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夢】我的十七歲
跟一個三十年前的學長,戲劇化的在網上相逢。他第一句話就告訴我,「你知道中正的花房要拆了嗎?」我對著電腦螢幕當場楞住,心上一抽,花房,那是所有想念的深淵。
我查了查資料,因為台北市政府要蓋科技園區,花房拆了,中正的大門要改了,好像好多地貌也會不一樣了。驟然,想起我的十七歲、想念當時的年少輕狂、想念生命中的第一次愛戀、想念草原的風、想念從天而降的水、想念觀音山的落日、想念士林的泡泡冰、想念我們的管樂隊、想念校刊的世說新語。
好幾個求學階段,但我真的只想念中正高中,如果沒有唸這所學校,那將是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中正都習慣稱我們的校園為「洛城」,其實我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會叫這麼名字,我在當中正人的時候,不會很強調這個名詞。也不會把洛城天天掛在嘴邊上,剛剛查了奇摩知識,他是這麼回答的:
「中正高中又名『洛城』,起因於歷屆師生對唐代詩人韋莊在『洛陽吟』中,所謂『萬戶千門夕照邊,開元時節舊風煙。』的意境深深吸引;加上淡水河邊蜿蜒穿越本校西側,遠眺觀音山、近賞大屯山,整個校園猶如洛陽古都一樣雄壯。尤其在夕陽餘暉的照映下,更能領會韋莊『洛陽吟』的美麗與哀愁!所以歷屆師生都自稱本校為『洛城』。」
關於這個說法,姑娘我完全沒聽說過。第一,誰那麼有氣質去欣賞韋莊的詩啊,又不是李白、杜甫。何況那時候校園民歌正火,我們當年可能比較關心侯德建或是楊弦,這首洛陽吟,老娘真是第一次聽到。第二,猶如洛陽古都一樣雄壯勒,誰會聯想起洛陽啊,洛杉磯還比較有可能。
另一個說法是,「中正的夕陽之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人稱『落陽紅城』,但是若簡稱為『落城』這『落』的意思並不理想,因此改稱為『洛城』」。
其實,中正夕陽之美我是知道的,但我真的也沒聽過「落陽紅城」這四個字。不過,洛城的洛跟洛陽的關係,應該比落陽紅城來的大,但夕陽卻又比韋莊來的親。總之,我們是洛城裡頭的洛客,這件事,是確定卻又不求甚解的一件事。
中正給我第一個印像,好遠;第二個印像,好大;第三個印像,好荒涼,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附近什麼都沒有。
往返三個小時的交通時間,說真的,好累。高一開學後的前三個月,我每天都睏的要死,回家第一件事都是抱著我的大枕頭,飯也不吃,先睡再說,後來才將生理時鐘逐漸訓練的非常強壯,墊定現在當夜貓子的本錢,我猜。
中正那個時候只有四棟樓,行政大樓、中正樓、美齡樓、格治樓。中正前身是士林高中,蔣介石去世後,士中才改正式改名為中正,遠遠的陽明山頭有個「中正嶺」,就是用植栽種成「中正」兩字,每天都要有專人修剪,我當時還以為是學校的「創意」,後來才知道不是,哪有一個高中有那個美國時間去修剪花木。既為紀念蔣介石,有中正、美齡樓也就不奇怪,除了行政大樓,每棟樓都以穿廊串起來,總共五層。一樓是準備淹水用的,叫架空層,牆壁上除了號稱為中正名投的內外角變化球印記外,還有年年淹水「深度」的記錄。格治樓是教師休息室,外加社團教室,美齡五樓住女生,其他全部都是男生班,年級愈高住的愈高,能夠住到美齡五樓的男生班,都是當時天賜的恩典。
中正的大很有名,大到沒有圍牆。操場的盡頭是一堆稻草,翹課非常方便,我就曾經在課外活動課上到一半,被學長拎著走過長長的稻草田溜出去,因為只有那天不用晚點名。後來要蓋圍牆的時候,還引起一陣抗議之聲,那可能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見識到的「群眾運動」。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有牆!」
中正的淹水很有名,淹起水來超恐怖,幾萬坪的游泳池每年總會出現好幾次,架空層的淹水線至少都在腰際那麼高,水退之後,體育課、軍訓課就會看到小高一們辛辛苦苦挽起袖子拿著工具刨土。每一年總是聽到他們抱怨「怎麼高二、高三都不用做!」教官跟體育老師就會理所當然的告訴他們,「他們去年盡過義務,今年輪你們!」不過自從河堤做好之後,就不曾聽過中正淹水了。
中正的落日很有名,只要不下雨,五點多的時候,面對觀音山的中正樓與美齡樓的欄干總是趴著一票人在那聊著心事、聊著未來、看著晚霞滿天、看著太陽一寸寸掉到觀音山後,其實窩在那兒的應該都是高三的學生,只有高三,才有這麼多的心事、這麼多的愁緒、這麼多的夢想。我記得在學校最後一天,當太陽隱沒在山際間,竟有人感嘆的說,「看完觀音落日,才是我的畢業典禮。」
中正的風很有名,因為空曠,冬天的時候,真的是用「北風呼號」來形容。那時才知道電視上演北大荒的故事,那個「風」的音效原來都是真的。不過夏天的中正真的很舒服,雖然大部份的樹都沒長高,但還是聽的到蟬叫聲。有一次上完體育課,我們班女生實在太熱了,就把窗戶全給卸了下來,來上課的老師邊笑邊搖頭,邊說我們無法無天。
很想念在中正的日子,沒什麼奇特的生活經驗,也沒有很好的硬體設施,除了一個大的不得了的操場。沒有禮堂、沒有活動中心、沒有室內活動場、沒有游泳池,只有一個多功能使用的小小空間,當圖書館、當表演場、當會議中心,哪像現在什麼都有。只是那真的是我最快樂的一段日子,這幾年才深刻的感覺到,在中正獲得最多,是一種土地的感覺、是一家人的感覺,是那種全校在一起玩、一起瘋的默契,那種大家面對挫折時的相互安慰,那種不穿制服時,對看五秒鐘,就可以分辨對方是不是中正人的直覺,是讓我每次想到中正,就覺得非常非常溫暖。
也許不是考到第一志願,也許書沒唸的挺好,不過,這世上有很多比考試、比書本更重要的東西。我的人格養成教育在中正高中,她是我最難以忘記的母校。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颱風過後的今夜
突然想起那年頭的架空層
敲了古苟大神.巧的看了妳的文章
不過..洛城人真的一絲絲印象都沒有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