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2 14:49:07隨風

20120321真理山社初嚮~~登山安全&山難預防

 

又有藉口跑去淡水了,快到紅樹林的這一段,往這週未要去負重的觀音山看去,大概看一下我們將要走的九峰線,原來還真的有九個峰耶~~~~~原來以前總是算不出九個峰,是因為角度的關係啊,突然恍然大悟

最近,腦袋多了一個新興趣,就變得忙了許多,所以這次講課的內容,就無意間拖到當天下午才去準備~~~~~呃,好像有點混,嘿嘿!!

這次來訪就沒像上次那麼悠閒,下午大致準備好課程的素材,直接坐捷運殺到淡水,在去以前打工的餐廳吃個飯,就差不多要上課了~~~~唉,又是一個不得不充實的一天! 

對於「登山安全&山難預防」這個議題,老實說,並不算是自己擅長講的項目(以前自己是教食衣住行的部分), 但在校生好像找不到適當的人來講,所以只好又出來晃囉!

到底要怎麼去講這個議題呢?因為山難又不是生活經驗的事,基本上對一般人都還挺遙遠的感覺,要從那裡著手才好呢?

看了一下初嚮課本,以前講的內容不外乎概念,不然就意外防治方法什麼的,因此只好上網大致查一下山難的部分~~~最後則是查到某山協網站有記錄歷年來的山難事件概略,因此就想到了一個可以去講的模式,就直覺性的衝了

很簡單,先花個1至半小時的時間,自己直接依山難類型做概略統計,這樣大致就可以知道過往發生山難狀況及次數,然後就做為這次講課的題材~~~~~

這次在校生又多了兩位新面孔,陳逸及曾子浩,都是完全沒有爬山經驗新生,應該都是因為山社的溫暖而感動的加入的^^(自HIGH)

大致和大家有點熟後,不免俗的,就問大家對於「山難」到底是什麼,印象上是怎樣,讓大家先試著用直覺表達出來,本來自己要一個一個寫在黑板,但覺得太麻煩了,因此就讓他們上來寫黑板,這樣除了比較快之外,也可以照起來做成果報告書用,當然重點是,大家有互動外,自己也輕鬆(等會才有更多的時間唱歌啊)~~~~~~呃,自己好像越來越不笨了^^

大家寫完之後,看一看可以發現,有爬過山的及沒經驗的,的確對山難的認知會有挺大的差異,例如:陳逸同學就會直接想到鬼打牆死在山裡,而社長已經能想到事前準備不足這個概念了~~~~~

這樣對所謂山難認知的差異,其實也沒什麼對錯好壞可言,只是大家對於登山這一塊,熟悉度的差異罷了~~~~~如果對社會及政府來說,大概就是直昇機方面的認知吧!

但不管大家對山難的想法怎樣,的確連自己而言,都很難形容,那麼的話,倒不如從這往年來,已經發生過的山難事件,來去了解何謂山難不就好了?~~~~~~~

因此,就將下午所做的概略統計,依發生的次數多寡,依序寫下來,讓大家能一下很清楚明白,以往所謂的山難,到底是長怎麼樣?

其實,從黑板上來看,原來我們平常發生最多的,反而是失足、墜落的部分,而常令人擔心的高山症,其實案例反而不多~~~~~

 而在校生的新社員陳逸,這時也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走好,是太笨了嗎?

在這裡也稍微做了個解釋一下,因為人的狀況當下也不定都是良好的,可能牽涉到天氣對個人的影響及地形本身關係,或是個人對地形的適應度,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條路很安全,有人就是覺得不好走……,這些有的沒的,再加上自己沒想到的綜合因素,就有可能發生讓人覺得太笨了的情形~~~~

關於這方面的預防,只能說走路要小心,假如身體不適而昏沉沉走,自己可以告知領隊,或是領隊本身有注意去盯,如果有不太會走的地形,可請同伴互看一下,都是一些方式,且還是綜合應用的方式,總之,互相照顧也互相幫忙啦,畢竟每個人都有失常的時候,只是盡量降低發生危險的狀況

第二項失聯、迷路~~~~通常意是指知識裝備準備方面的不足才會迷路,沒學判圖這一塊,進入山裡只認路徑來走,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使用地圖及指北針則是可以大大降低這樣問題發生的方法;而失聯的話,則是通訊問題,因為山上的大部分地區本來就不是通訊良好,倒不如著重於事前規劃,有留守人制度,反而更能掌握隊伍的動向,而通訊則是這部分的輔助~~~~~只是留守人這塊,要做的徹底也不容易,至少說,目前還能山下有個人知道我們的狀況就好了,自己爬山還是小心保守為上

第三項所謂的山難,則是個人疾病部分,這就很難講,因為任何運動也都有機會發生,也並不只是爬山才有,而可以預防的話,就是平時要多運動吧,如果知道自己本身有什麼疾病,那登山這項運動,通常交通進出並不是很方便,所以要爬山的人本身自己要有所考量這個問題

