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抓住人心的66個關鍵(八)
關鍵31
讓對方能暢所欲言
有一種人,在容貌、才能、說話方面並沒有什麼卓越之長處,可是與人交往卻堪稱能手。
“若論長相,我還比他英俊幾分呢,可是,為什麼他的交際能力勝我一籌?”
您是不是偶爾在腦海中閃現過這個疑問?
其實,他之所以受歡迎,關鍵不在容貌、才能,而是在他是個能夠衷心與朋友在一起而感到快樂的人。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被愛、被認定自己的價值。再小的願望,只要獲得滿足,一個人的心就會平靜、祥和。你如果想得到這些願望,首先要學會“愛朋友”。就像愛自己一樣去愛朋友,為朋友“奉獻”,愛朋友的人,最終會得到朋友的愛。
善於讓朋友傾情相訴的人,最容易獲得朋友的衷心愛戴。
隨便打斷他的談話最不禮貌。
我們把打斷他人講話的作為,叫作“插嘴”。這個“插嘴”起著很壞的干擾作用。下面,讓我看看“插嘴”在講話時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吧。
“插嘴”作為交流混亂狀態的副產品,是一種自發性的毛病。人們的講話,大致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維順序先後表達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想法,心裏怎麼想的,嘴巴就怎麼說。
可是,這個事實對於作為聽者的你來說,卻是大問題。
因為你必須按照對方的思路,收集對方思考的片斷,把它們理順,看看對方要表達個什麼意思。有時,要耐心地聽,才能得到幾句有意義的話,有時,還要核實對方的話。這就像用拼圖玩具製作巨型圖畫那樣,不耐心不認真是難以完成的。
不懂這個道理的人,總是胡亂打亂他人的講話。
在他人講話時插嘴,打斷人家的講話,突然發問,搶他人的話頭,不讓對方往下說,硬要他人沿著自己的思路說話。
這樣“插嘴”分散了講話者的注意力,混亂了講話者的思路,搗亂了有條有理的講話內容,因而使人討厭。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話,你也許很想打斷他。不要那樣做,那樣做很危險。當他有許多話急著要說的時候,他不會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聽著,抱著一種開闊的心胸,誠懇地鼓勵他充分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事情常常是這樣:即使是朋友,也寧願對我們談論他們的成就,而不太喜歡聽我們大擺自己的成就。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出比對方優越吧!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對方表現出比你優越。”弗拉達爾電氣公司的約瑟夫·韋伯,也有相同的發現。那時他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富饒的荷蘭移民地區作一次視察。
“為什麼這些人不使用電器呢?”經過一家管理良好的農莊時,他問該區的代表。
“他們一毛不拔,你無法賣給他們任何東西,”那位代表厭惡地回答,“此外,他們對公司火氣很大。我試過了,一點希望也沒有。”
也許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但韋伯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嘗試一下,因此他敲開一家農舍的門。門打開了一條小縫,
“一看到公司的代表”,韋伯先生開始敍述事情的經過,“她立即就當著我們的面,把門砰地一聲關起來。我又敲門,她又打開來;而這次,她把反對公司和對我們不滿的話一股腦兒地說出來。
“‘屈根堡太太,’我說,很抱歉打擾了您,但我們來不是向您推銷電器的,我只是要買一些雞蛋罷了。”
“她把門又開大一點,懷疑地瞧著我們。”
“‘我注意到您那些可愛的多明尼克雞,我想買一打鮮蛋。”’“門又開大了一點,‘你怎麼知道我的雞是多明尼克種?”’她好奇地問。
“‘我自己也養雞,而我必須承認,我從沒有見過這麼棒的多明尼克雞。”’“‘那你為什麼不吃自己的雞蛋呢?’她仍然有點懷疑。”
“‘因為我的來亨雞下的是白殼蛋。當然,你知道,做蛋糕的時候,白殼蛋是比不上紅殼蛋的,而我的妻子以她的蛋糕為自豪。”’“到這時候,屈根堡太太放心地走出來,溫和多了。同時,我的眼睛四處打量,發現這家農舍有一間修得很好看的牛棚。”
