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親恩
清明的親恩
文/林玉鳳
清明節前夕,到了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做講座。往學校途中,雨一直在下,想起快清明了,就跟來接我的學生,開始了關於清明的討論。
她說她家鄉的清明節,會在田野間尋找一塊空地,為祖先劃下圈地,寫上名字,然後焚燒紙錢以表敬意。我說在港澳,因為大家沒有這種土地,紙錢可以是有信封包裝的式樣,上面填上先人名字,確保收到。
她提到,她們這些“○○後”,因為父母還跟着長輩拜祭祖先,可以學到一點拜祭傳統,儘管這樣的傳承已顯得力不從心。她相信對於“○○後”的孩子,若沒有父母的引領,這些文化或許就會在他們的生活中消失無蹤。因為年輕一代,不容易明白這些儀式背後的意義,很難有投入感,也就很難傳承。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到自己的母親,她在我爸爸離世後,晚餐之後仍會急匆匆地要回家,她說因為爸爸在等她。我當時驚訝地說,爸爸已經不在了。她卻堅定地說,是的,但在她心中,他一直都在。這便是我們紀念先人的意義所在。不是僅僅因為儀式的形式或習俗的延續,而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他們從未真正地離去。
我想,其實儀式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是連結過去親人的紐帶。清明祭祖,這個習慣看似簡單,卻流露出對家的記憶與尊重,好像那些過往的人們,真的一直都在。這些連結不僅僅是對已逝之人的追憶,更是對文化與家族傳承的尊重。連結的方式,是讓我們放下工作,在一縷的輕煙中,想起亡者的種種,家庭的各種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儀式中,思考死亡與逝去,找到與自我、與生命的連結,與親族的關係。因此,即使是簡單的祭祀,理解與珍惜,傳承與記憶,真的很重要。
文: 原載2024年4月4日澳門日報「亂世備忘」專欄
圖: https://scontent-hkg1-2.xx.fbcdn.net/v/t1.6435-9/56226128_1284252045062118_7036640419358179328_n.jpg?_nc_cat=107&ccb=1-7&_nc_sid=5f2048&_nc_ohc=2oj41p4nrh4Ab60vmQX&_nc_ht=scontent-hkg1-2.xx&oh=00_AfDYgKsNrWLkjNTDx31z4QBm1Je1_d-sawVBxQqVtd5mRQ&oe=6635C8E6
上一篇:龍的兩面性
下一篇:見步行步是最大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