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3 01:30:11公車青年陳右錚
獨家報導的金門美食(二)
這一回為各位介紹的金門美食,偏向點心類的食物。雖然金門近幾年進步很快,但當地可不像台灣,上街隨便逛逛就可看到滿坑滿谷賣吃的東西,那裡的點心多半要在市場才有,而且還不是整天都能買得到,因為市場有時間限制!在地點心多為傳統的米麵製食品,許多在台灣早期也都看得到,現在卻幾乎絕跡。這些活跳跳還在金門市集上賣的食物,勾起了人們濃濃的鄉情,也帶有一種現代逐漸失去的純真美味。
金門的蛋餅,分成山外式、金城式兩種作法。山外賣的蛋餅跟台灣的作法無異,以蛋加麵粉打勻混合,倒入鍋中煎、灑上一些蔥末;後者則具有金門當地的特色,有些店家稱之為「蛋油餅」。蛋油餅可謂一種金門改良式小吃:將蛋餅和蔥油餅合為一體,通常做為早餐食用。作法非常簡單:先把蛋打入鍋中,接著將市售的冷凍蔥油餅下鍋蓋住蛋,開始油煎,待適當時機翻面再煎一下,成金黃色時即對半折疊,然後起鍋裝盤即成。吃起來除了外表餅皮的酥脆感之外,中間包夾的蛋調和了味覺。
你在金城想吃「蛋油餅」,千萬不要去車站旁那種像美而美早餐店裝潢的地方,那裡只有台灣版的蛋餅;要到老街(如:莒光路)才有。我所知的「蛋油餅」創始店,是上篇提過的標記小食店,另外在科記也有賣。如果你不想千里迢迢去金門吃,這種「蛋油餅」也滿適合各位自己動手組合的;當然,若你想更充分享受DIY的樂趣,自己桿蔥油餅皮也是可以的啦!
接者提到的是小籠包,台灣也到處都有,尤其鼎泰豐更是拿這個當招牌,但值得一提的是:金門人愛吃的口味跟台灣不同。山外市集(公車站前的廣場)中有一攤子,它的小籠包是麵皮厚而有彈性(略似米製的客家菜包皮那種Q度,但仍是麵粉做的),像個尺寸小了些的包子,內餡跟台灣一樣是蔥、豬肉等物,據傳是當地最多人買的小籠包,老闆還批評當地另一家店:「拿水餃皮來做小籠包,一點都不Q!」事實上他批評的那家店,就是採取類似台灣皮較薄的作法。當時我兩家都買,經由幾個人試吃比較,發現:後者較符合台灣人的口味。
不過,後來我才發現:金城賣的小籠包更接近台灣、日本所追求那種皮薄湯溢的境界,尤其是莒光路上一家由上海人所經營的小籠包店,我認為可視為金門的鼎泰豐(雖然我並不覺得鼎泰豐真的多麼好吃),價格六十元則便宜許多。
提到厚皮小籠包,連帶讓我想起了金門的許多點心麵食,從中式的包子、麵龜、春捲皮、滿煎疊,以至西式的麵包,都具有一種特色:麵皮很Q!不知道是當地人揉麵團的功力超強還是原料疑似包含糯米的緣故,你捏或壓凹一下這些發麵食品,都會發現它們能迅速回復原狀,保證比你看過的任何一個台灣包子或麵包還有彈性!去金門時不妨測試一下。
先說金門包子,它的個頭特大(約有7-11大燒包的1.5倍喔)、餡也多(只有一種口味,蔥和豬肉混合),價格卻只有十元甚至更低,當地人多早餐食用,早上在山外、金城街頭可以找得到。
金門麵龜則跟台灣明顯不同,竟然是花生口味的!吃來像個花生麵包,只是它用蒸的,而且外表點三個紅點,一看就知道是拿來拜拜用,但我乍見此物覺得太特別了,竟然還買來直接當作早餐吃。這種麵龜的內餡調製得還不錯,或許跟金門盛產花生有關,想吃吃看花生口味的麵龜請到金門一遊,一個只賣十元,在山外市場、金城的浯洲城隍廟前可看到,但都在早上十一點左右就收攤了。
