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4 09:14:10 orangebach

以色列愛樂的新年音樂會

昨天何其有幸,臨時被找去聽梅塔和以色列愛樂的新年音樂會,穿得實在很不趴啊~~~遜!

上星期聽兩位同好提及,都要去新年音樂會湊熱鬧,我超級羨慕的,因為票實在太貴,小妹當場馬上軟腳,但是從那時候開始,每天都在幻想著有沒有突然出現一張票請我去聽音樂會,那我一定要穿得很趴....至少正式點自我感覺有點不同嘛~~~就是覺得新年音樂會應該要有點不同。

直到昨天早上都音訊全無,於是小姐也就順著爛天氣穿著一身窮文青的裝扮上班打拼了;誰想到下午四點半突然有貴人贈票朋友,朋友與我旋即六點多出發到國家音樂廳,吃吃小籠湯包(鐵定要擺脫難吃的春水堂一次),然後散步去新年音樂會。走到位子上,唉,旁邊的貴婦拎著小尺寸的鱷魚皮凱莉包,轉眼看看我的信三郎帆布後背包,唯一雷同之處便是,我的勉強也算個國際級品牌啦。

昨天的舞台用蝴蝶蘭裝飾的非常好看,相當中國味的豔麗但是不俗,尤其天花板上垂掛下來的幾盞花籃吊飾,雅俗共賞。只可惜呢,音樂廳糾察隊還是小跑步過來叫我們不要拍照,我不怪她,只怪自己對焦、下手太慢,否則也是可以喀上一兩張的。

曲目如下:

貝多芬:第三號《蕾奧諾拉》序曲,作品72

Beethoven: Leonore Overture No. 3, Op. 72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西班牙隨想曲》,作品34  
Rimsky-Korsakov: Capriccio Espagnol, Op. 34
 
小約翰.史特勞斯:《雷鳴與閃電》波卡,作品324   
Johann Strauss II: Unter Donner und Blitz, op.324
 
(中場休息)

小約翰.史特勞斯:輕歌劇《吉普賽男爵》序曲,作品511  
Johann Strauss II: Der Zigeunerbaron Overture, Op.511
 
小約翰.史特勞斯:《南國玫瑰》,作品388 
Johann Strauss II: Rosen aus dem Suden Walzer op.388
 
愛德華.史特勞斯:《為火車開路》快速波卡,作品45 
Eduard Strauss: Bahn Frei, Polka Schnell, Op. 45  
 
小約翰.史特勞斯:《安娜》波卡,作品117  
Johann Strauss II: Annen-Polka, Op. 117 
 
小約翰.史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作品410  
Johann Strauss II: Frühlingsstimmen, Walzer, Op. 410 
 
小約翰.史特勞斯:《喋喋不休》波卡,作品214  
Johann Strauss II: Tritsch- Tratsch-Polka, Op. 214  
 
小約翰.史特勞斯:《晨報》圓舞曲 ,作品279 
Johann Strauss II: Morgenblätter, Walzer, Op. 279
 
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品314
Johann Strauss II: An der scho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p. 314
 
約翰.史特勞斯:《拉黛斯基進行曲》圓舞曲,作品228
Johann Strauss: Radetzky March Op. 228


1. 去之前有位樂友便預言,以色列愛樂鐵定讚,因為猶太人具有拉弦樂的天分,光看Fiddeler on the Roof便知道。事前我對他所言將信將疑,事實證明以色列愛樂真是超正的A咖,木銅管、絃樂、打擊樂每個聲部都很棒、實力堅強,管樂和銅管特別令人印象深刻,非常地具備獨奏家特色,銅管的音色極佳,罕見地兼具飽滿有力不破音和圓潤光澤有人性。

荒謬的是,曲目不適合,不夠熱。上半場我就覺得不夠熱、不夠熱,貝多芬序曲該是比交響曲再白目hi一點的,但沒有,反而顯得發散,缺乏某種往上奔跑跳躍之感。我偷偷跟朋友說:「不夠熱」,馬上被同伴幹醮說「不識好歹,免費的你要怎樣?」這是兩回事好不好~~~中場休息我又忍不住跟另一位朋友說:「不夠熱」,他也含蓄地說,看下半場狀況。結果還是不熱;你會用70、80度的水泡麵嗎?如果你吃到不是滾水的泡麵,甚麼感覺?差不多就那感覺。

2. 不熱的原因跟樂團、指揮特色都有關;梅塔昨晚要的速度其實偏慢,絃樂飽滿但下弓太沉,讓圓舞曲的線條在聽覺是便是向下墜落,不夠輕盈,完全無法想像全場貴婦跟著跳華爾滋的畫面。導致我一直幻想要是他們奏的是馬勒?德佛札克?或是俄羅斯作曲家,好比柴可夫斯基?鐵定比圓舞曲更好。另方面,也讓我更確定,圓舞曲這玩意兒,應該屬於VPO的某種獨特專利吧...若替換成他們甜蜜的弦樂和音質,貴婦也會因此重新翩翩起舞。

