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的成本
污染的成本
文/林玉鳳
霧霾鎖國,如果僅從天氣給人的感覺看問題,有時看不到嚴重性。沒有陽光的日子,霧霾就像灰灰的舊毛毯,厚厚的把天空裹起來。有陽光的日子,霧霾和陽光會互相切割成灰,大家混在一起,是濃密的互相點染,無分彼此。上周回到澳門,深呼吸了一下,覺得澳門的空氣清新多了,早起讀報,原來澳門的空氣污染,用澳門的尺度,根本已經爆標,污染早就嚴重多了,我覺得清新,是因為在內地高污染城市呼吸了一周,就像內地朋友就算到了南方,只覺南方空氣好,很舒服,不覺得北方的空氣特別的壞。上周說如果空氣污染不是到了長期名列全國十大最受污染城市,河北人可能到今天仍未察覺問題的嚴重性,因為污染是一天一天的累積的,人在其中,有點像溫水煮蛙,污染增加的大部分時間都很難察覺,到了危險邊緣才會有所警惕。
可是,內地人也不全然是這兩年才察覺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除了天氣給人的感覺,很多東西也在發生。在河北當司機的朋友說,過去十年的大發展邏輯,令城市只有一樣東西是快的──起樓,只要有項目,有建設,甚麼都很快。可是,一說有污染,要拆一種東西,像高污染的工場,卻很費時。所以,要真正改變污染環境,甚麼才叫社會發展,或曰發展的邏輯,需要好好重新定義一下。
世界銀行在2007年曾經應中國政府的要求,組成了由內地與國際專家組成的團隊,研究內地污染問題的成本,結果在2010年公布。這個報告,好像很少被這邊的傳媒引述,報告裡最重要的一個數字是,中國將來為了處理污染問題,將要耗費3.5至8.0的GDP,這個數字的最高值,相當於中國長年的GDP「保八」目標,也就是說,當年中國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有可能付出相當於增長的總量,這樣的成本,其實叫做得不償失。怪不得今年的領導人終於開口說不要再以GDP為發展的目標。但願在新的發展邏輯裡,人民健康可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圖片:http://jiangsu.china.com.cn/uploadfile/2014/0920/20140920032354679.jpg
文: 原載2014年01月17日 力報「澳人澳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