春捲皮也是不為人知的一種金門美食絕活,它真的遠比台灣的潤餅皮有彈性,冬天的金城老街常見店家在路邊就做了起來,人們在旁大排長龍等著買,不過這種景象只有冬天到隔年清明才看得到,因為當地把它視為一種時令食品(真是名符其實的「春」捲)。做春捲皮要先混好一大盆麵糊(其成分不詳),再捏一把在燒熱的圓形平底鍋上先彈個幾下、然後鍋上隨手畫個圈,那薄春捲皮霎時成型、取下,緊接者又捏下一團麵漿,動作雖簡單卻能做出這麼特別的口感,值得一試。金門人有兩種吃法:一是包了蔬菜直接吃或炸過再吃,跟台灣相同;另一則是包著花生荖吃,屬於零嘴點心。
接下來的「滿煎疊」,先唸唸看!是否有似曾相似的感覺?很像台灣街頭常見的麥煎餅(又名滿煎餅、香香餅)吧?看到這兒你或許又納悶:「該不會又是金門人跟流行、學台灣吃的東西吧?」事實上這是一種當地傳統點心,但它現在卻成了快絕跡的夕陽美味。做滿煎疊要事先以麵粉、發粉、蛋等原料混合成麵漿,販賣時舀起一杯麵漿倒在圓形平底鍋上,加上配料,然後蓋上鍋蓋約兩三分鐘,待底部呈金黃色即折疊貼合,一片切成八塊,價格為四十元(半片廿元),份量不少。配料方面則有傳統的花生芝麻口味和改良的紅豆、菜脯口味。因為滿煎疊又香又軟又Q,熱熱地吃更加美味,我吃過滿煎疊之後就念念不忘,不再想吃台灣硬脆的麥煎餅了。
金城中興路上有一家鎖匙店,老闆娘實際是以滿煎疊為主業,據說從上一代至今已賣了幾十年;我因為經常光顧,屢受招待,也就偶爾幫忙向靠近的客人遊說購買。據我觀察:當地約廿、卅歲以上的民眾才可能主動購買、也多為熟客,年輕學生們偶因好奇而買,台灣來的觀光客則少數會買,阿兵哥則幾乎從不買。老闆娘說,假日生意較好,約可賣到數百片,但我覺得這種在地美味若經推廣,應該會更受歡迎。山外市場雖然也有一家早餐店賣滿煎疊,但日產量僅三、四片,一大早就賣光了。
再來一種超Q的麵食,是號稱金門第一品牌的口福麵包,台灣許多名店推出的湯種麵包,麵團彈性完全無法跟它相比!不過,個人覺得口福的麵包蛋糕的口味過於普通而極少光顧,我推薦的金門麵包店是金城光前路的佳軒,由香港師傅主廚,水準頗高且流行度緊跟台北。
金門的另一種夕陽美味是鹹粿炸,乍看之下像我們常見的炸蘿蔔糕,實則毫無蘿蔔成分。它是先將在來米磨成米漿,入蒸籠蒸成粿狀,然後切成條狀下鍋油炸。炸過之後,吃起來口感介於蘿蔔糕和甜不辣之間,雖然略顯油膩但還是值得試試。全金門只剩一家在賣鹹粿炸,位置在金城貞節牌坊旁,但營業時間不定,通常是早上或傍晚。
下篇將繼續談論點心、糕餅類的金門美食,敬請各位垂涎以待!
(原作於2002.11.10)
金門的蛋餅,分成山外式、金城式兩種作法。山外賣的蛋餅跟台灣的作法無異,以蛋加麵粉打勻混合,倒入鍋中煎、灑上一些蔥末;後者則具有金門當地的特色,有些店家稱之為「蛋油餅」。蛋油餅可謂一種金門改良式小吃:將蛋餅和蔥油餅合為一體,通常做為早餐食用。作法非常簡單:先把蛋打入鍋中,接著將市售的冷凍蔥油餅下鍋蓋住蛋,開始油煎,待適當時機翻面再煎一下,成金黃色時即對半折疊,然後起鍋裝盤即成。吃起來除了外表餅皮的酥脆感之外,中間包夾的蛋調和了味覺。
你在金城想吃「蛋油餅」,千萬不要去車站旁那種像美而美早餐店裝潢的地方,那裡只有台灣版的蛋餅;要到老街(如:莒光路)才有。我所知的「蛋油餅」創始店,是上篇提過的標記小食店,另外在科記也有賣。如果你不想千里迢迢去金門吃,這種「蛋油餅」也滿適合各位自己動手組合的;當然,若你想更充分享受DIY的樂趣,自己桿蔥油餅皮也是可以的啦!
