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2 16:47:17公車青年陳右錚
「公車青年」名詞釋義
「為何台長要叫做『公車青年』?」相信許多人來到這個新聞台,都曾經在心中產生這樣的疑惑!現在我就把自己台長暱稱的由來,一五一十地報給大家知!
小時候的我住在圓山附近,當時的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對公車沒有太多感覺。現在記得比較深刻跟公車有關的回憶並不多,最深刻的就是:當時要去任何地方,媽媽幾乎帶著我和妹妹走到林森北路搭208或246出發。直到國小畢業,我對於公車的認知還是僅止於這兩條路線,不過這種情況在我上國中開始有所改變。
當時我是搭208上學,由於分配學區的關係,上學時的公車站擠滿了人潮,全都是往同一所國中,放學時,在學校站牌也是滿滿的人潮夾雜著幾個熟面孔等同一路公車回家。有時候因為人太多擠不上公車、或公車太久沒來,在擔心遲到之餘,心裡也常希望能有別的替代公車路線,於是,上學途中經過交通要道中山北路時,就會經常觀望那條路上其他公車的行先板(路線牌)看它的起迄點,有機會看站牌,再看路線表以判斷可否利用。結果很遺憾的是247、287或許勉強可搭,卻須走上好一段路。
後來有一次放學回家發生的慘事,導致我的生涯出現轉捩點。208路線分為正線和直達車兩種,那時候的我似乎知道這兩種車路線不太一樣,但也沒注意過到底差別在哪裡。當天好死不死地,沒看到公車擋風玻璃前的「直達車」標示牌就衝上車,找了個位子就坐,沒發現任何異狀,更沒看到車上根本沒有同校的學生,只覺得運氣還不錯坐到滿空的車子(平常放學時間必定擠到車門關不起來)。
公車起初照常快速奔馳在北安路上,只是在過了圓山涵洞後卻逕朝右邊車道靠去,我才驚覺情況不對,只是為時已晚——公車隨即駛上了新生北路高架橋!當時我一片昏眩,無數個問號和驚嘆號迅速閃過腦中:「怎麼沒注意這輛車是直達車?」「我要被載到哪裡?又要在哪裡下車?」「晚上要去的佳音英語課怎麼辦?」但一切思考都無濟於事,我坐在公車上,無助地從高架橋飛馳過民族東路上空、看到我家閃逝而過,接著看到橋旁邊的街景愈來愈不熟悉。
等到公車在高架橋上走了約莫五分鐘,我情緒逐漸穩定,找個乘客求救:問他公車將駛往何方,還有自己該怎樣回到住的地方,得到的回答是:「在成功中學下車」。當時我幾乎連成功中學都沒聽過,更別提知道它的位置,只是照著對方的話乖乖在那裡下車,然後幸運地等上了回程方向的正線208,坐車回到家,竟還趕得上英語補習。
回程的路上看著傍晚林森北路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我的內心充滿懊惱和不安,為自己對台北市地理的不熟而懊惱,也不想再發生這種事情,於是痛下決心:要好好研究台北市的公車路線和地圖!當晚立刻翻出家中所有跟公車、地圖有關的資料開始鑽研,然後在爸媽指導下,對台北地理產生初淺概念。當時家中有幾本市政府出版的公車手冊,雖然年代久遠,外表也有點破爛,但看著每一頁的路線圖,都想像著能親眼看到這一條路線在路上跑的英姿。後來即使又取得了新版資料,仍不時拿出來對照差異,那幾本公車手冊可以說是我鑽研公車學的啟蒙讀本。
之後由於家中那些手冊的年代實在稍嫌老舊而不合乎時宜,我決定到書局買地圖和公車手冊更新資料;在上學、放學、補習途中,或假日逛街時,我也絲毫不放過看站牌和路上行駛公車的機會,企圖在腦海中留下公車起迄點和行經站名的印象,對常看到的路線逐漸產生了概念。每天晚上吃過晚餐的第一件事,則是趴在客廳沙發攤開台北市地圖,開始隨意看道路,或根據自己對一些常看到的起迄點名稱的認識,隨意連結以規劃新公車路線,當然只是隨興規劃,有些路線不太合理(如:八里到三張犁),但至少達到了訓練的效果。
