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7 08:54:05 orangebach

我中了顧爾德的毒

這是完成前篇後,剪下後段文章另成一篇,尚未經過整理,算是對於發現自己中毒,一些雜亂無章想法,內容並未變更。若已讀過前文後半,本文可略。

**************************************

最近我又多認識自己一點。

透過看Pianomania這部劇情紀錄片,外加重複聽些巴哈的鍵盤樂,我發覺又多認識自己一點。發現如下:

1. 我發覺我中顧爾德的毒之深超乎原本想像:上星期有好心人士借我一套新發行、陳必先彈的巴哈鋼琴組曲(Partitas),這當然是他很推薦也覺得很讚的一套詮釋。我也覺得彈得很棒,音色很好,錄得也好,可總覺得少了「甚麼」,又說不出來,當下第一個想法便是「把顧爾德的組曲拿出來聽聽就知道少了甚麼」,可是我馬上警覺到「為什麼拿顧爾德的出來聽聽我就會知道呢?」我便發覺我中毒很深。

尚未深究為什麼中毒很深,我已經先把顧爾德的組曲拿出來聽,很快地,我就知道「少了甚麼」:簡言之,少了性格,多了情緒。多數鋼琴家,包括陳必先也是,在彈巴哈鍵盤作品的時候,都會有個直覺是要彈「巴哈」,在彈「巴哈」的過程中遺忘了自己的性格,當彈「巴哈」的耐性逐漸降低之後,取而代之的便出現一種急迫的情緒;陳必先在partitas的後半段的節奏感有明顯的急迫起來,我認為是某種失控的現象啦。不過不只她,很多都這樣。

對我來說顧爾德剛好相反,他是彈自己的性格優先於彈「巴哈」,結果反而他的巴哈濃度是最高的;也因為他是在彈自己,他的巴哈從頭到尾的穩定度很高,除了三不五時哼哈幾聲之外,他的琴音--無論速度節奏情緒觸鍵--鋪陳從頭到尾非常一致。

我覺得我中毒深到甚麼地步呢?我承認我已經把巴哈鍵盤作品跟顧爾德畫上等號,其他全算是alternative take。所以我想要聽巴哈,就只想聽顧爾德;除非我想聽某某鋼琴家彈巴哈,才會去選其他的alternative take。

2. 延續1,我發覺我不喜歡Tureck彈的巴哈平均律。Tureck的巴哈平均律有沒有紅十年?應該超過,號稱「最完美的平均律」之類的,一堆盛名,我當然也湊熱鬧有一套。除了錄音爆爛(好像這套有新發的應該好一些)之外,我真是不喜歡這套完美的平均律。為什麼不喜歡呢?很簡單,因為太黏了。不曉得是否Tureck為營造氣氛和美感,她的觸鍵留滯的時間都比較長(抱歉,又是比顧爾德長),每一句的每個音符聽起來都在牽絲,左右手也在纏綿,有吃過日本納豆嗎?大概那種感覺吧?錄音不好,又更黏一些。由此我發現自己,我真的是比較喜歡乾爽、少泛音、音與音之間空間感大一點、空白白一些的鋼琴聲響,不曉得,這種聲音讓我感覺比較真實、比較接近鋼琴家本人。

3. 再延續1,重聽Aimard的art of fugue,我沒有那麼不喜歡這張CD了;我不否認看完DVD之後呢,燃起我重聽的好奇心也提高我對此版本的一點敬意,或許因為有如此邊際效應,再聽此片,因為比較知道他的意圖,也比兩年前知道欣賞鋼琴家的創意所在。忍不住把Feltsman和Gould的賦格的藝術拿出來聽聽看,當然各有各的特色啦,Feltsman賦格的藝術就是一個情緒很濃烈的作品,顧爾德的賦格藝術我覺得真是最好的賦格的藝術,第一是因為大鍵琴很適合這個作品,第二是他獨特的節奏感和留白的直覺,賦與賦格的藝術一組立體的靈魂,而不只是一套算式羅列的數學,一種虧不透的天機,而成為可以親近的、可以切入的音樂。

