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 (香港人飲食指引按碗計)
【明報專訊】若香港要設計自己的飲食指南圖像,不用金字塔、寶塔、圓碟或陀螺,可以用什麼?陳勁芝說,不如用碗(見圖2)。碗是中國人的餐具,具備了「入屋」的條件。
◆碗面大致上按2:2:1的比例,分為三部分,分別代表五穀、蔬菜及肉類的每餐進食比例。
◆在碗旁放一個水果,表示每餐都要跟一個。放在碗旁的意思,是指未必一定要在飯後吃,留作下午茶或小吃也可以。
◆另一邊碗旁則放一杯奶,表示每餐最少一杯。只要午餐及晚餐各一杯,可攝取足夠的鈣質。
◆這些「食物」之下還可加上一個托盤承載,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可以在它之上畫一個正在跑步的人形圖案,表示每天要有足夠的運動量。
這個建議又如何?(見圖2)
【明報專訊】健康專線——營養學﹕據香港營養師協會的網頁指出﹕「營養師主要從事有關食物及營養的諮詢工作,為有需要的人作營養治療,從而改善人的健康及達至預防治療疾病的效果。」本港執業的營養師,大部分在英國、澳洲、美國及加拿大培訓,並在當地註冊。
印象中營養師每每提到飲食指南,離不開「食物金字塔」。原來不少國家都按其本身的需要,設計不同的圖像,幫助大眾實踐健康飲食,像英國用餐碟,日本用陀螺,中國用寶塔,加拿大則用彩虹。
香港跟隨美國,以食物金字塔作健康飲食教育的工具,但2005年美國修訂其食物金字塔後,原本的食物圖像不見了,只有不同顏色的瘦長三角形色塊,不能讓人一眼看懂,因此香港方面沒有跟從。相比起來,英國的「餐碟」則好記又易理解。
很多人都知道,食物金字塔(即健康飲食金字塔)最底的一層代表五殼類,要吃最多;最尖頂的一層代表油鹽糖,要吃最少;中間的兩層共分四格,蔬菜、水果、肉類及奶製品各佔一格,吃的分量都有顯示。
轉化圖像 大眾易明
養和醫院體格健康檢查部營養師(美國註冊)陳勁芝指出,無論用金字塔、餐碟、陀螺還是寶塔,其實都是把健康飲食的原則及分量,從文字版的飲食指南,轉化為具地方特色的圖像,便於大眾理解及實踐。因此,她認為,圖像愈生活化,愈能便於大眾理解,以她的說法,就是「愈能『入屋』」。
美國金字塔 色塊代食物
因應國民飲食習慣的轉變,這些飲食指南大多會因應變化而修訂。
像美國現在使用的MyPyramid,便是2005年提出的修訂版。最大的變動,在於去掉各組食物的圖像,以6條狹長的三角形色塊代替六大食物類別,並在一邊加上樓梯級及一個往上走的人形圖案,表示不單要飲食健康,還要加上運動,以應付多吃但少運動的問題。
不過,因為刪除了食物圖案,大眾不容易一眼看出六組顏色代表哪六組食物,詳細的解釋及應用,要瀏覽互聯網才能獲得。
中國寶塔 建議日行6000步
中國用寶塔(膳食寶塔)來標示,修訂版於去年(2008年)1月由衛生部發布。因應人民生活習慣的轉變,其中一項修訂重點,也是加入了每天運動的建議(相當於步行6000步)。
日本陀螺 有型不老套
日本於2005年公布了她的陀螺圖案飲食指南,這款設計用了一個陀螺來表達,陳勁芝認為它「有型不老套」。「食物陀螺」由上至下分別表示主食(即飯、麵及麵包等)、副菜(如蔬菜、番薯、大豆以外的豆類及海藻等)、主菜(肉、魚、蛋及大豆等)、果物(即水果)及牛乳與乳製品(例如牛奶、乳酪及芝士等)。在陀螺上面,還能看到一個人形圖案在跑圈,亦是強調運動的重要。
英國餐碟 最易理解
不過,要數容易理解的,陳勁芝選了英國的eatwell plate,原因是它把圓形餐碟化作圖形統計圖,顯示各類食物的食用比例,一目了然,便於記憶﹕每餐的三分之一應吃含澱粉豐富的食物(像馬鈴薯及全麥麵包),大約三分之一為蔬果(相當於五份),剩下的三分之一為肉、魚、蛋、豆、奶及奶製品等。
文﹕姜素婷
編輯﹕賴宇曼
上一篇:>剪報< 少甜不等於半糖。
下一篇:>剪報< 營養師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