那時候國一的地理課本的某一課是地理實察,還有另一課是台北市,正好跟自己想達到認識台北的目標相符,於是興致勃勃地聽課。由於那時候已經讀了地圖一段時日,所以聽了課,發現自己對台北的認知已超過課本範圍,心情有些暗爽、信心也大為提升,更努力繼續研究下去。
我研究公車絕不只從公車手冊著手,而是以四處走訪、在路上所見資訊來獲得知識。因為剛開始買公車手冊時我就發現:許多起迄點資料寫得跟路上的公車行先板(路線牌)不同,由於實際用得到的當然是路上在跑的公車,所以我對於手冊的正確性產生質疑;另一個原因則是:有些新路線或已裁撤路線,在手冊上卻未能反應現況。日後我在路上看到任何新版的公車手冊,都會看有關之前版本的錯誤點是否已經更新,幾本不同出版社的公車手冊相較之下,取錯誤最少者。隨著在家看地圖的鍛鍊,在外觀察公車和站牌的經驗增加,我知道的路線數與日俱增。
國二時搬家到台北郊區,對我的公車知識增長有極大幫助,因為我開始熟悉以前沒去過的地區,認識更多公車路線。由於住在郊區,因此到市區的途中又能經過許多道路,看到許多公車路線。為確實驗證公車路線和增廣見聞,我從國二開始進行所謂的「公車之旅」,直到大學仍持續著,範圍都在台北縣市境內。
剛開始的公車之旅較慎重,對於目的地和搭乘路線都先做紙上勘查,並隨身攜帶各種資料,以免迷路;之後逐漸隨興行動,只設定第一個目的地大略在何處,接著隨意搭車、轉車,到後來甚至連資料都沒帶就出去巡一整天。這種毫無規劃路線的作法,除了發現一些意外的公車路線之外,也增加了我的實戰經驗,更有助於我增加公車知識。也因為到訪過的地方日漸增加,瞭解不少古蹟名勝或尋常鄰里街道,我對於台北市的感情更加深刻。
從國中開始蒐集各種公車資訊之餘,我自然而然整理出一些資料,並寫下一些研究心得,迄今仍留存著,印象最深刻是高中時所撰寫的數份公車考卷。這也得歸功於當時輾轉認識的一位公車同好,大幅增加我的研究深度和廣度,我們為交流心得、砥礪競爭而互相製作考題測驗對方,這種行為象徵著:當時研究公車已遠超過了文抄公的程度,達到應用自如的境界。不過隨著對方上大學後專注攻讀醫學而無心研究公車,我們之間的公車實力較勁也隨之停止,畢竟出考卷這種事情是一個巴掌很難拍得響的。
大抵我高中時增加的公車學研究領域,主要在於:公車司機實力評鑑、公車牌號學,還有行經站牌路線、公車車型學等方面的深入考據。假如沒有那一位公車同好,我可能永遠無法接觸到這些學問的奧秘和樂趣,當然之後也不會把AB811當作精神象徵了。(詳見《懷念AB811》一文)
從國中起,在觀察公車車型略有心得之後,我開始繪製公車外型圖片,當初以住家附近的幾家公車業者為對象開始著手,希望能畫出各客運公司的所有車型。可惜這個夢想並沒有完成,畫了十多輛之後,愈發想符合真實比例,卻由於缺乏公車尺寸數據,也無管道蒐集此種資訊,加上新出廠車型日益增加,製圖進度日漸追趕不及而放棄夢想了。
自從研究公車開始,我也自詡一個改善台北市交通的小螺絲釘,堅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至今仍然不騎機車。在將近十年前沒有捷運的當時,大眾運輸當然是指公車了;即使是初期捷運路網已完成的現在,我若前往某處還是第一個想到公車要如何去,沒辦法,因為自己跟公車感情太深,所以總是先到公車囉!當然,捷運的旅程時間是縮短許多,但有許多角落畢竟仍是捷運所不能及,得仰賴公車深入,所以捷運和公車是相輔相稱、缺一不可,我也常激勵自己靈活運用兩種交通工具。
對了!從暱稱開始說了半天研究公車的回憶,也該解釋一下信箱名稱AH181代表什麼。各位不難想像它也是一輛公車的車牌號碼吧?沒錯,這輛公車是287路的「樵夫」所駕駛的韓國公車,由於在大湖公園路段曾創下時速九十公里的紀錄,因而被我封為287王牌,不過這也是不可能再現的陳年往事了!
