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5 07:28:38orangebach

11/14波里尼巴黎獨奏會

今天晚上波里尼的獨奏會,是今年歐洲行程的終站;曲目如下:

蕭邦:前奏曲op.45
蕭邦:敘事曲No.2
蕭邦:鋼琴奏鳴曲No.2

(中場休息)

德步西:前奏曲 BookI

安可曲:
蕭邦:練習曲「東風」
蕭邦:敘事曲No.1

今天晚上感觸很深,因為波里尼真的老了。他出場時明顯駝背直不起來,肩頸、上背非常僵硬,不知為何,我感覺七十多歲的波里尼比八十五歲的阿巴多更顯老態。

老還是殘酷而現實的。

波里尼僵硬的上半身明顯影響了手指的精準和靈活,整場他彈錯非常非常多,每個樂章都出錯,多半是誤觸旁鍵造成的不和諧,同時手臂力道也受限,他雖然仍能控制弱音的幽微,但沒辦法彈出戲劇性的巨響,也沒辦法靈敏地控制雙手的小肌肉,展現出光譜般的音樂色澤。所以我覺得他的德步西層次感和質感跟不上Aimard、Bavouzet這些尤如手指魔術師般的法國鋼琴家,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像已退休的奧運選手和當下的奧運國手,那種訓練有素的、精準的、日正當中的青春的手指,已離波里尼遠去。缺乏光影變化的德步西,聽來頗為乏味而缺乏核心凝聚力,顯得零散且令我昏昏欲睡。

可是老,卻讓他的蕭邦帶給我非常特殊的感受。

波里尼的蕭邦,讓我腦裡浮現三個字:看開了;我不知道他看開甚麼,他就是看開了。他的蕭邦異常平靜也寧靜,幾乎沒有用彈性速度,也沒有甚麼戲劇張力,所有預期中別的鋼琴加會彈得心蕩神馳的段落,波里尼就是彈出來而已,他就是把他記得的譜彈出來,當然也可能因為年歲、身體的限制,無法供應他理想中足夠的動態,然而這樣的蕭邦卻異常寬廣。他不再計較到底要怎樣營造出怎樣山高谷深,才能讓蕭邦情溢乎詞,他也不再計較究竟要怎樣安排快慢緩急,才能讓蕭邦美麗無雙,他就是把他記得的譜彈出來,一個素顏、淡雅的蕭邦。

二號奏鳴曲第三樂章的送葬是這首曲子的重頭戲,我們聽過不知多少下重手、如喪考妣的同樣段落,讓中間那段如月光皎潔的行板聽來相當突兀。我不知道波里尼是否也同樣想讓送葬送得如喪考妣,送得呼天搶地,結果力有未逮,可是我只能說這樣的安排讓送葬和行板非常一氣呵成,不管前者轉後者或後者轉前者,情緒連貫,表達出一股寧靜悠遠。舒曼曾經比喻蕭邦的鋼琴奏鳴曲,四個樂章猶如把四個個性不同的小孩硬生生綁在一起,意在點出蕭邦鋼琴奏鳴曲

中缺乏coherence的特質,昨天晚上波里尼卻證明了這四個小孩是出自相同血脈的兄弟姊妹,二號奏鳴曲整體氣氛非常一致。這樣的蕭邦應該也會令某些蕭邦的基本教義派覺得沒糖少鹽不夠辣,我想表達的是,波里尼其實已經不在彈鋼琴了,他在訴說他自己,用誠實、自然、不賣弄的方式,所以我們也會看得到錯誤、不足、不及和力有未逮。

法國觀眾凹演奏者安可曲的本是不輸台灣觀眾,不同之處在於台灣觀眾以雜亂的狂熱取勝,法國觀眾則愛把鋼琴家當成家鄉勝利球隊來歡迎,鼓掌到最後一定會全部鼓成同一節奏,外加歡呼,氣勢驚人,很少有演奏者和樂團能抵抗得了這種熱情。波里尼最後安可練習曲東風已讓我吃驚,非常耗神、耗力之作,技巧不夠凌厲,但熟練、老練的程度不在話下,然後最後竟然奉送一號敘事曲,我感覺鋼琴家自己意猶未盡,否則誰會安可這麼大的曲子?

敘事曲也同樣素樸,不過分地多愁善感,也不會過度纖細,沒有甚麼彈性速度和動態但層次感很好,那知名段落每次重複都有不同表現,竟然聽起來更感人,我覺得讓聽的人不只侷限在當下有型的音樂、旋律、節奏當中,而是體認某種更寬廣的意境和氛圍,真的是聽FU。反過來說,如果有人一直在計較波里尼彈得怎麼樣、表現如何、詮釋觀點,我猜可能會失望。

昨天最讓我跌破眼鏡的,是觀眾素質超低。首先是進場慢而且遲到,我不懂為什麼op45都已經在彈了,竟然還有人會被放進來;其次是曲子和曲子中間很短的間歇,竟然有人站起來脫外套!然後是昨天不知為何,滿場咳嗽,尤其下半場德步西,是太無聊所以要清嗓子嗎?最誇張的是,二號奏鳴曲的一、二樂章之間,竟然有一半左右的人在鼓掌!天啊~~~~我快被氣炸了。還好演奏讓我很有收穫,外加這真是個好廳--這麼大的廳聽鋼琴獨奏會,聲音還是相當透明澄澈清楚,所以整體而言,也算瑕不掩瑜。

坐在音樂廳裡,難免問自己一個問題:他是不是不行了?這問題無比殘酷,但一定每個人都會問。如果你拿著手槍頂著我頭硬要我回答yes or no,答案是yes,他在看得到的部分真的比不過現在持續活躍的獨奏家,鋼琴家只要不夠精準,就是打折扣,這跟費德勒打網球一直出現enforced error是同樣道理。這是事實,但不是重點,重點還是聽音樂、還是跟鋼琴家在短暫的兩小時中相處的過程,他讓我們感受到甚麼,而我們如何因為他的緣故,而讓自己的世界充滿更多可能。

每次到Salle Pleyel,我都會提早兩個半小時左右出門,因為很怕路上出現無法抗拒的變數,結果每次都太早到,便會到附近FNAC逛逛裡面唱片行,試聽試聽打發點時間(人真的牽到北京還是牛,習慣都是一樣的)。上回聽了二十多分鐘波里尼新發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好像曲目都十幾號),我強烈推薦,理由相同,因為他彈得已經不是貝多芬,而是在說故事,我喜歡他創造出的寬廣而悠遠的意境。

 

 

orangebach 2014-04-16 23:19:37

對對,沒錯,感謝指正

bebe 2014-04-03 13:42:37

安可是這首嗎?Chopin - Etude Op.25 No.11 ('Winter Wind')是凜冽的冬風,不是春天的東風喔 ^^

orangebach 2013-11-23 22:05:16

他的平均律踏瓣用很多,而且速度快,第一次聽覺得糊,音質不清澈,不喜歡。冷凍了這張錄音好幾年,直到今年再拿出來聽,竟覺感人的不得了。

你說他多了些甚麼,我覺得就是個意境。雖然這兩個字聽來俗氣又普通,可是想不出更好的字眼形容波里尼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