…事實上,屈根堡太太,我敢打賭,你養雞所賺的錢,比你丈夫養乳牛所賺的錢要多。…“這下,她可高興了!她興奮地告訴我,她真的是比她的丈夫賺錢多。但她無法使那位頑固的丈夫承認這一點。”
“她邀請我們參觀她的雞棚。參觀時,我注意到她裝了一些各式各樣的小機械,並向她請教了幾件事。片刻間,我們‘就高興地在交流一些經驗了。”
“不一會兒,她告訴我,附近一些鄰居在雞棚裏裝設了電器,據說效果極好,她徵求我的意見,想知道是否真的值得那麼幹……”
“兩個星期之後,屈根堡太太的那些多明尼克雞就在電燈的照耀下,滿足地叫喚了。我推銷了電氣設備,她得到了更多的雞蛋,皆大歡喜。”
通過這次交往,他們也成為了朋友。
在紐約《先鋒論壇報》經濟版上出現了一幅巨大的廣告,徵聘一個具有異常能力和經驗的人。查理斯·古比裏寄去了應徵的信。幾天以後回音來了:請他去面談。在去面談以前,他花了許多時間在華爾街盡可能地打聽有關那個公司老闆的一切情況。在面談時,他說:“如果能替一家你們這樣的公司做事,我將感到十分驕傲。我知道你們在28年前剛成立的時候,除了一個小辦公室、一位速記員以外,什麼也沒有,對不對?”
幾乎每一個功成名就的人,都喜歡回憶自己多年奮鬥的情形,這位老闆也不例外,他花了好長時間,談論自己如何以450元錢和一個新穎的念頭開始創業。他講述自己如何在別人潑冷水和冷嘲熱諷之下奮鬥著,連假日都不休息,一天工作16個小時。他克服了無數的不利條件,而目前華爾街生意做得最好的那幾個人都向他索取資料和請教。他為自己的過去而自豪。他有權自豪,因此,在講述過去時十分得意。
最後,他只簡短地詢問了一下古比裏的經歷,就請一位副董事長進來,說:“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
古比裏先生花了功夫去瞭解他未來老闆的成就,表示出對對方和他的問題感興趣,並鼓勵對方多說話,因此而成為成功者所欣賞的朋友,並給別人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
迄今為止,你的傾聽能力怎麼樣呢?有過打斷他人講話的情形嗎?當然,為了理解對方所表述的內容,有時提出疑問是必要的。只是,一般說來,只要時間充分,在講話者敍述過程中,你的疑問會得到解釋。即使你有一些疑問,也應在對方講話停頓時提出來。如果在對方講話告一段落時,提出疑問效果更好。
讓對方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對方講話結束時提出問題,就是向對方傳達你在傾聽他的講話這一事實。
德國人有句諺語:“DirreimseFreudeistdieSchadom—freude。”翻譯出來大意是:“極大的快樂,是從強者的弱點中得到滿足。”
是的,你的一些朋友,也許正具有這種心理。
因此,我們對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要謙虛,這樣做,永遠會受到歡迎。
關鍵32
勇於承擔己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朋友間免不了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感情衝動,話說過頭,事做過火;由於方法不當,說錯了話,或做錯了事等等。遇到這種情況,絲毫不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最好是勇敢地向朋友道歉。
衷心地道歉不但可以彌補破裂的關係,而且還可增進感情。
有些人認為,朋友之間還用得著客套?即使有所冒犯也無須道歉,其實錯了。生活中因為一件小事、一句言語、一次口角、一個行為就使老友翻臉、夫妻反目的事不是常有的嗎?因為不肯道歉和認錯,或者找各種藉口來掩飾自己的過錯只能加深矛盾,使朋友生氣。道歉,並非恥辱。而是真摯和誠懇的表示;道歉,可以避免一場糾紛的爆發。
真正的道歉不僅僅是承認一個錯誤,它還表現,你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有損於你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而且對補償和重建這種關係有著相當的願望。
當然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承認錯誤是令人難堪的。但是,一旦你迫使自己勇敢地這樣去做,克制自己的驕傲心理,它將會成為一種奇妙的醫治感情創傷的清潔劑、癒合劑。