總括而言,我始終覺得研究公車對自己是百益而無一害:既能實際用於出門時,又能熟悉自己居住的城市,還增加自己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不至於影響功課,也不用花太多錢,真是個不適合寫在履歷表上、卻又暗自驕傲的獨特癖好。
(原作於2002.10.15)
備註:
小時候的我住在圓山附近,當時的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對公車沒有太多感覺。現在記得比較深刻跟公車有關的回憶並不多,最深刻的就是:當時要去任何地方,媽媽幾乎帶著我和妹妹走到林森北路搭208或246出發。直到國小畢業,我對於公車的認知還是僅止於這兩條路線,不過這種情況在我上國中開始有所改變。
當時我是搭208上學,由於分配學區的關係,上學時的公車站擠滿了人潮,全都是往同一所國中,放學時,在學校站牌也是滿滿的人潮夾雜著幾個熟面孔等同一路公車回家。有時候因為人太多擠不上公車、或公車太久沒來,在擔心遲到之餘,心裡也常希望能有別的替代公車路線,於是,上學途中經過交通要道中山北路時,就會經常觀望那條路上其他公車的行先板(路線牌)看它的起迄點,有機會看站牌,再看路線表以判斷可否利用。結果很遺憾的是247、287或許勉強可搭,卻須走上好一段路。
後來有一次放學回家發生的慘事,導致我的生涯出現轉捩點。208路線分為正線和直達車兩種,那時候的我似乎知道這兩種車路線不太一樣,但也沒注意過到底差別在哪裡。當天好死不死地,沒看到公車擋風玻璃前的「直達車」標示牌就衝上車,找了個位子就坐,沒發現任何異狀,更沒看到車上根本沒有同校的學生,只覺得運氣還不錯坐到滿空的車子(平常放學時間必定擠到車門關不起來)。
公車起初照常快速奔馳在北安路上,只是在過了圓山涵洞後卻逕朝右邊車道靠去,我才驚覺情況不對,只是為時已晚——公車隨即駛上了新生北路高架橋!當時我一片昏眩,無數個問號和驚嘆號迅速閃過腦中:「怎麼沒注意這輛車是直達車?」「我要被載到哪裡?又要在哪裡下車?」「晚上要去的佳音英語課怎麼辦?」但一切思考都無濟於事,我坐在公車上,無助地從高架橋飛馳過民族東路上空、看到我家閃逝而過,接著看到橋旁邊的街景愈來愈不熟悉。
等到公車在高架橋上走了約莫五分鐘,我情緒逐漸穩定,找個乘客求救:問他公車將駛往何方,還有自己該怎樣回到住的地方,得到的回答是:「在成功中學下車」。當時我幾乎連成功中學都沒聽過,更別提知道它的位置,只是照著對方的話乖乖在那裡下車,然後幸運地等上了回程方向的正線208,坐車回到家,竟還趕得上英語補習。
回程的路上看著傍晚林森北路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我的內心充滿懊惱和不安,為自己對台北市地理的不熟而懊惱,也不想再發生這種事情,於是痛下決心:要好好研究台北市的公車路線和地圖!當晚立刻翻出家中所有跟公車、地圖有關的資料開始鑽研,然後在爸媽指導下,對台北地理產生初淺概念。當時家中有幾本市政府出版的公車手冊,雖然年代久遠,外表也有點破爛,但看著每一頁的路線圖,都想像著能親眼看到這一條路線在路上跑的英姿。後來即使又取得了新版資料,仍不時拿出來對照差異,那幾本公車手冊可以說是我鑽研公車學的啟蒙讀本。
之後由於家中那些手冊的年代實在稍嫌老舊而不合乎時宜,我決定到書局買地圖和公車手冊更新資料;在上學、放學、補習途中,或假日逛街時,我也絲毫不放過看站牌和路上行駛公車的機會,企圖在腦海中留下公車起迄點和行經站名的印象,對常看到的路線逐漸產生了概念。每天晚上吃過晚餐的第一件事,則是趴在客廳沙發攤開台北市地圖,開始隨意看道路,或根據自己對一些常看到的起迄點名稱的認識,隨意連結以規劃新公車路線,當然只是隨興規劃,有些路線不太合理(如:八里到三張犁),但至少達到了訓練的效果。
那時候國一的地理課本的某一課是地理實察,還有另一課是台北市,正好跟自己想達到認識台北的目標相符,於是興致勃勃地聽課。由於那時候已經讀了地圖一段時日,所以聽了課,發現自己對台北的認知已超過課本範圍,心情有些暗爽、信心也大為提升,更努力繼續研究下去。
我研究公車絕不只從公車手冊著手,而是以四處走訪、在路上所見資訊來獲得知識。因為剛開始買公車手冊時我就發現:許多起迄點資料寫得跟路上的公車行先板(路線牌)不同,由於實際用得到的當然是路上在跑的公車,所以我對於手冊的正確性產生質疑;另一個原因則是:有些新路線或已裁撤路線,在手冊上卻未能反應現況。日後我在路上看到任何新版的公車手冊,都會看有關之前版本的錯誤點是否已經更新,幾本不同出版社的公車手冊相較之下,取錯誤最少者。隨著在家看地圖的鍛鍊,在外觀察公車和站牌的經驗增加,我知道的路線數與日俱增。
