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1 12:31:36謝敏
2006金曲獎之胡說八道
正巧趕上2006第十七屆金曲獎,陶晶瑩與小S主持,沒有看的很完整,但會場炒的很熱鬧,想聊一下金曲獎。
所有入圍名單我只擁有胡德夫的「匆匆」與聽過部份陶喆的音樂,沒資格評論得獎名單,我是覺得金曲獎的獎項分類實在是大有問題。
金曲獎明顯就是copy美國葛萊美獎而設,這沒有關係,只要出發點是為了鼓勵音樂創作,提升更好的音樂環境,模仿哪個國外獎項而設都無所謂。問題是葛萊美獎是用音樂分類,像鄉村音樂、搖滾樂、靈魂音樂、Rap…,但我們的金曲獎,在流行音樂的部份,竟然主要是用「語言」分類,實在讓我覺得有點好笑。
個人演唱獎項的部份分為國語男女演唱、台語男女演唱、客語演唱、原住民語演唱、最佳樂團、最佳演唱組合,還有新人獎。
我想問的是,需要用語言區分那麼多獎嗎?每個獎有那麼多的作品可以評嗎?演唱獎評的不就是音色與感情嗎?語言有那麼重要嗎?我那天在「天下二十五周年的珍惜台灣演唱會」,一群大武山的小孩用他們母語演唱歌曲,我一句都聽不懂,依舊被感動到不能自已,而且不是我一個人被感動,是全場都被感動,因為他們獲得的滿堂彩久久不息。
語言重要嗎?當然不重要,其實大家明明也都知道語言不是重點,又為了什麼要得分這麼多語言獎項出來,問題是原住民有九族耶,九族語言都不相通,是用哪一族的語言做為原住民語的標準呢?還是對於漢人來講,只要音樂性好就好,管他泰雅、阿美。然後到了樂團、演唱組合與新人獎的部份,怎麼又跟語言沒有關係了呢?
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年度歌曲、最佳編曲、最佳作詞、最佳作曲都可以單獨評比,到了最佳演唱專輯語言的問題又出來了,又分國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我只是搞不懂,這跟個人演唱獎項有什麼不一樣啊,難不成個人演唱是送單曲不是送專輯評比嗎?那這個最佳演唱專輯又是個什麼東西?
我非常不認同主持人以主流與非主流區隔音樂,什麼叫主流?以銷售量來看?還是音樂內涵?或音樂分類?他們片面把胡德夫的音樂畫為非主流,根本就是胡說八道。張惠妹曾經是天后銷售百萬張,如果她的唱片賣到只剩十萬張,她是主流還是非主流?如果她開口唱原住民語,她是主流還是非主流?
還有一個獎我是完全看不懂,就是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完全不了是什麼?
然後再看古典音樂或傳統音樂的部份,我的天,那個分類更是讓人精神錯亂!為什麼要這麼湊數的去安排這些獎項呢?
人聲演唱、交響樂、電子音樂放在一個同項目去評比,我都不知道評審要怎麼評?最佳演唱把聖樂合唱、兒童合唱、臺灣民間吟唱還有西方古典巴哈獨唱放在一起,最佳作詞則是把相聲、聖樂、兒童合唱、民間獨唱一起評比,最佳演奏更是把古今中外的樂器曲樂一起評比,奇怪,評審到底要用什麼標準去決定那個年代的音樂可以勝出呢!
既然要包含這些古典音樂獎項,不管是中方西方,不管是古典現代,那就好好辦!我並不認為他們沒市場,只是她們的音樂沒有被大眾欣賞到,金曲獎的目的不就是讓好的音樂出頭,讓大家都知道,提升我們的音樂廣度與內涵嗎?如果是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還不如把這些獎項取消,因為光流行音樂的標準就很讓人質疑了,何況古典音樂的部份!
