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2 01:09:54謝敏

那年我們十九歲—悼馬兆駿

豬年前一天,大年除夕,臺北熱的跟什麼似的,走在敦化南路上,抬頭一看,橘紅色的木棉花竟然開了,農曆十二月呢!啞然失笑之際,不知不覺哼起「木棉道」這首歌。沒兩天,這首歌的作者,馬兆駿淬逝,四十八歲。

「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路,好像在燃燒。」

真的記不住「木棉道」是什麼年代的作品,只記得是很小的時候唱的歌,我想,只要參與過民歌時代,就算記不住馬兆駿這個人,他的歌,總是陪伴我們長大的;他的音符也總是隨時隨地的竄出,無聲無息。那時候,好多歌,都是在國父紀念館聽到的,微風往事、風中的早晨、七月涼山。

「我推開窗門,迎向風中的每一個早晨,我靜靜的等待,等待著你溫柔的眼神。」

媒體訪問著許多音樂人,他們口頭封馬兆駿為國寶。我覺這件事實在是很無聊,人總是要死了,活著人才想到他的好處。國寶那又怎樣?他生前曾經享受過什麼樣的尊重呢?

「這是最後的一場電影,這是不見傷感的分手。」

這蠻喜歡這首歌的,「散場電影」,忘了是木吉他的單曲,還是他們第一張唱片的歌,木吉他後來出了個音樂教父李宗盛。我曾因為這首歌,好幾次跑去看所謂的散場電影,想體會一下,那是什麼樣的心情與滋味。

然後,真正讓馬兆駿這個人的作品在我心底紮根的,卻是他第一張專輯的「那一年,我們十九歲」。

「將來有天我們會老化,你還要去承諾些什麼?你知道我們都已長大,你還要告訴我些什麼?是夢想還是謊言?」

這是目前唯一一首歌,從我第一次聽,就讓我忍不住掉淚,一直到現在近二十個年頭,每次聽到最後,都會讓我泫然。好像十九歲這個年紀,成為心中不可跨越的標記。不是欲賦新辭,當年卻是強說愁的年紀。二十青春年少,那年十九歲卻又如何,不過是受了芝麻綠豆大點的事。但現在就不一樣了,想起的,不是十九歲,而是往事,往事如煙啊。

「經過風霜和磨煉,如今誰也無法再改變,還記得我們一起許下心願,那年我們十九歲。」

而次聽到這兒,心情上總是讓我忍不住、忍不住滿眶淚水。尤其是現在,才知道,曾經一起許下的心願,充滿夢想、充滿壯志豪情、充滿對未來的所有想像、更充滿無比的快樂,但人生又有多少人可以跟你一起許下心願呢?那個許下的心願的人呢?怎能讓我忍的住。

「度過高山和海洋,歲月就此流過在眼前,還記得我們偷偷摸摸學抽煙,那年我們十九歲!」

謝謝馬兆駿的作品,馬爺一路好走。

pwipwi 2007-06-14 12:49:21

我也很喜歡這首歌
我比較幸運的家兄歌喉極好
他唱這首歌相當好聽

水瓶之子 2007-03-20 15:04:54

推一下19歲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