國二時搬家到台北郊區,對我的公車知識增長有極大幫助,因為我開始熟悉以前沒去過的地區,認識更多公車路線。由於住在郊區,因此到市區的途中又能經過許多道路,看到許多公車路線。為確實驗證公車路線和增廣見聞,我從國二開始進行所謂的「公車之旅」,直到大學仍持續著,範圍都在台北縣市境內。
剛開始的公車之旅較慎重,對於目的地和搭乘路線都先做紙上勘查,並隨身攜帶各種資料,以免迷路;之後逐漸隨興行動,只設定第一個目的地大略在何處,接著隨意搭車、轉車,到後來甚至連資料都沒帶就出去巡一整天。這種毫無規劃路線的作法,除了發現一些意外的公車路線之外,也增加了我的實戰經驗,更有助於我增加公車知識。也因為到訪過的地方日漸增加,瞭解不少古蹟名勝或尋常鄰里街道,我對於台北市的感情更加深刻。
從國中開始蒐集各種公車資訊之餘,我自然而然整理出一些資料,並寫下一些研究心得,迄今仍留存著,印象最深刻是高中時所撰寫的數份公車考卷。這也得歸功於當時輾轉認識的一位公車同好,大幅增加我的研究深度和廣度,我們為交流心得、砥礪競爭而互相製作考題測驗對方,這種行為象徵著:當時研究公車已遠超過了文抄公的程度,達到應用自如的境界。不過隨著對方上大學後專注攻讀醫學而無心研究公車,我們之間的公車實力較勁也隨之停止,畢竟出考卷這種事情是一個巴掌很難拍得響的。
大抵我高中時增加的公車學研究領域,主要在於:公車司機實力評鑑、公車牌號學,還有行經站牌路線、公車車型學等方面的深入考據。假如沒有那一位公車同好,我可能永遠無法接觸到這些學問的奧秘和樂趣,當然之後也不會把AB811當作精神象徵了。(詳見《懷念AB811》一文)
從國中起,在觀察公車車型略有心得之後,我開始繪製公車外型圖片,當初以住家附近的幾家公車業者為對象開始著手,希望能畫出各客運公司的所有車型。可惜這個夢想並沒有完成,畫了十多輛之後,愈發想符合真實比例,卻由於缺乏公車尺寸數據,也無管道蒐集此種資訊,加上新出廠車型日益增加,製圖進度日漸追趕不及而放棄夢想了。
自從研究公車開始,我也自詡一個改善台北市交通的小螺絲釘,堅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至今仍然不騎機車。在將近十年前沒有捷運的當時,大眾運輸當然是指公車了;即使是初期捷運路網已完成的現在,我若前往某處還是第一個想到公車要如何去,沒辦法,因為自己跟公車感情太深,所以總是先到公車囉!當然,捷運的旅程時間是縮短許多,但有許多角落畢竟仍是捷運所不能及,得仰賴公車深入,所以捷運和公車是相輔相稱、缺一不可,我也常激勵自己靈活運用兩種交通工具。
對了!從暱稱開始說了半天研究公車的回憶,也該解釋一下信箱名稱AH181代表什麼。各位不難想像它也是一輛公車的車牌號碼吧?沒錯,這輛公車是287路的「樵夫」所駕駛的韓國公車,由於在大湖公園路段曾創下時速九十公里的紀錄,因而被我封為287王牌,不過這也是不可能再現的陳年往事了!
總括而言,我始終覺得研究公車對自己是百益而無一害:既能實際用於出門時,又能熟悉自己居住的城市,還增加自己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不至於影響功課,也不用花太多錢,真是個不適合寫在履歷表上、卻又暗自驕傲的獨特癖好。
(原作於2002.10.15)
備註:
上一篇:民國八十三年的公車之最
下一篇:談「地下幹線公車」(一)
小兔
2008-02-20 14:46:53
耶~這種事我也有遇過耶
恐怖的
好像坐281吧睡著了
醒來整部車都是黑的
281總站又很偏僻...後來走路回家
糗的
帶一個生日蛋糕回家
結果蛋糕整個滑出來到坐椅上
下車跟司機交帶後他就放我走
真是好人
(不過他可能也沒看到那個蛋糕有多大)
當然公車也有溫馨的
像是以前每天上學要搭32路
司機和時間都是固定的
那種感覺蠻安心的~
CYC
2008-02-18 21:45:13
我雖然花這麼多年
努力去瞭解公車
也喜歡研究公車學問
但過去也發生許多很糗的事情呢!
例如:
我曾經搭公車睡著
到公車開進停車場
司機下去休息五分鐘後又出車
到半路上我才醒來
很厲害吧!
還好司機趟數還沒跑完
否則我可能會被關整晚喔!
哈哈
287和281好快蠻酷的
大宇和匈牙利公車確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