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4 11:55:56Ah Lo

讀族譜札記:其二

在中山的時候,跟媽和親友說起我在學校遇到同一祖宗的同事,還因輩份而喚她作太姑婆的事。席間有人說起,為甚麼太姑婆家只傳了二十五代,我卻是二十八代的?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山的一房人比較勤力,所以比新會的傳得快,還著我勸太姑婆那邊也得勤力一點云云。

 

今天看到太姑婆的留言,便想起了這一段話,特記於此。

 

自小我就喜歡讀史,所以中史世史的分數也不弱,連許多人不愛碰的文學史史學史也啃過一輪,現在是全忘掉了,不過適當時候談起還是能想回的。我喜歡知道國家的過去,那可以幫我找到自己在現代以至將來的位置;同樣,了解世界的過去,也能叫我心安:知道文化的傳承得來不易,更慶幸現在我還可以過這樣的生活。

 

只是家族的歷史,我一直沒有機會知曉,現在有機會細閱,自是盡我所能,理出頭緒來。兒子,你也得記緊家族的過去,方有立足現在的基礎。

 

其二

 

上一次說到,南宋度宗咸淳九年, 龍庄公到了新會縣龍溪鄉華萼都潮連甲第三圖,決定在這裡定居,這一決定便是盧邊村的開基了。那時候龍庄公四十九歲。當時盧邊村並不只有一族姓盧的,還有姓黃的在水亭坊、姓袁的在袁巷(後來叫圓塘)、姓曾和其他姓袁的在水亭坊的大樓前居住,其他附近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異姓人居住。

 

初來報到的龍庄公,受人排擠是少不免的。不過龍庄公一一耐心與這些異姓人相處,終於建立了聲望,整個盧邊村都以龍庄公馬首是瞻。後來大概是我族生殖能力驚人,幾十年間竟出現個五代同堂的局面,而且還繼續生,那些姓黃姓曾姓袁的見不對路,便紛紛另遷他方了。而這些異姓人離去後,我族的人就生得更多,族的基礎也就打得更穩了。

 

到了元武宗至大年間,龍庄公卒於八十高齡,葬在東亨山的一個叫「仙人大座」的好穴。至於兩位 二世祖義軒公 仰軒公也是十分長壽的:義軒公活到八十二歲,仰軒公也活到七十八歲,在元朝來說可謂十分難得。義軒公在生時也和龍庄公媲美,也可以來個五代同堂,一時傳為美談。後來二公也去世了,就分葬在龍庄公的左右。

 

龍庄公定了根基,義軒公仰軒公繁衍子孫(應該真的生好多,特別用了一則文來讚他們會生)。再說下來,就說到 三世祖震宇公之子 敬所公了。敬所公的名喚作,字中文,敬所是他的號。族譜說敬所公十分斯文,斯文到一個地步:「溫溫似不能言」,意思是斯文到好像不能說話。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很悶蛋,但族譜後來又有一句:「及即之與居,瘉久而瘉可愛」,意思是與他相處的時間越長,就越知道敬所公十分可愛。

 

敬所公不喜歡求名利,反而推崇保存自己純樸的性情。保守自身外,更推及子孫。敬所公教誨子孫很有方法,子孫也很聽他的教誨,他更留下了啟蒙讀物廿多首,都是詩或箴歌。我在藝文譜找到,摘取數首箴歌記之如下:

 

「資父而生,資母而鞠;生我鞠我,父母勞碌。既生既育,拊循顧復,出入無時,置予心腹。罔極之恩,報之宜速。鳥有反哺,羊有跪足,禽獸且然,人何在囑!」《子箴》

大意是:父母生養我已經很辛苦,而且這樣的大愛大恩是無時無刻的給予,所以做兒女的要懂感恩圖報,就連禽獸也會的事,做人的不要別人囑咐才會去做!

 

「人生得力,最是好友,如弟如兄,如足如手。信義為先,貨財為後。以正相投,信而能久;交游匪類,妄相親厚:小則破家,大則殞首。」《朋友箴》

大意是:人生最幫到你的是朋友。做朋友要重信義輕金錢。不過交友要正氣才長久,如果交到壞朋友禍害很大,小的會害你定散,大的會害你人亡。

 

「存心制事,戰戰兢兢。上天下地,處處神明,無私無曲,忠信至誠。自問無愧,禍福聽命,不愧屋漏,電雷不驚。」《心箴》

大意是:做人處事要常存戰戰兢兢的態度,因為要把事情都辦得大公無私,別行差踏錯,記緊用忠誠信義待人。如此就可問心無愧,那麼就算有禍患來臨,也可處之泰然。

 

太厲害的智慧,後來的祖宗修譜時(沒有說明是誰,我猜是子駿公盧湘父),曾評論說如果敬所公在生,一定會是大教育家,因為其他私塾老師啟蒙時,往往只懂叫幼童誦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之類的古書,可是要解通「明德」二字,卻往往寫上千字也解不完,何況甚麼也不明白的幼童,哪可能明白。敬所公的箴歌淺白易懂,絕對適合作啟蒙教材!所以敬所公以降的我族,連連出了好幾個舉人。至於敬所公的教誨,也隨我族的遷居而散播到嶺南各地。

 

敬所公以後,又傳三世,至七世祖霞山公,率眾遷居到香山谷都洪村的龍塘坊(這我知道,我去過這個地方吃燒鵝,很好吃),不久之後,就率眾遷居到上柵鄉,並在上柵鄉開基,成了香山上柵的一世祖。

 

(以上記於6/2/2011)

 

今晚看到這裡,畢竟明天得開始排戲。終於找到遷居中山的祖宗了,不過仍未走到我支的圓山,還得等多幾代。看了族譜的記載,方知道原來我支的人數是全族之冠,大概是好山好水好風水吧?不過據媽的說法,這圓山一支的盧族個個不是耳聾就是隱性地中海貧血,似乎也沒甚麼值得臭美的。

 

反而留在潮連的本宗的故事倒有不少很動人,如九世祖 華峰公 奇峰公 侶樵公的兄弟就他們釣月公的穴葬而爭拗,原因是葬前葬後會對其中一個兄弟的後代有好布壞影響云云。是迷信,但這倒也見到我族是很重兄弟情的。不過這種種不是我支的故事,大概留待我找全了我的直系祖宗才再記了。

上一篇:讀族譜札記:其一

下一篇:談談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