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31 11:07:13寄居蟹
【比較研究筆記】國際關係理論史的歷史社會學 I
半夜睡不著覺,就起來寫一下最近在想的問題。失眠的問題已經困擾了好幾天,真是有點討厭,這題目一寫,腦細胞動一下,累了,也許就想睡了。
其實,最近掛上線的文章,也都是很硬的討論,我懷疑腦細胞已經有硬化的現象,說不定要它們動一下,也有點懶。
****
國際關係理論,是一次戰後才開始理論化的。在之前,當然也有許多關於國際關係的想法,希臘時代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家修昔提底斯,就提出了圍繞在雅典與斯巴達二個城市國家之間所發動的外交聯盟,及其權力平衡的看法。這是當代現實主義回頭尋找理論養分時,常提到的事件。
不過,理論化,還是等要等到一戰之後,才能正式的開始。什麼是理論化?簡單說,也就是要形成「學圈」,並根據一些基本的法則,建立超時空的變項,來描述國際關係的動態。
所以,在這樣「理論化」的要求下,一戰之前並不算有「國際關係理論」,而只能說是「國際關係的討論」,不管是英國的「光榮孤立」的外交政策,或者是休謨的「權力平衡」,就只是人類歷史上的智慧結晶而已。在這期間,有關國際關係的討論,集中在外交史的研究、國際法的規範,都有具體的歷史社會背景,都還沒有在抽象層次上,進行理論化的發展。
****
一戰之後開始的「國際關係理論」,叫「理想主義」,不過,「理想主義」的定名,是相對於二戰之後從Hans Morgenthau所說的「現實主義」對立下的理論系統。所以,要了解「理想主義」,就要在「現實主義」下來了解,比較適當。
不過,在開始討論國際關係理論史之前,要先注意到國際關係理論的核心關懷:如何維持國際社會的穩定?而實際上,下文中我以知識社會學的角度來批評國際關係理論史的時候,也就是要從這個「穩定的興趣」開始。
****
現實主義的出現,是以批評理想主義開始的。他們認為,二戰之所以會再發生,是因為理想主義所建議的「集體安全」制度,無法達成國際社會的穩定。在現實主義的視野下,國際社會是無政府狀態,每個國家為了保障其利益,會追求權力的最大。於是,國際社會如何穩定,就只能經由權力平衡。於是,二戰之後,隨即出現以美蘇二個國家為中心,所建立的二元體系,西方世界對共產國際採取圍堵,而共產國家則不斷革命輸出,戰火以全世界為範圍,而二國集團之間的平衡,也不分國際的牽制,亞洲有南北韓的北緯38度線,台中的海峽中線,非洲、拉美,也有各自的革命與反革命的戰爭。
因此,雖然全面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開打,不過小規模的戰火,卻是從二戰就沒有停過。現實主義阻上了戰爭嗎?還是挑起了更多的戰爭?我也不知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現實主義的理論核心說了,戰爭是必然的,它根植於人類的暴力傾向。
現實主義是不是帶來了相對穩定的國際秩序,其實是個迷思,而同樣也是個迷思的是,實際上由現實主義所建構的理想主義,也並不是那麼的「理想」。
理想主義基本上是由一戰之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在1918年所提出的十四點和平計劃,與之後的國際聯盟的集體安全機制為核心來討論的。國際聯盟可以仲裁國際糾紛,倡議裁軍,但在對日本入侵中國滿州,義大利進入伊索比亞之後,國際聯盟無力制止之際,也就等於是宣告了她的死亡。不過,「理想」不死,實際上理想主義所倡導的國際秩序,就算是國際聯盟的運作停滯之後,還是一樣逐漸滲透到國際社會裡。
這裡所說的「理想主義」,也就是美國的威爾遜主義:民族自決、公海航行自由、結束祕密外交……實際上,只是「美國」的現實,並不是西歐國家的理想。一戰前的國際社會,是由英、法、德,及西、葡、奧、荷所統治的殖民地而分割的勢力範圍,美國實際上插不上嘴。民族自決,是為了解構西歐國家的殖民帝國,公海航行自由,是為了讓擴充美國的商業利益,而結束祕密外交,則是不要西歐國家之間還可以彼此勾結……巴黎和會,可以說是美國躍上國際社會的開始,而實際也是戰前傳統國際秩序重組的起點。國際聯盟失敗了沒錯,但民族自決、公海航行自由等等的「理想」,也讓美國的「現實利益」得以進入戰間期的國際舞台。
於是,我們可以說,「理想主義」是美國的理想主義,因為它呼應了美國人的民主、自由與人權的理想,但也是美國的現實主義,因為這些民主、自由與人權,從理念的層次上,創造了美國的生存空間,照顧美國的國家利益。
那麼現實主義呢?它一樣是美國的現實主義。忽略了國際法,強調權力政治,實際上永遠是對強者有利的,這是一種【叢林法則】,獅子跟兔子說:「大家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權力平衡的結果,就決定了森林裡的秩序」,那麼,除非兔子聯合其它動物,要求不以這種權力平衡的法則來決定秩序,而改用民主的方式投票,否則森林之王再怎麼輪,也輪不到兔子。現實主義也是一樣的玩法,美國最強,大家聽話。
註:附圖即是威爾遜,這位老兄是位學者,因為「理想主義」,而成為偉大的政治家。國際關係理論,總是因此而帶上他一筆。不過,不曉得是因為「理想」主義所用的「價值」,總是讓人捨不得批評他,還是國際關係理論,主要的還是美國人寫的,於是多少維持一下美國人的「天真」與「正義」的形象。只是,我總是覺得,他才真的是位「披著兔皮的獅子」。魔鬼,如果一開始,人家就知道他是魔鬼的話,也不夠壞。真正的魔鬼,是裝成上帝的樣子,用天真的眼神、正義的語調,騙取我們信任的,才是最可怕的魔鬼。
