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13 00:02:12Alex

甜甜圈的心理現象

大學同學將老婆送到LA待產,回國時一下飛機就打電話給我,
說有個「即時」、「新鮮」、「剛空運來台」的神秘禮物要送我。

「好呀!我開車去接你吧!我有大葉高島屋的『三小時免費停車卡』,我們就去天母附近喝杯咖啡閒聊吧」!

當這個「神秘禮物」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才發現,原來是Krispy Kreme的甜甜圈。

「你知道這個品牌嗎」?同學一邊指著甜甜圈盒子上的英文字,一邊描述著他在進LA機場前,如何「靈光一閃」想到要買這盒surprise來送我。

「Of Course!當然知道!」我很自信地回答他。

「雖然美國我去過的城巿並不多,但Seattle、SFO、LA、San Diego、Chicago都有他的分店,我可以作證。

2003年,Fortune雜誌把這家公司稱之為,『美國最熱門的品牌』。
這家公司目前擁有全美超過370家店面,一天製造超過500萬個甜甜圈,旗下共有超過7000名的員工。

這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於1937年創辦人向一位法國糕餅師購買製作甜甜圈的獨家秘方,沿用至今一直沒有改變。

再者,製作過程的透明化,也是一大特點。
一大片透明玻璃,顧客可以觀看甜甜圈的製作過程,從材料配方揉製好的麵團,到以365度熱的植物油,炸115秒整的時間,再經過如瀑布般飛下的糖衣,然後機器將成品輸送到櫃台,店員直接遞給顧客熱騰騰的甜甜圈,業者稱這個作法為『甜甜圈戲院』。除了提供顧客多一個層次的感官經驗,增加購買的樂趣外,也是向顧客保證,產品製作過程安全衞生,以增加顧客的信任」。

同學懷疑地問說:「你怎麼記得那麼熟」?

我一面開車,一面笑著答道:
「書上介紹過,我在美國也買過;再者,可能是我的職業病吧!
企業的經營模式、核心競爭力都是我要去分析和熟記的」。

車子開到了大葉高島屋,當我們走出停車場,往Starbucks的方向走,看到對街有一條不規則、像是S型的隊伍。

「他們在排什麼呀」?同學把腳步趨前,似乎想一窺究竟。
「咦!不就是在排我手上的甜甜圈嗎」?我像是發現秘密般叫了出來。

哈哈哈!兩人相視而笑。

爾後,我們在Starbucks找了對沙發椅坐下,一邊看著對街緩慢移動的隊伍,一面品嚐著這個老美的口味,嗜甜而又熱量超高的甜甜圈。

同學提起他如何帶老婆從LA機場出關的情節,我一面想像著LA機場海關人員的嘴臉,一面質疑著這種「帶球走」的身材能夠通關,除了用中西方肥胖標準的「文化差異」能夠解釋外,其它就可能要從「超心理學」來尋找答案了。

聊著聊著,同學將目光瞄向對街的人群,用滿臉狐疑的表情問了我一句:
「你會怎麼解釋這些排隊人群的心理現象呢」?

我喝了一口低脂熱latte,靜靜地、熟練地、像是在企業客戶的會議室裡,對著台下引領期盼的客戶般地回答他。

「這個嘛…其實可以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說明滴。

1.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如果認為,排幾個小時就只為了一盒甜甜圈,那麼排隊的群眾若不為把這樣的行為找個(或編個)理由,恐怕很難對自己有所交代。因此就要把排隊所浪費的時間,轉換成一個『值得我去等待』的合理化藉口。

2.人們總是看重那些不容易取得的東西:Robert Cialdini指出,賣家操弄買家購買行為的方法,就是利用排隊越久,東西越好的『物以稀為貴』的心理因素,讓買家覺得如果我現在不加入排隊的行列,猶豫之間就會再等到更長的時間。

3.從眾(Conformity):由於受到來自媒體訊息的影響(Informational Influence),一般人會認為,既然大家都這麼做,一定有其原因,而且可能多數人呈現的乃是一種社會真實(Social Truth)。所以如果我也和大家去排隊,就會產生一種『沒有錯』的安全感。」

同學頻頻點頭,似乎已經滿意。但是他做出了一件最不應該對心理學研究者做的事,就是給了我一個情境模擬。

「你會不會也跑去排隊」?

我面有難色,像是對手已經show hand,而自己手上的牌只有AK9。

「從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的觀點來看待,如果未來出現了一個女孩,我可以用排隊幾個小時,換取她一抹會心的微笑,那麼我『有可能』會去排隊。

不過到目前為止,因為業者展店的速度,和這個女孩出現的機率,都是不確定因素。

所以到現在都還僅止於一個假設性的問題,我很難立即回答你Yes or No耶」!

我的眼神流露出得意的光芒,似乎在為自己及時慧黠的反應竊喜不已。

同學一瞬間捧腹大笑!

於是我們繼續吃著甜甜圈,把目光又重新專注在對街排隊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