抗美援朝時期,洪學智是彭德懷元帥的副手,主要分管軍備後勤的工作。有一天前線上的第三軍反映缺糧,彭德懷立即打電話給洪學智,質問他為什麼第三軍無故斷糧,並說這樣的後勤管理太荒唐,洪學智堅持說第三軍現在肯定沒有斷糧,兩人爭執不下,彭總對洪學智大發了一通脾氣,最後,派人到前沿的第三軍駐地瞭解情況,那知第三軍軍長抱歉說:“電報有誤,我們還有足足三天的後備糧呢!”彭總得知真相,對洪學智哈哈大笑:“老洪,委屈你噦,吃一個梨,算是我給你賠梨(禮)了。”通過這件事,洪學智更加敬重彭總的心底無私的胸懷,兩個人的戰鬥友誼,在這場誤會中變得更加密切了。
作為一個“人”,我們都需要學會道歉的藝術。讓我們老老實實地回想一下,有多少次由於你嚴厲刺耳的評判和尖刻的話語使你以失去朋友為代價而受到了懲罰。然後,你計算一下,有幾次你曾坦白、誠懇地表明瞭你的歉意。
記住,向人表示道歉不是一件丟臉的事,而是成熟和誠實的表現。即使是偉人也會道歉。邱吉爾對杜魯門的第一印象十分不好,後來他告訴杜魯門自己曾一度嚴重地低估了他——這是一句用高明的恭維話表示的一種歉意。
一位當大夫的朋友曾對筆者講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訴說有各種各樣病痛的男人到他那裏去看病,這個人頭疼、失眠、消化紊亂,可是卻找不到任何生理上的原因。
最後,這位朋友對他說:“除非你告訴我你的良心上有什麼不安,否則我是無法幫助你的。”
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這個人終於承認,他作為父親指定的遺產執行人,一直對住在國外的弟弟欺瞞了他的遺產繼承權。馬上,這位明智的大夫便敦促這個人給他弟弟寫了一封信,請求弟弟的寬恕,並隨信附寄了一張支票作為第一步的補償。然後,他一直護送這個人把這封信送到郵局,當這封信在檢信口消失的時候,這個男人流出了熱淚。“謝謝你,”
他說,“我相信我的病都好了。”他的的確確恢復了健康。
誠摯的道歉不僅能夠和解被損壞的友好關係,而且還可以使這種關係變得更為牢固。
傑克所住的地方,幾乎是在紐約的地理中心點,但是從他家步行一分鐘,就可以來到一片野森林。春天的時候,黑草莓叢野花盛開,松鼠在林問築巢育子,馬草長得高過馬頭。
這塊沒有被破壞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園——它的確是一片森林。傑克常常帶著雷斯到公園去散步,它是傑克的小波士頓鬥牛犬,是一隻友善不傷人的小獵狗。因為他們在公園裏很少碰到人,所以,傑克常常不給雷斯套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們在公園裏遇見一位騎馬的員警,他好像迫不及待地要表現出他的權威。
他訓斥傑克:“你為什麼讓你的狗跑來跑去,不給它套上鏈子或口罩,難道你不知道這是違法的嗎?”
“是的,我知道,”傑克輕柔地回答,“不過我想它不至於在這裏咬人。”
“你不認為,法律是不管你怎麼認為的。它可能在這裏咬死松鼠或咬傷小孩。這次不追究,但如果下次讓我再看到這只狗沒戴口罩出現在公園裏,那你就必須跟法官去解釋啦。”
傑克客氣地答應照辦。
傑克的確照辦——而且是好幾回。可是雷斯不喜歡戴口罩,傑克也不喜歡那樣,因此他想碰碰運氣,繼續不讓雷斯戴上口罩。起先很順利,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他同雷斯又撞上了。
一天下午,雷斯和傑克在一座小山坡上賽跑,突然間——很不幸——他看到那位執法大人,騎在一匹紅棕色的馬上。雷斯跑到前頭,直向那個員警沖去。
傑克知道這下完了,所以不等員警開口他就說:“員警先生,這次你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沒有託辭,沒有藉口了。你上星期已警告過我,再不戴口罩帶小狗出來你就要罰我。”
“啊!我已警告過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呢?不過你承認錯了,這很好,”員警的回答變得柔和了,“我知道在沒有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麼一條小狗出來蹓躂。
傑克回答說:“的確是忍不住,但這是違法的。”
“這樣一條小狗大概不會咬傷人吧。”員警說。
“不,它可能會咬死松鼠。”傑克接著說。
“哦,我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他告訴傑克,“你看這樣辦吧,你只要吸取教訓,保證今後不再這樣,事情就算了。”
那位員警也是一個人,他要的是維護大家應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作為一個執法者的尊嚴。因此,當你犯過失的時候,惟一能增強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誠懇的態度懺悔。
如果傑克有意為自己辯護的話——嗯,你會覺得怎樣呢?
