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18:53:07小鳳

松山燈塔上的小黑球

松山燈塔上的小黑球 

/林玉鳳 


        颱風又至,執筆的這一刻,仍然不知道這次的風勢如何。想起前幾天出席澳門青年峰會的論壇,談到政府的公關工作時,主持人問我對於氣象局上次沒有懸掛高風球引致的社會不滿,是否可以透過溝通來改善與公眾的關係?那一刻,我腦海突然出現了一組小時候遇上颱風的畫面。

            有記憶以來的第一個颱風,是小一那年。風來的時候,我們都在家裡,聽到菜園上有鄰居在奔跑大叫:打風喇!打風喇!之後,爸媽和哥哥姐姐會極速冒雨把能收割的蔬菜都收割,然後一家人把門窗關好,準備過颱風日子。    那個年代,電視機播的只有香港電視台的節目,接收訊號的是屋頂的魚骨天線。打風天悶在家最需要娛樂的時候,天線總會給吹得歪歪斜斜,電視畫面變成雪花一片。那時連家用電話都未普及,如果電視接收不了,要得知香港或澳門的颱風消息,靠的只有電台,或更原始的方式:遠遠的看過去松山的方向,山頂的燈塔是當年天文台懸掛風球的地方。那時小城高樓大廈還未建起,可以在大風大雨中辨識那個在山頂的標誌是什麼。那時我在家裡能隱約看到有沒有掛上黑色的標誌,而且不管掛了什麼,我們遠望過去,都像個小黑球。    不過哥哥還是會跟我們解釋,澳門的風球訊號是怎麼一回事。1號是個T3號是個反轉的T……那個年代,除了那個遠看像小黑球的標誌,天文台根本沒有什麼特別的與公眾溝通,但在打風的日子裡,世界安好,那個在松山燈塔上面目模糊的小黑球,卻非常權威。

            所以,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有沒有做好公關工作或與公眾溝通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做好最基本的專業判斷。基本責任做好了,公關工作才有可為啊。

 文:原載2016818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圖: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9/Sinal_N.%C2%BA_3_de_Tempestade_Tropical_de_Macau_4103.JPG/280px-Sinal_N.%C2%BA_3_de_Tempestade_Tropical_de_Macau_4103.JPG


 

 

上一篇:賣書廣告

下一篇:粉筆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