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8 17:13:11阿龍

四草濕地

四草因為過去盛產一種「草海桐」而得名,古名亦稱「北汕尾」或「南汕」,原先是內海,後來因為臺江的泥沙淤積成四個湖泊,湖中長滿了草,所以叫做四草湖,後來草湖漸漸淤積成了溼地,也就被簡稱為四草。每年有不少候鳥來此度冬,並作為遷移時補充體力的休息站,成為亞洲、澳洲候鳥的中繼站。由於四草的生態環境特殊,被列為台灣四大溼地之一。
四草大眾廟後方的紅樹林區,是台南市最佳的紅樹林自然觀察區,分佈著三種紅樹林植物:海茄苳,欖李與紅海欖。觀察四草紅樹林,可以先從大眾廟後方的小坡上瀏覽全區,俯瞰紅樹林的樹冠層,並能清楚的看見紅樹林間活動的鳥類;紅樹林保護區的魚塭的紅樹林潮溝可以看見招潮蟹有六種,在紅樹林蔭下的可以見到三角、紅豆、窄招潮等,在大眾廟東邊的水道中還可以看到彈塗魚。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鳥類超過160種,以候鳥的種類及數量最多,其中有21種瀕臨絕種、稀有的鳥類,如:黑面琵鷺、高蹺鴴、反嘴鴴等,候鳥約佔75%,其餘為留鳥。每年9月~11月為水鳥大量南下的遷移期;過境的候鳥在這裡暫駐、覓食,部份的候鳥在此過冬。到了翌年3月下旬~5月中旬,候鳥才北返遷移。四草地區被認為擁有台灣地區最大高蹺鴴繁殖族群,其繁殖高峰期約在5月與6月,偏好選擇隆起之土堆且有適當植被覆蓋處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