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主講人:游乾桂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
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把緣分放在心上,
我們好「有緣」,好「惜緣」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
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
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
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
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
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
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
「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
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
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 認為他一無可取,
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
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
「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 結果就會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
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
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
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
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
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
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
(擁有的是記憶力);
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
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
(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
然而記憶無法長久,
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
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
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
1904 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
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
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嘛?
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
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
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健康.快樂和記得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
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
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
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
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
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
例如:
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
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
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
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 .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 .每天活得像機器
(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
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
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
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
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
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
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
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
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
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這比讀書更重要,
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
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
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
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
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
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 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
為了平衡自己, 他在開藥的同時,
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
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
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 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
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 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
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
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
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 ,
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
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 ,
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
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
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
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
曹雪芹(紅樓夢作者)、
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
都是落第的書生:
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
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
(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
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
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
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
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
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 。
希望孩子能夠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 ,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
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
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
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
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
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
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 工程師、人類學家、
冒險家、畫家, 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
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
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
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
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
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
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
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
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
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
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
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
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
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
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
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
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
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
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
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
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
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
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
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
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
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
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
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
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
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
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
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
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
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
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
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
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
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
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
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
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
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
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
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
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
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
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
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
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
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
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
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
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
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
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
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
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
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
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
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上一篇:家庭教育誤區,嬌縱了孩子
下一篇:高手過招~益智活動
最近買了一本圖畫書【心跳的聲音】,覺得非常棒,想推薦給學校~~
你是否也曾感嘆生活的平淡、平凡?找不到快樂的滋味?你是否也曾希望像書中的小男人一樣毅然放下生活中的一切,離開心愛的家人、離開熟悉的環境,只為了想要尋找「快樂」?
故事中的小男人因為厭倦了自己的生活,想要走遍全世界尋找快樂,小男人的母親告訴他:「如果你能看見美妙的世界和人生,如果你能愛那些愛你的人,你就會快樂。」母親殷殷期盼小男人能夠懂得知足、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他渴望孩子好好想想自己所擁有的,瞭解它們的價值;母親還說:「當你的心跳得很大聲『怦!怦!怦!』時,你就懂了。」然而年輕的小男人還是決定離開家鄉,流浪了一千年後才拖著疲累的身心回到故里。鄰居看見蓬頭垢面的他,紛紛走避,只有他的母親心頭「怦!怦!怦!」的與兒子相認。重回母親臂彎的小男人,也終於找到了他一直想要尋找的快樂。
這是一本結合伊朗現代作家與畫家的創作,但是無論在寫作方式或是繪圖的藝術表現上,都瀰漫著濃濃的傳統民間文化。作者刻意將書中的主角稱為「小男人」,寓指心智狹隘幼稚,只想到自己而無法理解旁人(母親)教導的人,而整本書也蘊含著人生的哲理。繪圖的表現雖然以黑色的線條勾勒,不過在細節的描繪上卻非常細膩(例如:椅背上和立燈的雕琢花紋),加上瑰麗的赭紅、橘、黃、綠、白等色彩,每一幅圖都充分展現出文化上的特色,值得我們好好欣賞。
http://www.kingstone.com.tw/ActivityPage/Default.aspx?aid=A0907xintiao&LID=1051&LIDD=10511
http://tw.myblog.yahoo.com/fei-bao/
給孩子一個正向積極的生命起點
【生命教育繪本展】任選2書只要378元哦~
趕快去看看吧!
http://www.books.com.tw/exep/activity/activity.php?id=0000020600&sid=0000020600&page=1#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