如果我們知道自己錯了,免不了受責備,何不自己先認錯呢?聽自己譴責自己不比挨人家的批評好受得多嗎?如另我們對自己作了指責和批評,別人十之八九會對你予以寬夕諒解而饒恕你的錯誤——正如那位元員警對待傑克和雷斯那樣艾柏。赫巴是位曾鬧得滿城風雨的最具獨特人格的作家之一,他那尖酸的筆觸經常惹起一些人強烈的不滿。但是赫巴以少見的為人處世的技巧,常常化敵為友。
當一些憤怒的讀者寫信給他,表示對他的某些文章不以為然,結尾又痛駡他一頓時,赫巴就如此回答:回想起來,我也不儘然同意自己。我昨天寫的東西,今天不見得全部滿意。我很高興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下次你來附近時,歡迎駕臨,我們可以交換意見,遙祝敬意。赫巴謹上面對一個這樣對待你的人,你還能怎麼說呢?
當我們對的時候,我們就要試著溫和地、巧妙地使對方同意我們的看法;而當我們錯了,就要迅速而坦率地承認。
這種技巧不但能產生驚人的效果,而且在任何情形下,都要比為自己爭辯還有用得多。你信不信呢?
別忘了這句古話:“用爭鬥的方法,你絕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但用讓步的方法,收穫會比你預期的高出許多。”
因此,如果你希望妥善地解決爭端,請記住下面的規則:如果你錯了,就要很快坦率地承認。
關鍵33
過於招搖最不討好
人們可以接受外貌、身高、收入、地位上的差距,卻很少能接受智力上的差距。當希歐多爾·羅斯福入主白宮的時候,他承認:如果他的決策能有75%的正確率,那麼,就達到他預期的最高標準了。像羅斯福這樣的傑出人物,最高的希望也只是如此,那麼,你我呢?
如果你有55%得勝的把握,那你可以到華爾街證券市場,一天賺個100萬元,買下一艘遊艇,盡情地遊樂一番。
如果沒有這個把握,你又憑什麼說別人錯了?
不論你用什麼方法指責別人,你可以用一個眼神、一種說話的聲調、一個手勢,就像話語那樣明顯地告訴別人——他錯了,你以為他會同意你嗎?絕對不會!因為這樣直接打擊了他的智慧、判斷力和自尊心。這只會使他反擊,絕不會使他改變主意。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圖或康得式的邏輯,也改變不了他的意見,因為你傷害了他的感情。
你永遠不要這樣開場:“好!我要如此證明給你看!你這話大錯特錯!”這等於是說:“我比你更聰明。我要告訴你一些道理,使你改變看法。”那是一種刺激人的挑戰。那樣會引起爭端,使對方遠在你開始之前,就準備迎戰了。
隋唐著名才子薛道衡,13歲時就能講《左氏春秋傳》,隋高祖時,做內史侍郎。大業五年,被召進京,當時已是自負才氣的隋煬帝楊廣在位,薛道衡為了顯示自己文章水準,呈上了《高祖頌》,煬帝看了就很不高興,說:‘‘這只是文詞漂亮而已。”有一次,煬帝與下臣談天,說自己才高八斗,傲視天下文士,御史大夫乘機說薛道衡自負才氣,不聽訓示,有無君之心。於是煬帝便下令把薛絞死了。
看來,薛道衡由於不懂得深藏不露、明哲保身,得罪了不少人,不但有隋煬帝,也有那個進讒言的御史大夫,甚至可能還有其餘的那些大臣,否則怎會沒人替他求情於煬帝呢?