第四項才是高山症,經統計的次數不多,好像才4件,而失足就有三十幾件了,比例的確差很多,不過通常討論山難,卻很容易將重心放在這一塊上~~~~

對於高山症,如果大家常爬高山的話,通常或多或少也曾經歷過輕微的症狀,什麼有點感冒、無力……,但通常休息吃點東西睡個覺,應該還會好,但會不會突然怎樣,還是很難預則,因為和個人體質和狀況有關係吧,所以一定怎樣就一定會發生高山症嗎?好像也沒有特別的定論在~~~~~於是,預防的方法就見仁見智囉,平時多運動增強體質,爬高山時有要適應期,如第一天只到2千多的高度住一晚來適應,隔天才再提升高度,這些算是一種預防吧,而真的碰到的話,下降高度的確聽到最有效的方式,只是說卡在當下的判斷,怎樣的嚴重性才要下降高度?因為輕微的,一般通常會恢復,嚴重的情況如果太突然,又怕很難反應,就像大學同屆去嘉明湖,當時另一隊逢甲山社的學生就有點難以判斷好壞,夜晚才惡化,變成要走也不對,不走好像也不對,直昇機又叫不到,真的讓人很難去判斷,不過,幸好這樣情況也是少數~~~~~~

其他可能就是落石擊中、熊攻擊、蜂蟄、一氧化碳中毒、溪湊暴漲……,都曾發生過~~~~~~~~

一般常發生的山難,再怎麼看,就上述講的那些為主,只是可能是發生於一般大眾並不熟悉的環境裡,所以就會以放大鏡來看待,其實就算發生最多的墜落失足,十幾年的統計來看是30幾次,怎樣也不會比都市一天的車禍還多

其實反過來想想,假如這是個爬山為主的世界,開車是少數的話,說不定大家反而就會用放大鏡去看開車的事件吧~~~~~但就是我們太過熟悉交通了,事故也太常發生了,所以明明在這麼危險的交通環境裡,都已經麻木成不覺得危險罷了,而登山,則是一般大眾並不那麼熟悉那麼深入的活動,所以就以對未知的恐懼來放大山難的問題

如果大家都懂得判圖呢?是否就會覺得迷路失縱的問題,只是準備不周的因素,而不是爬山的問題了?如果大家都懂得行程安排及規劃呢?是否就覺得遲歸並不定就等於是山難?

呵~~~上面有些是跟在校生講,有些則是心裡的OS~~~~~

呼~~~~臨時做的小抄,效用果然很大

山難類型及大致預防講完,就稍微講一下自己周遭類似的山難經驗及最近期的山難~~~~~~

之後則是講上次和大家初嚮的問題,雖然那次加蘿湖看似很順利,但其實都暗藏著無形的風險在,所以那時如果沒有其他校友的支援的話,自己是不可能帶的,因為問題一定很多

就像這次,光一路上用大家的揹負系統,就用很久了,一個人怎麼盯六個?到達營地,好像大家都在忙,但自己做自己的,沒有做到重點,如果全部用好到可以吃飯了,不知道是多久的事了?冷都冷死了,如果還想在搞點娛樂的話,都沒時間吧,更何況大家都是第一次爬隔夜山~~~~幸好,有其他校友幫忙,能讓那次活動感覺還可以,當然啦,幸好天氣變好,不然問題更多~~~~~

補充一下上一段我所要表明的意思,想告訴大家的是,山難的原因,絕對不會是因為如表面上失足墜落這樣,大家所看到太笨的樣子那麼簡單,很多問題都有其前因後果的,像剛講去加蘿湖的調揹負系統好了,如果沒調到個人舒適的話,自己揹時,可能就不舒服,揹久了就感覺很累,那很累可能就會沒好好走,如果又剛好卡個較危險的地形,就有失足、摔傷的可能性,這些都是無形的因果關係,並不是當下真的很笨,當然還夾雜著各種自己也說不完的因素及當時狀況~~~~

所以,怎麼預防山難的發生?我的想法就是基本功要打穩,像過程中要去上廁所要的告知,盡量不要用全身重量去拉繩上下攀而要靠自己的身體為主去走,有危險地形要互相看一下拉一把等,雖然這些好像沒什麼,但是都有預防山難的概念在其中了,換句話說,初嚮課本的知識讀熟一點,然後好好的執行,就有一種山難預防的效果在了,既然都預防了,自然登山就安全了~~~~

感覺上有許多東西要去學習,的確也是個必要的過程,當山社登山的經驗有增加時,在校生或許也就能漸漸地感受到,我到底在擔心什麼了,這也是一種進步,雖然還需好好努力~~~~~

別看我,只是帶個樂器山上,大家很啍啍唱唱,爬山很快樂是沒錯,但私底下所要付出的心力,就是上面講的那麼多,想要真的快樂,學習和付出是必要的過程,且要很用心很努力的去做才行,大家加油囉^^~~~END

這次課程要來個團體照~~~~~~

臨機一動,覺得總要來點不一樣的嘛,不然每次大家都呆呆的站著,所以就乾脆來照個耍狠的團體照好了,我們的山難課程,就是要耍狠,不過,在校生實在太放不開了,只有自己玩比較大> <

唉~~~~明明就親自教他們要怎樣擺怎麼用,但就是放不開,還動作講解耶

有進步了~~~~~~

算了,人總是要慢慢成長的嘛,總有一天,一定要試著把你們搞瘋的,這可是山社要傳承的最重要項目一之耶~~~~~~~

呵~~~~~~別以為照完就算了,馬上接著開始拿起吉他來和大家歌唱,也花了有一個多小時吧,然後才真正充實回家~~~~~

所謂想好好的玩,平時就要好好的做,這樣才會有真正的快樂,就如大學就是以順利畢業為前提,如果能顧好,那剩下的時間要玩社團要打工的,誰還能有什麼意見?~~~~~與在校生共勉之^^

 

上一篇:人生的叉路口

下一篇:2012的春季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