最後,本屆金曲獎有一點我實在不吐不快,得獎感言的時間也太短了吧,我不反對限制時間,但只有半分鐘也太誇張了點。胡德夫二次上台的致辭多麼動人,非得在哈雷路亞音樂聲中匆匆結束,還不如讓表演節目少一點、短一點,讓得獎人多講一點,讓全場入圍者多參與一點,那不就得了。
所有入圍名單我只擁有胡德夫的「匆匆」與聽過部份陶喆的音樂,沒資格評論得獎名單,我是覺得金曲獎的獎項分類實在是大有問題。
金曲獎明顯就是copy美國葛萊美獎而設,這沒有關係,只要出發點是為了鼓勵音樂創作,提升更好的音樂環境,模仿哪個國外獎項而設都無所謂。問題是葛萊美獎是用音樂分類,像鄉村音樂、搖滾樂、靈魂音樂、Rap…,但我們的金曲獎,在流行音樂的部份,竟然主要是用「語言」分類,實在讓我覺得有點好笑。
個人演唱獎項的部份分為國語男女演唱、台語男女演唱、客語演唱、原住民語演唱、最佳樂團、最佳演唱組合,還有新人獎。
我想問的是,需要用語言區分那麼多獎嗎?每個獎有那麼多的作品可以評嗎?演唱獎評的不就是音色與感情嗎?語言有那麼重要嗎?我那天在「天下二十五周年的珍惜台灣演唱會」,一群大武山的小孩用他們母語演唱歌曲,我一句都聽不懂,依舊被感動到不能自已,而且不是我一個人被感動,是全場都被感動,因為他們獲得的滿堂彩久久不息。
語言重要嗎?當然不重要,其實大家明明也都知道語言不是重點,又為了什麼要得分這麼多語言獎項出來,問題是原住民有九族耶,九族語言都不相通,是用哪一族的語言做為原住民語的標準呢?還是對於漢人來講,只要音樂性好就好,管他泰雅、阿美。然後到了樂團、演唱組合與新人獎的部份,怎麼又跟語言沒有關係了呢?
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年度歌曲、最佳編曲、最佳作詞、最佳作曲都可以單獨評比,到了最佳演唱專輯語言的問題又出來了,又分國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我只是搞不懂,這跟個人演唱獎項有什麼不一樣啊,難不成個人演唱是送單曲不是送專輯評比嗎?那這個最佳演唱專輯又是個什麼東西?
我非常不認同主持人以主流與非主流區隔音樂,什麼叫主流?以銷售量來看?還是音樂內涵?或音樂分類?他們片面把胡德夫的音樂畫為非主流,根本就是胡說八道。張惠妹曾經是天后銷售百萬張,如果她的唱片賣到只剩十萬張,她是主流還是非主流?如果她開口唱原住民語,她是主流還是非主流?
還有一個獎我是完全看不懂,就是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完全不了是什麼?
然後再看古典音樂或傳統音樂的部份,我的天,那個分類更是讓人精神錯亂!為什麼要這麼湊數的去安排這些獎項呢?
人聲演唱、交響樂、電子音樂放在一個同項目去評比,我都不知道評審要怎麼評?最佳演唱把聖樂合唱、兒童合唱、臺灣民間吟唱還有西方古典巴哈獨唱放在一起,最佳作詞則是把相聲、聖樂、兒童合唱、民間獨唱一起評比,最佳演奏更是把古今中外的樂器曲樂一起評比,奇怪,評審到底要用什麼標準去決定那個年代的音樂可以勝出呢!
既然要包含這些古典音樂獎項,不管是中方西方,不管是古典現代,那就好好辦!我並不認為他們沒市場,只是她們的音樂沒有被大眾欣賞到,金曲獎的目的不就是讓好的音樂出頭,讓大家都知道,提升我們的音樂廣度與內涵嗎?如果是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還不如把這些獎項取消,因為光流行音樂的標準就很讓人質疑了,何況古典音樂的部份!
最後,本屆金曲獎有一點我實在不吐不快,得獎感言的時間也太短了吧,我不反對限制時間,但只有半分鐘也太誇張了點。胡德夫二次上台的致辭多麼動人,非得在哈雷路亞音樂聲中匆匆結束,還不如讓表演節目少一點、短一點,讓得獎人多講一點,讓全場入圍者多參與一點,那不就得了。
上一篇:我要如何對你說
下一篇:那年我們十九歲—悼馬兆駿
湘如
2006-06-18 09:02:33
你說ㄉ真太好ㄌ!
沒錯我認為音樂根本不用什麼語言區分...
這也是我一直在想ㄉ地方...
因為我也喜歡聽國外一些音樂 但是有些人
就問我說 你聽得懂他在唱什麼ㄇ 我就說
不一定要聽得懂呀...最重要的是他ㄉ音樂
會帶給你很大ㄉ感動與衝擊 為什麼一定要
知道他在什麼意思咧!
你好~!
你說的很好,我也認同,音樂本來就是不需要語言的,
但是,就是因為商業化以及台灣本身的民族特性導致於
她們會這樣子區分,很多東西在台灣,很奇怪就是會牽
扯到政治,所以還需要時間吧~!
希望我們越來越國際化,共免之~!
有空也歡迎你來我的報台走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i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