因為鋒芒太露而把人得罪光了,薛道衡算得上是一個典型。
《莊子》中有一句話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還有一句古話,叫“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樹木長得比林中大多數的樹都高了,勁風就會將其折斷,鋒芒太盛而被夭折,那就太不划算了。
正如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對他的兒子所說的:要比別人聰明——如果可能的話;卻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
如果有人說了一句你認為錯誤的話——即使你知道是錯的,你一定這麼說更好:“噢,這樣的!我倒有另一種想法,但也許不對。如果我弄錯了,我很願意被糾正過來。”
用“我也許不對”這一類句子,確實會收到神奇的效果。
郭解就是一個很能藏鋒露拙、大智若愚的人物。在洛陽有一位男子因與人結怨而處境困難,許多人出面當和事佬,但對方一句話也聽不進去,最後只好請郭解出面,為他們排解這場糾紛,郭解晚上悄悄造訪對方,熱心地進行勸服,對方就逐漸讓步了。
這時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會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急於示人,但郭解不同。他對那接受勸解的人說:“我聽說你對前幾次的調解都不肯接受,這次很榮幸能接受我的調解。但是,我作為一個外地人卻壓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調解了你們的糾紛,實在是有違常理。因此,我希望你這次就當我是調解失敗,等到我回去,再由當地有威望的人來調解時才接受,怎麼樣?”
郭解的做法異于常人,但卻是一種使自己免遭眾人嫉恨的明智之舉。既保護了自己,又留下了為人稱道的美名。誰又能說郭解不是大智慧者呢,那些極力顯示自己才能的人,不過是耍小聰明罷了。
耍小聰明的人有一點就是工於心計,為了滿足自己某方面的欲念,成天謀算他人。比如《三國》裏的那個周瑜,總嫉恨著諸葛亮,用了不少方法去難為他,結果自己倒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為天下人所笑。
以上我們分析了鋒芒太露的弊處,這裏,不妨再給那些急於施展自己才華和抱負的年輕朋友一點忠告:所謂‘‘人不知而有慍,不亦君子乎”!人不知道我,我心裏就不高興,這其實是人之常情。只要你有表現本領的機會,你就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做出過人的成績來,大家自然會知道。這種表現本領的機會不患沒有,只患把握不牢,只患做的成績不能使人特別滿意。你已有真實的本領,你就要留意表現的機會,你沒有真實的本領,快快從事預備,“工欲善翼事,必先利其器”,道理正是如此。無此器最難,有此器,不患無善其事的時機。鋒芒對於你是只有害處而無益處的。
無論什麼場合,很少有人會對你這樣說:“我也許不對。
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吧。”但只有這樣,才是積極有效的力法。有一次記者訪問著名的探險家和科學家史蒂文生。他在北極圈內生活了11年之久,其中6年除了食獸肉和清水之外別無它物。他告訴記者他做過的一次實驗,於是,記者就問他打算從該實驗中證明什麼。他說:“科學家永遠不會打算證明什麼,他只打算發掘事實。”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思考方式科學化,那就行動吧!除了自己,誰也阻止不了你。
你承認自己也許會弄錯,就絕不會惹上煩惱。因為那樣的話,不但會避免所有爭執,而且還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寬容大度;並且,還會使他承認他也可能弄錯。
如果,你肯定別人錯了,而且直率地告訴他,結果會如何呢?