4. 關於Pianomania:這部紀錄片我覺得很炫,可是我也覺得全片不知重點何在,好像看完,大喊一聲「哇!原來是這樣的啊~~」然後就結束了。到底是要講鋼琴家的龜毛呢?追求完美?還是調音師的工作多麼辛苦、多麼不為人知、又多麼充滿奧妙玄奇?抑或只是史坦威品牌精神的宣導長片?看完我也會好奇蓓森朵夫的調音師、山葉的調音師又或者蕭邦彈的那牌鋼琴,他們的專業調音師是怎麼做的呢?如果答案是全部都是本片目的,其實也就等於沒有觀點不是嗎?最大收穫是我重聽Aimard的賦格的藝術,不過老實講他這麼龜毛我也覺得滿令人煩悶的。

彷彿累死調音師不打緊,挑三揀四為了藝術為了愛,好像其他人都沒有愛,一整個讓我想起我老闆;甚麼「感覺不對」、「可以更好一點」、「這不是我要的」....有種你講具體一點嘛....真悶。不過我得承認我有「不精準才是真精準」的詭異哲學,你越想要精準反而越失準,所以要容忍部分的不精準,有時候整體看來反而是種特色。很遺憾我老闆並不理解本人哲學的高妙精微之處,所以我仍然得努力逼近他們要的精準。

5. 上次逛唱片行竟然發現我沒有顧爾德彈的義大利協奏曲!自從多年前在SONY調價後,我把佳佳出清存貨的、中價位顧爾德大掃一遍以後,便得意洋洋地自以為買完顧爾德巴哈鍵盤作品了,沒想到竟然獨漏義大利協奏曲--想想應該跟我沒有很喜歡此曲有關。驚訝之餘,真是超極開心的,竟然又可以買一張顧爾德的巴哈了。那天同行的友人發覺我沒有顧爾德的義大利協奏曲後,竟然說「你有Tharaud的就夠啦..」,唉,怎麼能跟顧爾德比呢?簡直是....結論就是我真是中毒太深。

6. 關於巴哈鍵盤的alternative take:我得說顧爾德以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Keith Jarrett。他用大鍵琴彈的郭德堡變奏曲,真的很棒。Jarrett有個本領是能夠把經手的音樂,無論Jazz或古典,都彈得帶有easy litening的調調,再複雜的曲子聽他彈起都有點鬆鬆的請調,Shostakovich的前奏賦格op87也好,韓德爾的鍵盤組曲也好,巴哈郭德堡也好,都有種鬆鬆的調調,我個人還滿喜歡的,聽音樂的確不用那麼嚴肅嘛,不是甚麼曲子都要弄得亂石崩雲、七竅生煙。而且最近找到一家ECM賣515元的地方,我想沒多久我會把Jarrett彈的平均律 Book I買下來。

上一篇:最近聽馬勒

下一篇:不只演唱會

Val 2012-06-10 12:52:40

Fellner還出了平均律第一冊,我覺得同樣值得擁有,我在等著他出第二

冊。我挺喜歡他的巴哈,踏瓣應該算很克制,音色也很乾淨又不至於太乾

硬,而且我喜歡他的聲部平衡。



Perahia的Goldberg也是成一家之言,值得擁有的錄音。鍵盤協奏曲我只

聽過他自己指揮的那個錄音,倒是沒太深刻印象。



Tharaud的那張巴哈讓我覺得踏瓣用太多,我不太喜歡那種過度溫暖到有

點模糊的音色。



Pletnet的Scarlatti也很好聽,有很獨特的音色與技巧,非常清澈透明。

orangebach 2012-06-08 21:12:08

續回上篇。



今天重聽了Fellner的巴哈,他的踏瓣沒有用很多,換得也很乾淨,特此更正上篇第一點。

orangebach 2012-06-07 23:48:56

Val,



1. Fellner的巴哈我有一張(他有發過第二張嗎?)彈invention & sinfonien的。好聽,也很漂亮,節

奏感也好,觸件很細膩,不過我好奇你對他踏辦的想法?不覺得有點多嗎?還是說你的系統聲音很

transparent,所以不顯多?



2. Tharaud那張史卡拉第評價很高,我借來聽聽好了。他的巴哈其實還滿好聽的,我覺得是滿好的小禮

物,我會挑剔就是音色和觸件都有點粗,還有太軟趴趴。史卡拉第我倒推薦一個德國鋼琴加Chritian

Zacharias(他的布拉姆斯也很讚),有緣不妨一試



3. 顧爾德以外,我覺得普萊亞的巴哈不錯。好聽、音色漂亮,在過剛與過柔之間拿捏得還不錯,但還沒有

動人到讓我掏腰包。去年有人報馬說他跟夏伊錄的那張巴哈鍵盤協奏曲超正,一直沒有付諸行動,給你參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