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5 22:23:29 orangebach

羅馬一日遊

一直很想寫篇關於羅馬的文章,現在終於有時間動筆了。

羅馬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去過以後總在我心裡環繞不去。

許多人聽說我要到義大利,難掩羨慕之情,鐵定說「好棒!」,以及「好浪漫」,無非是想到羅馬假期,想到Gregory Peck騎著偉士牌,載著Audrey Hepburn暢遊羅馬市區,駐足於西班牙廣場的浪漫景象。或許也有極少極少的人,跟我一樣想到的是瓊瑤《一簾幽夢》,男主角費雲帆與女主角汪紫菱結婚以後,為了把初戀趕出老婆的心,婚後隔天立刻帶著她飛去羅馬,坐馬車環繞羅馬市區看羅馬競技場Colloseo,女主角還在馬車上喃喃自語:「可憐它起高樓,可憐它樓塌了」之類的詞句。總之,就是浪漫。



(Espangna Piazza, 西班牙廣場)

不曉得為什麼,羅馬一點都興不起我心裡的浪漫,我真不覺羅馬是個浪漫之都;相反的,羅馬其實讓我覺得很有壓迫感,是個充滿壓力以及嚴肅的地方;連號稱「上帝恩賜」的羅馬男人,看起來也是相當嚴肅。羅馬的壓力,跟台北不同;台北的壓力讓人煩悶、讓人生厭,為了應付三不五時出現的突發狀況,讓人覺得日子真是乾燥乏味的可以,你是被擠壓得沒有空間。羅馬不是,那裡的壓力是股隱然、龐大且明顯由上往下的力量壓在你身上,步調依然慢,空間依舊大,但生活在羅馬幾天,就覺得叫羅馬太沉重。

背後的因素十之八九是來自於無形的千年文明,和順著文明留下來的千年遺跡。

第二次到倫敦的時候,比較留意倫敦的建築,諸如細看西敏寺外觀的細節,我也記得第一回看到Southwalk Cathedral這個十三世紀歌德式建築,八百多年,我好驚喜;去年到牛津,導遊帶我們在大學裡繞一圈,教堂、圖書館、校園數也數不輕,也很讚嘆宗教掌控金錢和知識的權力。然而等我到羅馬以後,很快便發現英國那些真是魯班門前耍大斧,關公面前耍大刀。

羅馬建築很愛用圓形,競技場、羅馬浴場、萬神殿、教堂屋頂,都是圓形,只是凹下去變成Arena,凸起來變成Dome;也很愛廊柱,簡單講就是一根根的柱子,很明顯是希臘文化傳過來的影響;在這有限的經驗裡,我最喜歡萬神殿(Pantheon)。



(萬神殿的外觀,標準的廊柱式建築)

萬神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材建築,至今超過兩千年,是西元前的產物。走進去,才發現其實這裡有著很怪異的組合:既是墓地(拉威爾和羅馬皇帝維克多艾曼紐二世埋葬於此),也是教堂,中間場地會舉辦彌撒,平常人也可在此舉行婚禮,好像婚喪喜慶全包了;萬神殿相當萬用。這裡最神奇的地方是神殿的圓頂,這個圓頂中間開了一個洞,洞的周圍,圍繞著凹進去的長方型,有秩序的布滿了圓頂。從地面到屋頂大概有十層樓高。



那天天氣很好,天空很藍,我站在洞下面望著流逝的雲和浮動的天,恰與周圍固著不動的圓頂形成對比。我看了許久,我在想究竟耗費了多少人力、獸力、財力,不管甚麼力,設計出這個屋頂、蓋好,然後架上去?死了多少人和獸呢?花了多少時間?簡直無法想像。唯一猜想得到的是,如果沒有絕對的集權,這東西絕對蓋不成。我不曉得能不能用讚嘆形容,因為我比較想說的是恐怖。

我們住在羅馬車站(Termini)附近的二星飯店,飯店附近就有一個知名教堂,叫做Santa Mario Majjiore,進去便是大堂,大堂左右兩邊各有三、四個小廳,每個廳都可以望彌撒,看來是依照人數多寡決定在哪個廳望彌撒。其中一個廳傳出小提琴聲,有位小提琴手在與女中音排練,仔細一聽原來是巴哈無伴奏;可能來來往往太多人,小提琴手愛拉不拉、拉拉停停,搞得我有點焦慮,如果很爛哪會焦慮呢,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真好聽。

我在門口左右觀望許久,這個廳的形狀是接近正方形的長方形,大約七八十坪左右,屋頂同樣是圓頂,非常高,我同事目測至少五層樓,他用他的專業攝影相機怎麼拉也拍不到屋頂。我聽了許久,覺得很神奇,不曉得為什麼,那個廳的空間感很好,琴音彷彿得到充分的舒展空間,就像茶葉在熱水中得到伸展,聲音曲折繚繞而上,直達天聽。我無法分辨小提琴究竟拉得如何,感情不是很豐沛也沒甚麼戲劇效果,但聲音真是好;這個曲子配上這個空間還有這個樂器。

接著女中音開始試唱,我猜她唱的是某首神劇或清唱劇,具有同樣優秀的空間感,聲線得到舒展的空間。在那幾分鐘我在那大膽猜測,或許是受天主教建築影響,所以神劇、清唱劇要寫成音符和樂句緩慢而綿長,歌者唱法要悠揚、穩定而不要頻耍花腔。

這也算是個奇遇吧。

上一篇:挪威的培根蛋

下一篇:2017倫敦第一天

orangebach 2012-03-08 23:30:48

從歐洲回來以後我沒有聽新的東西,唱片也一張沒買,工作讓我完全沒有心思。



這段期間我只聽了三個「東西」:一還是Oistrakh的最後演奏會;二是Keith

Jarrett的MP3,我以前把他幾張CD集合起來燒在一起,我連換CD都沒甚麼心

思,這時候這種MP3大全集最補;三是John Williams的一張吉他專輯。今天又

聽一張:David Darling的Blue Cello,一張全是假山假水假鳥的New era。



退化至此,真是沒東西好寫。



但是可以聊聊啊,不然以就隨便留個言我們討論也可以。我目前沒有辦法

initiate & structurize一個題目。沒有input,也沒有特別感受。



另個是我希望有點新的寫法或是文氣吧,過往的寫法我有點覺得不甚自然;可以

看但是還是希望再自然、再產生多點關連。我希望有更多一點生命的關照,音樂

文章的面向可以再廣一點,層次感可以再多一些。



歐洲遊記有一點像是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我覺得我想要這麼做,做到甚麼程度,

可以說是最近對我刺激比較大的事情。可惜的是你們沒有去。



最近也莫名其妙看了不少書,跟一些人講到話,這些也是最近對我刺激比較大的

事情。



我記得欠一篇小提琴三姝啊,如果要寫音樂的文章應該會是這一篇。

然後要買一下CD。

還有三月底我會去聽Shostakovich Prelude & fugue op.87那場音樂會。

無名稱 2012-03-08 21:27:47

沒什麼,只是私心想早日看到音樂文罷了。

Orangebach 2012-03-08 20:43:20

幹麼突然講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