接者提到的是小籠包,台灣也到處都有,尤其鼎泰豐更是拿這個當招牌,但值得一提的是:金門人愛吃的口味跟台灣不同。山外市集(公車站前的廣場)中有一攤子,它的小籠包是麵皮厚而有彈性(略似米製的客家菜包皮那種Q度,但仍是麵粉做的),像個尺寸小了些的包子,內餡跟台灣一樣是蔥、豬肉等物,據傳是當地最多人買的小籠包,老闆還批評當地另一家店:「拿水餃皮來做小籠包,一點都不Q!」事實上他批評的那家店,就是採取類似台灣皮較薄的作法。當時我兩家都買,經由幾個人試吃比較,發現:後者較符合台灣人的口味。
不過,後來我才發現:金城賣的小籠包更接近台灣、日本所追求那種皮薄湯溢的境界,尤其是莒光路上一家由上海人所經營的小籠包店,我認為可視為金門的鼎泰豐(雖然我並不覺得鼎泰豐真的多麼好吃),價格六十元則便宜許多。
提到厚皮小籠包,連帶讓我想起了金門的許多點心麵食,從中式的包子、麵龜、春捲皮、滿煎疊,以至西式的麵包,都具有一種特色:麵皮很Q!不知道是當地人揉麵團的功力超強還是原料疑似包含糯米的緣故,你捏或壓凹一下這些發麵食品,都會發現它們能迅速回復原狀,保證比你看過的任何一個台灣包子或麵包還有彈性!去金門時不妨測試一下。
先說金門包子,它的個頭特大(約有7-11大燒包的1.5倍喔)、餡也多(只有一種口味,蔥和豬肉混合),價格卻只有十元甚至更低,當地人多早餐食用,早上在山外、金城街頭可以找得到。
金門麵龜則跟台灣明顯不同,竟然是花生口味的!吃來像個花生麵包,只是它用蒸的,而且外表點三個紅點,一看就知道是拿來拜拜用,但我乍見此物覺得太特別了,竟然還買來直接當作早餐吃。這種麵龜的內餡調製得還不錯,或許跟金門盛產花生有關,想吃吃看花生口味的麵龜請到金門一遊,一個只賣十元,在山外市場、金城的浯洲城隍廟前可看到,但都在早上十一點左右就收攤了。
春捲皮也是不為人知的一種金門美食絕活,它真的遠比台灣的潤餅皮有彈性,冬天的金城老街常見店家在路邊就做了起來,人們在旁大排長龍等著買,不過這種景象只有冬天到隔年清明才看得到,因為當地把它視為一種時令食品(真是名符其實的「春」捲)。做春捲皮要先混好一大盆麵糊(其成分不詳),再捏一把在燒熱的圓形平底鍋上先彈個幾下、然後鍋上隨手畫個圈,那薄春捲皮霎時成型、取下,緊接者又捏下一團麵漿,動作雖簡單卻能做出這麼特別的口感,值得一試。金門人有兩種吃法:一是包了蔬菜直接吃或炸過再吃,跟台灣相同;另一則是包著花生荖吃,屬於零嘴點心。
接下來的「滿煎疊」,先唸唸看!是否有似曾相似的感覺?很像台灣街頭常見的麥煎餅(又名滿煎餅、香香餅)吧?看到這兒你或許又納悶:「該不會又是金門人跟流行、學台灣吃的東西吧?」事實上這是一種當地傳統點心,但它現在卻成了快絕跡的夕陽美味。做滿煎疊要事先以麵粉、發粉、蛋等原料混合成麵漿,販賣時舀起一杯麵漿倒在圓形平底鍋上,加上配料,然後蓋上鍋蓋約兩三分鐘,待底部呈金黃色即折疊貼合,一片切成八塊,價格為四十元(半片廿元),份量不少。配料方面則有傳統的花生芝麻口味和改良的紅豆、菜脯口味。因為滿煎疊又香又軟又Q,熱熱地吃更加美味,我吃過滿煎疊之後就念念不忘,不再想吃台灣硬脆的麥煎餅了。
金城中興路上有一家鎖匙店,老闆娘實際是以滿煎疊為主業,據說從上一代至今已賣了幾十年;我因為經常光顧,屢受招待,也就偶爾幫忙向靠近的客人遊說購買。據我觀察:當地約廿、卅歲以上的民眾才可能主動購買、也多為熟客,年輕學生們偶因好奇而買,台灣來的觀光客則少數會買,阿兵哥則幾乎從不買。老闆娘說,假日生意較好,約可賣到數百片,但我覺得這種在地美味若經推廣,應該會更受歡迎。山外市場雖然也有一家早餐店賣滿煎疊,但日產量僅三、四片,一大早就賣光了。
再來一種超Q的麵食,是號稱金門第一品牌的口福麵包,台灣許多名店推出的湯種麵包,麵團彈性完全無法跟它相比!不過,個人覺得口福的麵包蛋糕的口味過於普通而極少光顧,我推薦的金門麵包店是金城光前路的佳軒,由香港師傅主廚,水準頗高且流行度緊跟台北。
金門的另一種夕陽美味是鹹粿炸,乍看之下像我們常見的炸蘿蔔糕,實則毫無蘿蔔成分。它是先將在來米磨成米漿,入蒸籠蒸成粿狀,然後切成條狀下鍋油炸。炸過之後,吃起來口感介於蘿蔔糕和甜不辣之間,雖然略顯油膩但還是值得試試。全金門只剩一家在賣鹹粿炸,位置在金城貞節牌坊旁,但營業時間不定,通常是早上或傍晚。
下篇將繼續談論點心、糕餅類的金門美食,敬請各位垂涎以待!
(原作於2002.11.10)
上一篇:獨家報導的金門美食(一)
下一篇:獨家報導的金門美食(三)
kip
2007-09-03 13:23:21
你介紹的真詳細a~讚
蛋餅如果是用分凍的那間店就太不認真了
小金門的幾間古老早餐店
餅皮的部份還是用手桿的
不過金門蛋餅好吃的原因
我想是因為不管是餅皮還是煎的油
很多間的店都是用豬油
金門因為進步的比較快
近年來也愈來愈偷步了
應該再過沒多久
古老的美味東西慢慢就會消失了
哈囉,您剛的留言應該是附帶網址的關係,被Google當成廣告之類的,所以系統自己移置垃圾留言中,非常抱歉造成這樣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