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6 11:44:16Alex

田橫島祭海節

     五百義士今猶在,就在即墨田橫島。

     一提起田橫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那五百義士的故事。其實,田橫島上,不僅有五百義士的悲歌,還有更多的值得一看的東西。

     這裡靠海。每年,周戈庄這裡都要舉行隆重的祭海節。據《史記》記載,青島的祭海,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由徐福進行。明代倭寇犯邊,朱元璋敕令在各地興建龍王廟,以鎮倭患,自此,古老的祭海被賦予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隨著媽祖文化北漸,即墨的祭海成了青島地區重大民間活動。

     祭海,最集中的展現了漁家風情的浪漫、華麗。祭海的每一處細節,都透著深沈厚重的歷史,都反映漁家兒女的智慧,都顯示這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新風的和諧統一。

     祭海的日子裏,船成為節日的主角:艙門上貼上鮮紅的對聯,桅桿上系上鮮艷的紅綢子,桅桿頂上懸掛上紅彤彤的燈籠。整條船,像打扮一新的新娘,預示著一年的紅火。每個村子,每條船都這樣裝飾起來,整個碼頭都成了一片鮮紅的海洋。

     船是由男人們忙活的。他們的妻子也沒閒著,家家戶戶,笑語喧天,熱氣騰騰。巧手的婦女們,發好面,用靈巧的雙手,制作出一個個精美的祭品:堆滿鮮花的大壽桃,威風凜凜的神蟲。神蟲是龍的樣子,盤曲著,也被裝扮一新。一個個面點上,墜滿面做的花朵,栩栩如生,色彩鮮艷,惟妙惟肖。祭海時節,家家都要做這些大饅頭,供奉海神,祈求平安和豐收。

      還有些人在殺豬,給豬抹胭脂,披紅綢,好獻給海神,以祈求出海的豐收。

 

     祭海節,不是一家一戶,不是一條船。而是四面八方的船聚集在一起,祭海,意味相儒以沫,相付以命。

     儀式開始之前,男人們開始按漁家的風俗,走親戚,串門子,大碗喝酒,大碗烹魚,大碗盛菜。一切都那麼豪放之極。

 

     祭海開始了。一艘艘漁船排成一列,船上旌旗飛舞,隨風獵獵而響。穿著節日盛裝的漁家漢子,敲鑼打鼓,擡著裝點一新的海龍王隆重登場。提前推選出一位長者作為主祭人,吉時已到,擺好的各色祭品和寫有願望的疏文,這是 “上疏”。主祭人在前高聲誦讀祭詞,即“宣疏”,然後,漁家漢子,開始喊漁家號子。由船老大領頭,一呼百應,地動山搖。雖然沒有什麼固定的曲子、歌詞,但那高亢、粗獷有力、略帶沙啞的聲音卻恍如穿透歷史,帶著海風的腥鹹,穿過遼闊的海灘,飄進每個人的心,讓海浪的澎湃、漁家男兒的豪邁,縈繞在人心中,似乎也要跟著吶喊,熱血也要沸騰起來。

    今年的祭海節,由政府主辦,更是大打文化牌。有即墨的柳腔,濟南的鼓子秧歌,棲霞的八卦鼓舞等等,民間文化形式多樣。全國各地的攝影師也早早趕來,雲集於此。更請到解海龍壓陣。範曾為祭海節題的字,更增風采。

天后宮前的人群

       

從天后宮廟門往外望

  

本圖轉轉自唐國志163攝影博客, 本文轉載自龍騰網  

 

田橫鎮周戈庄位於青島巿東北方, 由青島轉車至即墨, 再由即墨轉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