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7 21:19:34Alex

古董碎瓷片上聽歷史

  景德鎮歷史悠久,千年窯火不斷。“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漢唐以來以盛產陶瓷而著稱於世,景德鎮在明代時就與河南朱仙鎮、湖北漢口鎮、廣東佛山鎮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鎮。

 景德鎮
 

  說起景德鎮當然離不開陶瓷,但只有到了景德鎮才能感受到陶瓷的無窮魅力。在景德鎮可以看到距今一千多年歷代的民窯、官窯,其中規模巨大的龍窯遺址,還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瓷樂表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在古窯博物館還是在窯里古鎮,只要妳一低頭,可以看到腳邊都是各式各樣碎瓷片,當地人說,景德鎮是建在一千多年大小瓷窯留下的瓷器上面。因此,毫不誇張的說,我們是踩在歷代遺留下的古董碎瓷片上旅遊。

   景德鎮因燒制皇家禦瓷名揚天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是稱雄瓷業千年的中華瓷都。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的小寫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發音源自景德鎮的歷史名稱昌南,這座城市的一切都突出了景德鎮瓷器在世界的影響和地位以及她本身的陶瓷文化底蘊。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是這裏陶瓷的品質,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是流行音樂中透出的對她的眷戀,在景德鎮的街道上遊走,隨處可以發現,配以青花為主色的瓷柱路燈、瓷窯模型,無處不彰顯瓷都的底蘊與個性。茶花是景德鎮的市花,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一如這個城市,秀外慧中,絢麗卻不輕浮;人傑地靈,厚重卻又靈秀。

  景德鎮所產的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謦”的獨特風格,舉世無雙,且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郭沫若曾贊曰:“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

 清代鎮窯
 

400年古窯重燃爐火

  位於古窯民俗博覽區的清代鎮窯,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冷清沈寂之後,10月19日復燃點火,重現燒300擔瓷坯的壯觀景象。

   景德鎮清代鎮窯復燒,這座四百年歷史的的名窯再次燒制瓷器,也讓面臨失傳的傳統技藝有了傳承載體。這次復燒將共燒大小瓷器近2萬件,大部分是景德鎮傳統制瓷老藝人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整個過程將焙燒約30小時,耗松柴40多噸。2007年日本一學者自稱發現中國柴窯瓷器,為罕見珍品,引發關注。

 清代鎮窯

  這座清代鎮窯始建於距今約300年的清朝乾隆初年,是目前景德鎮僅存的一座保持鎮窯原貌的柴窯,1995年前一直維持正常燒煉生產,窯火熊熊燃燒了上百年,曾為清朝皇族和民間燒制出多批精美的陶瓷。鎮窯為中國傳統陶瓷窯爐中獨具風格的瓷窯,由於歷史上景德鎮燒窯的主要燃料是松木,所以也叫“柴窯”;又由於這種類型的窯是明末清初景德鎮的首創,所以,人們又把它稱為“景德鎮窯”,簡稱“鎮窯”。

   在景德鎮傳統制瓷柴窯燒成技藝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如何保護好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一直是景德鎮市文化(文物)局和文物保護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專家論證認為,只有讓鎮窯窯火生生不息才能更好地保護它。根據柴窯維護原理,燒過一段時間,柴窯就要重新砌築,而柴窯燒煉過程中的把樁、馱坯、架表等手工絕技也只有在燒煉過程中才能得以傳承。

   2009年8月1日至9月18日,景德鎮組織現已為數不多的傳統老藝人,運用傳統營造技術,修復了這座鎮窯。據悉,鎮窯窯房長40余米,寬19米,分上下二層,窯體呈鴨蛋形,俗稱鴨蛋窯。窯體長18米,高5.6米,煙囪高16米,一次可燒三百擔瓷器。目前,鎮窯已經被文化部列入推薦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了解,鎮窯窯房長40餘米,寬19米,分上下二層,窯體呈鴨蛋形,俗稱鴨蛋窯。窯體長18米,高5.6米,煙囪高16米,一次可燒三百擔瓷器。

  這次復燒將共燒大小瓷器近2萬件,大部分是景德鎮傳統制瓷老藝人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整個過程將焙燒約30小時,耗松柴40多噸。22日,將舉行景德鎮清代鎮窯復燒開窯儀式,屆時,吉尼斯紀錄官員將現場論證,這座鎮窯有望以“歷史最久遠,規模最宏大”的蛋形瓷窯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陶瓷歷史博覽區(古窯民俗博覽區,陶瓷民俗博物館)

  陶瓷歷史博覽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由陶瓷歷史博物館和古窯組成,有歷代古陶瓷珍品陳列,也有傳統鎮窯展示和手工成型制瓷工藝演示,還有瓷碑長廊、祖師廟、天后宮、古窯群、風火仙師、致美軒等景點。

 

 

 

 

 

 

 

 

 

 

 

 

位於陶瓷民俗博物館內的天后宮

 

本文轉載自新浪旅遊,本圖轉載自橡樹攝影

 

陶瓷民俗博物館位於景德鎮巿古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