好處。

一場八成以上滿的音樂會減去一場三成滿的音樂會(諸如這場),多出來的人,套句朋友的說法,就是「討厭的人」。「討厭的人」,具體而言,一種是對聽古典音樂一知半解卻自以為是的附庸風雅者,另一種是把聽音樂會當成社交行為與身分地位象徵的人。這兩種人,是最容易在音樂會的過程中發出種種令人惱怒的噪音的人,包括打開包包的拉鍊、調整塑膠袋、打呼、愛講話…..幸運的是,當天晚上這群人沒來,來得是來得莫名其妙、也就乖乖守規矩的人,以及真的想聽音樂會的人。

也因為人少,我在演出前換到前面坐。想說坐得集中點,看起來比較可減少稀稀落落的尷尬感。同時人少,上廁所不用排隊,好到不行。最後因為人少,我得用力多多鼓掌,聽起來比較熱烈些。

最後一個原因,真是非常私人的因素。

從我坐的那個位置(4排21號)看過去,都讓我想起最近迷上的大陸劇「離婚律師」的男主角池海東和詮釋這個腳色的演員吳秀波;長相當然差很多,可是Volodin的身形、氣質和手指的模樣,真是有很高的雷同度。以致於在看他彈琴的時候,恍惚間彷彿看到池海東在彈琴,哈哈哈~~~~那當然是格外好聽啦!

不過就算沒有大陸劇加持,Volodin的演奏讓我深感經典俄羅斯鋼琴學派重現,且是帶有現代感的重現—全方位又均衡的技巧、波濤洶湧但不過激的情感律動、義無反顧卻顧慮周全的觸鍵風格,光這點就值回票價。

 
※同場加映一:Volodin在馬林斯基音樂院演奏普羅特涅夫改編柴可夫斯基胡桃鉗的組曲:
(俄羅斯觀眾鼓掌也頗為無厘頭,所以對台灣觀眾別太苛求--只要別像西貝流士五號交響曲最後那尷尬的狀況就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IjOtNZ--20

※同場加映二:另場在馬林斯基的演出,演奏Nikolai Kapustin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拜這影像之賜,讓我交到新朋友--俄羅斯作曲家Nikolai Kapustin,他還活著!這作曲家超級有才!作曲家本人是Nexos的演奏者,有他自己彈自己的鋼琴作品,超便宜。另有Marc-Andre Hamelin在hyparion的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axHHuWoMY

這是作曲家本人彈的二號鋼琴奏鳴曲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mxsBikA70
 

orangebach 2015-05-20 08:36:41

有陣子看了滿多他的演出影音紀錄,突然意外地深沉下來我頗有同感,也很愛忽快忽慢忽強忽弱,就好像自己覺得該怎樣就變成那樣,或許是年輕藝術家的特質吧,可能這樣覺得有種獨到的創意。

真的很像自戀狂,還有我不喜歡他彈完琴滿頭大汗那樣子。我也滿期待他的獨奏會,這幾年台灣演奏會卡司真的相當不錯,相信不久在台灣也看得到他。

Val 2015-05-17 21:50:53

聽的兩次樂團都是美國NSO。他彈協奏曲有點奏而不協的問題,速度的變化相當有個人風格,很多段落明顯和樂團脫節,我不知道是因為排練不夠,樂團力有未殆,還是Trifonov太過即興。拉赫三本來就是炫耀曲,我覺得也就該炫耀到底。他的技術完全可以做到,卻在某些地方突然意外地深沉下來,很像用低速檔開上高速時油門收放之間的顛簸。

我想我會對他的獨奏有更高的期待。我覺得他太神經質,或許不太適合和別人合作。他彈琴時常常把頭低到很接近琴鍵,雙手開闔飛舞,看來像是駝背的鐘樓怪人。彈安可曲的時候看起來像個自戀狂,面帶詭異的溫柔笑容。

orangebach 2015-05-17 11:34:44

樂團是?

Trifonov從出道以來一路紅到現在,當然青春的肉體很有魅力,師奶殺手毫無疑問。你好像也聽了兩次?

我很好奇,Trifonov現場也會彈著彈著就露出像變態殺人魔看著自己藝術品的笑容嗎?我看過一些他的演出畫面,幾乎都有這樣的表情,還有他實在對自己的雙手有著超乎常人的愛戀....我想知道我是不是誤解了,哈哈。

我每次都要問一起來的人安可曲是甚麼,尤其有些聽來好熟悉實際上又叫不出名字的曲目,想不起來真是有種便祕的遺憾感。後來看開也就算了,反正都是美好的經驗,叫不叫得出來也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