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1 17:24:08 orangebach

我的七張年度唱片

已經進入2010年第一天。

這篇文章從去年寫到今年,到今天才出台。原本列出我的十張年度CD,寫著寫著竟然覺得有些好像沒那麼有影響力,於是就邊走邊刪,最後剩下七張。如果有新的靈感,會再持續加上去,反正現在仍算是回顧前瞻的時段,晚點補強應無傷大雅。

回顧去年聽音樂的歷程,「基本樸實」四字是基調:喜好沒有特別明顯的轉折,也沒有在CD數量和品質上重大斬獲,相反地,反倒是重新熟悉喜歡的作曲家、曲式,同時探尋更古早的的音樂軌跡。今年一整年,蕭邦、拉赫曼尼諾夫此類眾聲喧嘩、「感人至深」的此等艷麗絕色,在CD唱盤上完全絕跡;明年是蕭邦年,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蕭邦也不會是重點。

不能免俗,在此落下本人今年十大唱片。取樣標準以個人經驗為主軸,再搭配自己覺得好不好聽,絕非所謂的「評選」,更別提甚麼專家看法。整體而言,總結今年聽音樂兩大關鍵字是:rediscover & classical。

以下是我的年度七張唱片(按照字母順序,沒有排序):

●Bach, Partitas, Sony, Gould。

今年有段期間重溫之前買進的一批顧爾德巴哈,包括組曲、二三聲部創意曲和觸技曲,讓我聽見巴哈不同的向度。相較於平均律和英法組曲、義大利協奏曲,這些更著重在技巧表達和結構的鍵盤曲具備更純粹的美感,對我的啟發是更具體體會其中的「難」和埋藏在結構背後後的「情緒」。由這幾張CD延伸出的是,之後的賦格的藝術、郭德堡變奏曲,以及大鍵琴的作品。

組曲是這群CD中今年最令我驚艷的一套曲子,我一直認為這就是母版平均律:具備雷同的結構和難度,但是更顯柔軟與美妙。聽多了心裡也會想:喔~~巴哈好像也可以是個溫柔的人吧?在巴哈臭罵合唱團、扯下假髮走人的狂暴印象之外,巴哈也有另外一面。

●Beethoven, Piano trio "Archduke", Naxos, Jano Jando/Takako Nishizaki/Csaba Onczay 

這張因為看了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所以想找來聽的唱片,雖然也算貝多芬的拔剌片之一,但並不如想像中來得容易找,而且其實也不如想像中來得普遍。這張滿意的Naxos,是我請進家門的第三位大公。有些事情實際操作並沒有想像中來得容易,對我的第一個啟發。

第二個啟發是,我真的滿喜歡鋼琴三重奏這個組合。前年我講了幾乎一整年的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今年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大公三重奏。三重奏中三種樂器彼此唱合,兼具了律動感和對話感,而且兩者需要平衡,在其他的演奏組合中,不容易發現如同機動戰士般(現在要說變形金剛)既能和體又能分開的狀態。

可以鋼琴三重奏呼應的是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第三樂章四分多鐘左右,有一段三種樂器重複演奏單一樂段,三種樂器重複將近十次,正是兼具律動和對話的好例子。

●Beethoven, Piano Conerto 3, DG, 米開蘭傑利

這張是去年rediscover的代表。rediscover中,對於他在優雅之餘的力度和廣度,印象深刻,也讓我發覺到自己對於小調的協奏曲有著偏愛,私底下會偷偷加一點分。

另外,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本身,讓我注意到作曲家在生命轉折過程中的變化,可以找出兩股勢力的互相推移和較勁,這也是今年多學習到的一種聆聽的樂趣。

●Cello Concerto Collections, Delos, Starker

這張唱片對我的意義是,第一,更深入地聽Starker,第二,開啟對於巴洛克時期到古典時期曲目的胃口,尤其是對鮑凱利尼。我覺得對於某些對巴洛克、古典時期音樂已經有固定刻板印象的人,如果此時想要開始嘗試些新口味又不知從何下手,前古典時期的音樂家的曲子是好的選擇。

這張唱片前面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分屬西批伊巴哈和鮑凱利尼,兩位前古典時期的作曲家的曲子,乍聽之下絕對帶來驚艷的感受,實在好聽,直到現在,每次聽都覺得這些死人骨頭對於旋律的創意和美感品味,實在令現代人汗顏。那是一種你一聽馬上直覺反應「好聽!」的好聽,不是穿鑿附會、思前想後、沉吟片刻,然後才告訴自己「恩...好聽...嗎?」。

