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15 00:14:28謝敏

【2000奧運筆記】日本的馬拉松之夢


讀了一篇日本人怎麼費盡心思,幫助高橋尚子拿到千禧奧運女子馬拉松金牌的報導,再一次對日本人佩服到五體投地,我相信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能夠超越大和民族如此認真的傻勁,包括中華民族。

說真的,田徑向來就沒有亞洲人的份,像紀政、楊傳廣之類的人,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別的不說,連中國那樣嚴苛的魔鬼訓練營,都很難看到拿到前三名的田徑項目,何況是日本。高橋可以拿到金牌,不僅是給日本一記強心針,也給亞洲所有國家一個希望,沒有什麼不可以。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

日本在1936年曾經在柏林奧運拿到一面男子馬拉松金牌,代表日本的選手是韓國人,當時屬於日本的殖民地。當他在頒獎的現場,忽然哭了起來,因為他升的是日本的國旗、唱的是日本的國歌,而不是韓國的。這段故事曾經收錄在我小學課本,當成愛國教育的一部份。前幾天再度看到這個故事,猛然記起,阿!原來這故事是真的。

其實這個韓國選手如果不是在日本長期受訓,是不是能夠拿到金牌還很難說,但是,他畢竟是韓國人,即使是殖民地,老日還是覺得這面金牌不夠純,不夠爽。換成是我,我也是相同的看法。所以日本人念茲在茲,就是要拿一面土生土長的純金牌。

說實話,日本在馬拉松項目著力甚深,每次奧運都可以看到日本選手在場上大拼老命,不過從來就沒拿過金牌,直到出現個高橋尚子。高橋成了民族英雄,一點也不令人驚訝,她在奧運閉幕為日本掌旗,她將在日本全國走透透謝謝大家支持,她家鄉的路還要改成高橋路,可見這面金牌是多麼彌足珍貴。也難怪日本人會從雪梨一路哭到北海道,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報導說,高橋贏得曼谷亞運金牌後,從去年(1999)九月間,最少去了雪梨三次。小組人員千方百計打聽出馬拉松路線,拿著地圖搞清楚怎麼走,半夜三更帶著高橋讓她跑一遍,回日本找到最接近的地形、氣候邊練邊修正。再到美國柯羅拉多州做長年移地訓練。奧運開賽一個月前,近十人的馬拉松小組已到雪梨熱身。這件事在日本國內形成話題,多少人飛到雪梨只為了幫高橋在路邊加油,連連超人氣的早安少女,都奔到雪梨幫高橋喊上一場。

讀到這則報導的過程,除了對老日全身全心的投入感到佩服外,說穿了還是佩服。難不難呢?一點都不難,做不做而已。相對於我們的漫不經心、自我放棄還兼自吹自擂,輸就輸,還要說什麼亞洲第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連陳靜拿個銅牌,還要硬坳成全部都是臺灣的功勞,真是有夠沒志氣兼沒出息。

其實我對日本如此作為並不驚訝,他們蒐集資料的本事,跟做事的認真態度,早就充分領教。多年來工作的關係,必須接觸許多外文資料,卻發現同樣的基礎,歐美是粗線條的,一語帶過﹔日本就是巨細靡遺,資料系統精確到讓人由衷佩服。至於我們呢?零。

去年到日本出差時,正好亞洲盃棒球賽結束,有個一週體育的節目,以成棒為主題,將日本對中華那場比賽做為日本奪冠的最重要一場比賽,詳細分析他們如何擊敗中華隊。我記得那場比賽中華隊是敗在自己的失誤上,可是看看人家情報怎麼蒐集的,三個小組,一個在臺灣全國比賽時拍所有選手的表現,一個在現場拍中華隊每個投手球路、每個打者的偏好;一個在日本,運籌維幄,定戰術,比賽前夕,智囊團手拿著密密麻麻的資料,圍著電視一個球員一個球員討論,我雖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但從他們認真專注的表情,可以想見他們對比賽的勢在必得。其實我們跟日本的棒球交手也是數十年之秋,他們的蒐集情報模式,我們也一清二楚,但我們就是做不來,問題出在哪呢?是外行領導內行?還是沒那個人力?還是沒那個方法,我真的不知道。

老實說,像我這種戰後「第二代半」出生的小孩,不很年輕、不很老,對日本其實是充滿矛盾的情緒。沒有打過仗、沒有逃過難,可是我的父母親經歷過。我的父執輩至今有人不踏上日本國土、還有人抵死不用日本貨。說他們死腦筋也好,不面對現實也好,他們就是這樣。加上從遠東區少棒開始,跟日本長達數十年的宿怨,都會間接摧化如此的民族情緒。我記得有一次不知什麼比賽,中華成棒在最後一分鐘反敗為勝,簡直是舉國為之「沸騰」,報紙上斗大的頭條,「勇哉!中華!」、「打倒日本」之類的。而那種情緒,說真的,現在想起來都還會動容。

工作後,才深深瞭解什麼樣的人民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日本戰敗還吃了二顆原子彈,卻能夠在世界成為舉足輕重的國家,不是沒有原因的。當然,美國的幫助是其一,但日本人民自己爭氣才是最重要的。看他們對知識的重視、對資訊蒐集的認真、對處事態度的專注。都是讓我願意放下歷史的包袱,對日本人民敬佩的地方。不要老嘲笑他們英文不好,我們的青少年連國文都不好了,我們是沒什麼資格說人家的。看看人家的長處,真的很多是值得我們去學習。

2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