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8 21:53:57小鳳

房屋不是普通商品

 


 

文/林玉鳳

  一個社會,如果崇尚市場和金錢去到這樣的一個地步:囚犯不滿監倉的住宿質素,可以"Upgrade"升等,條件是每晚付出八十二美元。這究竟是好事抑或壞事?

  這是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Michael Sandel在一個演說中提出的問題,他舉的這個例子真有其事,那是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目前實行的政策。他在演說中還舉了很多例子,像去公園不想排隊的人可以用錢買一張VIP或特快專道的門票等等,希望公眾思考,過度應用市場或金錢制度,將會如何深刻的影響著社會,影響著公民的正常生活。

  想起這篇演說,因為最近有關澳門樓價的爭論好像更上一層樓。有房地產業者在電視論壇節目說澳門目前樓價不貴,評論有違多數澳門人的生活觀感與近年經驗,當然惹火。可是,評說一件東西貴或不貴,充其量只是反映了個人的資產與價值觀,沒有什麼大不了,真正需要社會警惕的,其實是電視節目當中討論到的兩個房屋政策建議細節。

  第一個,業者引用經濟學的「黃金定律」──資助實物比較資助金錢而言更浪費,因此建議政府向經屋輪候者每人資助二十萬元到市場買樓,然後為其在經屋輪候名單中除名,政府從此不用再建經屋,人人拿錢到市場買屋即可。這個建議,雖然有點匪夷所思,聽上去還的確較為符合經濟學說的效率,特別是在今天經屋質素備受批評的今天。可是,同樣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土地屬不可再生資源,這種政策的後果是,所有可發展房屋的土地最終一併歸私人發展商所有,日後政府的房屋政策,只可以是房地產市場政策,又因為已經很崇尚自由市場的政府早說明不會禁止外地人在澳門買樓,按目前國際游資的豐厚程度以及澳門的吸引力,不消十年,就是政府每人資助一百萬,澳門人想在本土置業,幾乎不再可能。

  第二個是業者引用商品經濟的原則,就政府不會多徵收多買了衣服鞋襪的市民的稅,證明政府也不可能多徵收擁有多個物業的市民的房屋稅。這種說法,是將房屋等同衣履,可是,前者的數目是有限的,因為土地有限,後者從資源角度而言,是可以無限量生產的,兩者本來無法相提並論。房屋像某些名貴商物的限量版一樣,因為賣完即止,商人會規定每人限買一件一樣,在土地緊絀的情況下,政府有必要也有理由限制每個人的擁有量,像戰爭時要進行糧食配給一樣。說到底,盲目將市場金錢等等純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原則套用到房屋政策上,根本就是錯配。

文:原載20131113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圖:http://www.hongkonghustle.com/wp-content/photos/Macau_Fifties_Building.jpg

fgfggghfgh 2013-11-19 10:56:54

<a href='http://www.chanel-audrey.cn '>chanel j12|chanel香奈兒中文官方網站|chanel皮包|chanel chance</a>
<a href='http://www.chanel-avena.cn '>最新款的銳步,銳步運動鞋型錄,銳步reebok easytone全面上市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