前幾天重聽這張CD,按照順序先聽了CPE巴哈-->鮑凱利尼,這回很明顯地感受到兩者的差異:CPE古典些,鮑凱利尼奔放些,兩個人都有一兩個樂章採用galante style,但氣質不同、感受殊異。

●Bubby Huchinson, Dialogue, Bluenote

這是今年唯一一張獲贈的CD,意義自然不同;最大的意義就是「新的刺激」。

為了對這張今年唯一一張獲贈的CD表達敬意,拿到CD之後,我可是老老實實地認真聽了兩個月、每天聽一到兩遍;坦白說,頭一兩回,聽完track 1便立刻喊停,心想「這甚麼鬼東西啊?怎麼會有人喜歡這種鬼東西啊?想必是境界太過高妙,俗氣如我聽不懂啊~~」

接著還是為表達敬意,大概在第二天我就開始拜讀CD內頁了--從沒那麼快就開始閱讀CD內頁,當然內頁用了許多高妙的形容詞形容這張專輯,但我唯獨對其中提到「他們看譜演奏」這檔事大吃一驚,心想「啊?這鬼東西還有譜啊?」原來,縱然聽起來無章法可言,還是有「本」可考。

整個過程大約在兩周以後漸入佳境,我後來了解,聽起來「亂七八糟」的東西應可稱為「對話感」,重點不在節奏韻律和旋律,重點在樂器之間的對話回應交錯;重點在卡得剛剛好,不在搭配得剛剛好;重點不在好聽,重點在「聽」,就是放輕鬆聽。對我來說,這是全新且帶有幽默感的世界觀。

●Handel, keyboard Suite, EMI, Richter

韓德爾是去年讓我學習最多的作曲家,無論曲子、生活態度,甚至理財。在他廣泛的曲目中,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是他的鍵盤曲和清唱劇,當然還有彌賽亞。

韓德爾的鍵盤曲一如其他作品般好聽、受喜愛,但是相較其他作品,這套組曲的難度偏低,因為這是韓德爾寫給一對貴族姊妹花學生彈的,而這對姊妹花恰恰好也是他前後期的愛慕對象。我們或許可稱之為沾染上愛的氣息之鍵盤組曲,自然是不會有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難度,反而充滿愉悅可愛的示好氣氛。我不知道這樣的示愛結果如何,不過身為百年後聽眾的我,倒是深深地被吸引:清新可喜,簡樸優雅。

也因為這套盤組曲讓我對韓德爾充滿興趣,直到在倫敦聽了一場全場韓德爾作品的古樂團音樂會,進一步愛上他的清唱劇,真是寫得漂亮。韓德爾活的時候走到哪裡,都因未音樂受歡迎而獲得貴族寵幸,死了之後同時在英、德兩國設有紀念館,英國人更是把在倫敦住過四十年的德國人韓德爾,當成是自家音樂家,全年處處聽得到韓德爾。今年多聽了韓德爾之後,此人真非浪得虛名。

展望今年,目前尚無明確規畫。反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音樂」。

上一篇:簡直糟透了 Part 2

下一篇:喂,平井堅

orangebach 2010-01-02 18:04:14

唉鴨鴨,說不好意思可就見外啦。



平心而論,鮑凱利尼的曲子寫得比較粗糙,沒有CPE巴哈來得有巧思是真的,美

感稍差,真性情見長。至於聽的人也同理可證囉。不過說實話,我還真打算說聽

舒曼適量即可,不用過量。



本人連假可是紮紮實實地連假,沒有要交作業,自然神清氣爽。希望你也有假可

休,無閒事掛心頭,自是人生好時節。

Mingus 2010-01-02 17:29:51

忙了一陣, 血壓飆高, 火氣竄升, 語氣可能衝了點, 不好意思啦。



CPE 與Schumann的共同處,與Boccherini 的相異處,或許也在這點: 前

組人馬聽多了會神經兮兮的,後者再怪也是陽光健康的體質。



新年快樂!! 加班也要加點油啊。

orangebach 2010-01-02 17:09:54

唉唷~~~幹嘛新年第二天就火力這麼猛烈啊~~~

新年快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