其實,最近掛上線的文章,也都是很硬的討論,我懷疑腦細胞已經有硬化的現象,說不定要它們動一下,也有點懶。
****
國際關係理論,是一次戰後才開始理論化的。在之前,當然也有許多關於國際關係的想法,希臘時代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家修昔提底斯,就提出了圍繞在雅典與斯巴達二個城市國家之間所發動的外交聯盟,及其權力平衡的看法。這是當代現實主義回頭尋找理論養分時,常提到的事件。
不過,理論化,還是等要等到一戰之後,才能正式的開始。什麼是理論化?簡單說,也就是要形成「學圈」,並根據一些基本的法則,建立超時空的變項,來描述國際關係的動態。
所以,在這樣「理論化」的要求下,一戰之前並不算有「國際關係理論」,而只能說是「國際關係的討論」,不管是英國的「光榮孤立」的外交政策,或者是休謨的「權力平衡」,就只是人類歷史上的智慧結晶而已。在這期間,有關國際關係的討論,集中在外交史的研究、國際法的規範,都有具體的歷史社會背景,都還沒有在抽象層次上,進行理論化的發展。
****
一戰之後開始的「國際關係理論」,叫「理想主義」,不過,「理想主義」的定名,是相對於二戰之後從Hans Morgenthau所說的「現實主義」對立下的理論系統。所以,要了解「理想主義」,就要在「現實主義」下來了解,比較適當。
不過,在開始討論國際關係理論史之前,要先注意到國際關係理論的核心關懷:如何維持國際社會的穩定?而實際上,下文中我以知識社會學的角度來批評國際關係理論史的時候,也就是要從這個「穩定的興趣」開始。
****
現實主義的出現,是以批評理想主義開始的。他們認為,二戰之所以會再發生,是因為理想主義所建議的「集體安全」制度,無法達成國際社會的穩定。在現實主義的視野下,國際社會是無政府狀態,每個國家為了保障其利益,會追求權力的最大。於是,國際社會如何穩定,就只能經由權力平衡。於是,二戰之後,隨即出現以美蘇二個國家為中心,所建立的二元體系,西方世界對共產國際採取圍堵,而共產國家則不斷革命輸出,戰火以全世界為範圍,而二國集團之間的平衡,也不分國際的牽制,亞洲有南北韓的北緯38度線,台中的海峽中線,非洲、拉美,也有各自的革命與反革命的戰爭。
因此,雖然全面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開打,不過小規模的戰火,卻是從二戰就沒有停過。現實主義阻上了戰爭嗎?還是挑起了更多的戰爭?我也不知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現實主義的理論核心說了,戰爭是必然的,它根植於人類的暴力傾向。
現實主義是不是帶來了相對穩定的國際秩序,其實是個迷思,而同樣也是個迷思的是,實際上由現實主義所建構的理想主義,也並不是那麼的「理想」。
理想主義基本上是由一戰之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在1918年所提出的十四點和平計劃,與之後的國際聯盟的集體安全機制為核心來討論的。國際聯盟可以仲裁國際糾紛,倡議裁軍,但在對日本入侵中國滿州,義大利進入伊索比亞之後,國際聯盟無力制止之際,也就等於是宣告了她的死亡。不過,「理想」不死,實際上理想主義所倡導的國際秩序,就算是國際聯盟的運作停滯之後,還是一樣逐漸滲透到國際社會裡。
這裡所說的「理想主義」,也就是美國的威爾遜主義:民族自決、公海航行自由、結束祕密外交……實際上,只是「美國」的現實,並不是西歐國家的理想。一戰前的國際社會,是由英、法、德,及西、葡、奧、荷所統治的殖民地而分割的勢力範圍,美國實際上插不上嘴。民族自決,是為了解構西歐國家的殖民帝國,公海航行自由,是為了讓擴充美國的商業利益,而結束祕密外交,則是不要西歐國家之間還可以彼此勾結……巴黎和會,可以說是美國躍上國際社會的開始,而實際也是戰前傳統國際秩序重組的起點。國際聯盟失敗了沒錯,但民族自決、公海航行自由等等的「理想」,也讓美國的「現實利益」得以進入戰間期的國際舞台。
於是,我們可以說,「理想主義」是美國的理想主義,因為它呼應了美國人的民主、自由與人權的理想,但也是美國的現實主義,因為這些民主、自由與人權,從理念的層次上,創造了美國的生存空間,照顧美國的國家利益。
那麼現實主義呢?它一樣是美國的現實主義。忽略了國際法,強調權力政治,實際上永遠是對強者有利的,這是一種【叢林法則】,獅子跟兔子說:「大家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權力平衡的結果,就決定了森林裡的秩序」,那麼,除非兔子聯合其它動物,要求不以這種權力平衡的法則來決定秩序,而改用民主的方式投票,否則森林之王再怎麼輪,也輪不到兔子。現實主義也是一樣的玩法,美國最強,大家聽話。
註:附圖即是威爾遜,這位老兄是位學者,因為「理想主義」,而成為偉大的政治家。國際關係理論,總是因此而帶上他一筆。不過,不曉得是因為「理想」主義所用的「價值」,總是讓人捨不得批評他,還是國際關係理論,主要的還是美國人寫的,於是多少維持一下美國人的「天真」與「正義」的形象。只是,我總是覺得,他才真的是位「披著兔皮的獅子」。魔鬼,如果一開始,人家就知道他是魔鬼的話,也不夠壞。真正的魔鬼,是裝成上帝的樣子,用天真的眼神、正義的語調,騙取我們信任的,才是最可怕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