有位年輕的紐約律師,在最高法院參加了一個重要案子的辯論。案子牽涉了一大筆錢和一個重要的法律問題。
在辯論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對他說:“海事法追訴的期限是6年,對嗎?”這位律師驀然停住,看了法官半天,然後直率地說:“法官先生,海事法沒有追訴期限。”
“庭內頓時安靜下來,”他後來講述他當時的感受時說:“氣溫似乎一下子降到了冰點。我是對的,法官是錯的。我也據實告訴了他,但那樣就使他變得友善了嗎?沒有。我仍然相信法律站在我這一邊。我知道我講得比過去精彩。但我並沒有尊重他的感情,用討論的方式據理說明我的觀點,而是當眾指出一位聲望卓著、學識豐富的人錯了,從而引起爭端人誤會。”沒有幾個人能夠邏輯性地思考。我們許多人都會犯武斷、偏見的毛病。許多人都有固執、嫉妒、猜忌、恐懼和傲慢的缺點。多數人都不願輕易地改變對宗教、愛好和信仰的看法。
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指責別人的毛病,請在每天早晚前,坐下來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我們有時會毫無抗拒地或在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若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而且會毫無根據地堅持自己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損害……‘我的’這兩個簡單的字眼,是為人處世的關係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親,‘我的’國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關於火車的知識,水楊酸的藥效或講述王沙岡一世生卒年月的錯誤……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於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遇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盡藉口為自己的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就變成找藉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在這一點上卡耐基也感同身受,他說:有一次,他的朋友彼得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自己的臥室佈置一些窗簾。等帳單送來,他大吃一驚。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看彼得,看看那些窗簾,問起價錢,這位朋友面有怒色地說:“什麼?太過份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真的嗎?不錯,他說的是實話。可是很少有人肯聽別人羞辱自己判斷力的實話。身為一個凡人,彼得開始為自己辯護。他說貴的東西終究有貴的價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價錢買到品質高而又有藝術品味的東西等等。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來拜訪,開始讚揚那些窗簾,表現得很熱心,說她希望自己家裏也購買得起那些精美的窗簾。
彼得的反應完全不一樣了。“說句老實話,”他說,“我自己也負擔不起,我所付的價錢太高了。我後悔訂了這些。”
當我們錯的時候,也許會對自己承認。而如果對方處理得很適合,而且友善可親,我們也會對別人承認,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難以下嚥的事實硬塞進我們的食道,你想,我們的感覺將會如何?……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最著名的報人哈裏斯·葛裏萊激烈地反對林肯的政策,他相信以論戰、嘲弄、謾駡就能使林肯同意他的看法。他發起攻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在林肯遇刺的那天晚上,葛裏萊還發表了一篇尖刻、粗暴、攻擊林肯的文章。但那些尖厲的攻擊使得林肯同意葛裏萊了嗎?一點也沒有。嘲弄和謾駡是永遠達不到目的的。
如果你想知道一些有關處理人際關係、控制自己、完善品德的有益建議,不妨看看本傑明·佛蘭克林的自傳——它是最引人人勝的傳記之一,也是美國的一本名著。
在這本自傳中,佛蘭克林敍述了他如何克服好爭辯的習慣,使自己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老練的外交家。
有一天,當佛蘭克林還是個毛躁的年輕人時,一位教友會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訓斥了他一頓:“本,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珍貴了,沒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在場,他們會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沒有人再能教你什麼,也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些什麼,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舊知識又很有限。”
佛蘭克林的優點之一,就是他接受那次教訓的態度。他已經能成熟、明智地領悟到他的確是那樣,也發覺他正面臨失敗和社交悲劇的命運。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野的習慣。
“我立下一條規矩,”佛蘭克林說,“絕不准自己太武斷。
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見表達,比如‘當然’、‘無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我想像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目前,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事而我不以為然時,我絕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兩樣等等。
我很快就領會到我這種改會態度的收穫: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減少了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我沒有什麼難堪的場面。而我自己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贊同我。”
“我最初採用這種方法時,確實和我的本性相衝突,但久而久之就逐漸習慣了。也許50年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麼太武斷的話,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能得到同胞的重視,而且在成為民眾協會的一員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我不善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說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廣泛的支援。”
正如洪應明在《菜根譚》一書中所說:“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以上舉的例子,都說明做人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不可顯得太聰明,寧可收斂一下,也不可鋒芒畢露;寧可隨和一點,也不可自命清高;寧可退縮一點,也不可太積極前進。
這就是獲得朋友支持的一大法寶。
上一篇:看穿同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