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8 20:21:36ajin

The Butterfly Effect

"美國科學家,也就是以混沌理論聞名的科學先知 羅倫茲(Edward Lorenz)說,再好的觀測,再深的了解及再強的電腦,也只能使天氣預報準確至某一程度。
以它的原則,超過2星期的每日天氣預報是不可能的,
原因是初始天氣的微小誤差會隨著大氣模型時間的增加而變大,
即使一個極小的變化都可能在幾天後變到如此大,而使天氣受到
普遍的影響。羅倫茲在60年代發展他的理論,這個理論隨後被命名為「蝴蝶效應」,
原因是他在1972年半開玩笑地在科學會議上提出一個問題:
「巴西蝴蝶翅膀的舞動會使德州發生龍捲風嗎?」
羅倫茲指出,每個蝴蝶翅膀的舞動和每個人類活動都會反應
到全球天氣中,因此,追蹤每個因果關係注定要失敗。即使數值模式不能預測一個暴風雨的未來,但是它們仍能估計整個季節所有天氣事件的平均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蝴蝶效應是他們進行的最後競賽。"
上面這段話是在網路上搜尋到的 網址是
http://ecophilia.fo.ntu.edu.tw/course/rec/old/90-1/90-1recnote/messages/255.htm
蝴蝶效應這個名詞對我來講已經聽過很多次了
第一次出現應該是在侏儸紀公園裡面 講到渾沌理論時 所提出來的
不過以前也都是一知半解 好像知道 又好像不知道
所以 當初聽到這部電影的時候 覺得應該蠻有意思的
搞不好可以讓我從中深刻體會到蝴蝶效應的真正涵義
這部電影在我硬碟裡大概已經生存了三四個月了 卻一直沒有去觀賞的意願
可能之前一直沉溺在CSI以及六人行的世界裡 對於電影反正缺乏了興趣
上個禮拜才終於斷斷續續的看完 看到一半 我就已經失去興趣了
開頭的片段可能讓人一開始摸不著頭緒 一個個失去記憶的片段 是為了之後的
行為作佈局 這樣的安排對我來講沒有任何說服力
為何看著這些當時的日記 就能回到失去記憶的瞬間 改寫了未來的一生
或許這都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吧 編劇想傳達的是 小小一件事物的改變
整個未來都會完全不同 就是蝴蝶效應
但說真的 這樣的電影就跟回到未來系列 或是黑洞頻率 又有何差別呢?
回到未來的米高福克斯藉由著博士的時光機回到過去 深怕改變了未來
而黑洞頻率的父子 藉著難得一見的天文異象 利用對講機改變了未來
兩者相同之處 都是在當他們在過去改變了一些事情之後 自己的整個記憶就完全改變了 四周的人的一切也都隨之有所變化
但是蝴蝶效應就這麼單純嗎 這些電影所表現出來的 都是運用自己過去中某個不幸的事件 主角都認為 只要我在過去避免了這個事件 我接下來的一生將會是如我所料的幸福
雖然中間都穿插了一些失敗的例子 可是結局往往都是在主角找到了正確的時間點
做了正確的改變 讓自己的人生完美
這讓我想到了"時光機器"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雖然是公認的爛片
不過 有個論點倒是蠻讓我注意的 就是在蓋皮爾斯因為失去了摯愛之後 為了挽回當時的錯誤 發明了時光機器 如願的回到了過去
但是無論他如何警告他的未婚妻要躲避死亡 死神的腳步仍然尾隨其後 未婚妻的死 怎麼樣都無法改變 他想要找尋答案 來到了未來
他犯了嚴重的錯誤 因為 一開始他會發明時光機器就是因為他未婚妻的過世
如果他未婚妻沒有過世 他是沒有辦法發明出時光機器的 而他既然是乘坐著時光機器回到了過去 就註定了他未婚妻的去世 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講到這裡 已經跟蝴蝶效應脫離了關係 不過我一開始也就不是想要討論這部電影
因為 這部電影對我而言 既無創新 又無可取之處 不如去看上述所提到的那些影片
劇情更吸引人 更有趣
每次看到這種影片 都會讓我覺得 人的一生真的充滿著變數 人生中接踵而來的一個一個決定 每個看似都稀疏平常 但在之後卻才會發現 如果我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現在的我應該完全不一樣吧~~
高一的時候 曾經因為和社團學姊的不愉快 而讓我一度想要離開康輔社
如果我當時真的就這樣決定了 我也不會成為社長 也不會舉辦過那麼多活動
高三的時候 也就因為沒有社團幹部經歷以及校外才藝比賽經驗 而無法推甄政大外交 也不會認識現在的同學 也無從得知有PChome個人新聞台這個東西 也就不會現在這個時候 坐在宿舍的電腦前 打這篇文章
但是 真的是如此嗎?!搞不好我退社了 可是參加了別的社團 學到的不一樣的技能
依舊參加了校外比賽 推甄政大外交沒上 但聯考又考上了 又遇到了和現在一樣的同學 知道了PChome的個人新聞台 一樣這個時候 坐在宿舍的電腦前 打這篇文章
我這麼說 只是想提出我的懷疑 的確 氣象數字一個小小的差異 卻在兩個星期後
出現完全不同的天氣型態 但人生呢?
一個小小的差異 之後的差異會不會有走回原來的路呢?或許真的有的事情就是注定的呢?!
Das ist Le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