藍色多瑙河之後、拉德斯基之前,梅塔相當大方地為我們加了首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讓這套新年音樂會曲目更完整而且更重量級,不過在他主導下仍然速度偏慢,好幾個由慢而快、有擺盪感的節奏感轉折之處,他刻意地拉慢速度,加進更多彈性速度,進一步凸顯IPO此團實在非常強,明明要滑過去的地方,竟然可以拉到這麼慢,而且音色穩定,我是非常驚豔啦。只可惜完全跳不起來,也見不到小動物在林間亂跑輕跳的場面,當下在心中我便把此曲更名為「維也納黑森林的故事」。

3. 我一張史特勞斯家族的CD都沒有,這是另個想來聽新年音樂會的小原因,總覺得這堆曲目應該屬於這個場合。下半場都是史特勞斯系列,我發覺同類型的曲子聽很多,也需要相當耐心,更重要的是,如果用來跳舞當然沒差,可是像我們這樣乖乖坐著修練氣質來著,的確不是每首都好聽。

4. 兩個小提琴首席,其中年輕的那位相當渾圓,頭很圓配滿頭捲髮,肚子好圓,白襯衫都快被撐開,是本人所見過最胖的小提琴首席。可是琴拉得真好!Rimsky Kosakov的西班牙舞曲有幾段獨奏,拉得好也敢拉,有氣魄;而且看久了覺得小胖子很可愛。

5. 拉德斯基啊,拉德斯基,全場等兩個多小時彷彿只為拉德斯基。今天還不錯,原本有點擔心拍手會拍太快,結果還好,今天拍點還抓得滿準的,而且很熱烈,顯然在場多數都看過卡拉揚新年音樂會預演過了。大家真的感覺出來等很久了;不太會控制大小聲,為其美中不足。我得說,現場體會一下跟著拉德斯基拍手,爽!

6. 新年音樂會要得是氣氛,演出有點破綻沒關係,今天剛好相反,樂團水準實在太高,反而氣氛太凝重嚴肅。卡拉揚新年音樂會那版真是經典中的經典,嚴肅中有輕鬆,卡拉揚有權威但是又難得的親民;更重要的是,卡拉揚除了藝術表現之外,指揮也是舞台上一個角色,他的確扮演地相當襯職,長相帥又演技精湛,再配上有髮膠加持的銀白色捲髮造型。我又幻想,哪天該讓Dudamel指揮一下新年音樂會,他一定很有新年音樂會氣氛,應該會很熱很熱;期待看到他的玉米鬚髮型亂跳亂跳。

7. 最近連續聽到兩個英國人(一個是英國好友馬克,一個是最近有本古典音樂書評的作者)抱怨當地的觀眾,相當吝惜給音樂會演出者掌聲,而且經常掌聲才響起,已經很多人起身準備趕火車,義無反顧地,頭也不回地,走人!以至於當他們聽到Aimard竟然給我們五首encore pieces的時候呢,一整個驚驚驚啊~~~~昨天晚上,再度證明,台灣在全球古典音樂界的地位絕對是觀眾!

昨天晚上的曲子是散的,理論上每首結束都要鼓掌,實際上除了有幾次梅塔直接演奏下一首之外,每首都鼓掌。妙的是,從第二首西班牙舞曲開始,已經有人開始喊安可了;下半場圓舞曲系列開始,遇到那幾首特別熟悉的也是同樣待遇,讓嚴肅的猶太人露出難得的笑容--否則當他們演奏藍色多瑙河時,臉上的表情彷彿在演奏莫爾島河!

音樂會觀眾絕對是台灣的特產!

今年就讓我們朝聽更多音樂會、用台灣熱情融化全球古典音樂演奏咖而努力吧!

cocos 2013-01-09 01:22:06

梅姐是Sabine Meyer

白鴿是白哥的筆誤, Kun-Woo Paik

orangebach 2013-01-08 08:56:17

我不一定會去聽CSO,我也沒去搶票。

到時候看看有沒有貴人出現就是。

三月份我會去聽Bavouzet和Alexander melnikov



以及給樓上,恕我愚魯

慕姐該是穆特吧,那梅姐是誰?白鴿又是誰?

cocos 2013-01-05 01:58:34

這樣的曲目票價貴顯然是準備削凱子,

既然貴,那要求就要嚴一點了.

很難把Mehta跟慢和不熱連在一起,不過人老了,動作會變慢,音樂也跟著變慢了.



我想1992比1989更火熱,

歷年來的新年音樂會都有搭配芭蕾舞演出,唯獨那兩年沒有,我想大概是他的速度不適合芭蕾.

不過Kleiber指揮時誰想看芭蕾舞?!

記得在Kleiber的某部紀錄片中有位受訪者說過類似的話,

歌劇演出時,後臺監看的電視應該是要看舞台看有沒有甚麼突發狀況,

但是Kleiber演出時,所有的後臺監看電視都聚焦在他身上,

大家都想看他指揮,沒人有心思去監看舞台上發生了甚麼事.

很好奇那些坐Kleiber身後幾排的人眼睛在看哪裡? 舞台? Kleiber? 還是閉目養神?



慕帥要帶CSO去台灣啦!曲目看起來很不錯,沒被牛耳搓掉,希望屆時有文分享.



梅姐跟白鴿都有些名氣,雖然都不是獨奏會.

梅姐的雖然是芭樂曲,不過還是百聽不厭.

梅姐跟慕姐都是卡神提拔出來的,各自獨領風騷數十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