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興趣以示尊重
文/林玉鳳
在澳門大學工作了十多年,澳大有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同事,自己所在的學院也像個小小的聯合國,所以原來沒預計到了英國會有什麼不習慣的。結果是,用了一段時間去習慣沒有電視機的生活,之後是習慣人人都一邊提問一邊喝葡萄酒的講座經驗,最後,用了最長的時間,去習慣書院裡每天跟不同的人坐在一起吃飯聊天的生活。一起吃飯聊天,其實就是上周提及的書院生活的一個重點。
我的書院每周一至五的中午和晚上都會提供飯餐,每頓飯大概吃四十五分鐘,在固定時間開始和結束。書院和學系或學部不同,不是唸同一個科系的人走在一起,同一個書院的人,是生活在一起,所以在書院吃飯聊天聽起來很容易,甚至很悠閒,很休差,可是,因為書院鼓勵大家要不分科不分階層的交流,每天跟你同桌的人多數都不一樣,要大家都吃得愉快,談得來又不尷尷尬尬,原來還是有技巧需要學習的。對我們這些唸文科或社會學科的人來說,第一件事要學習的,就是面對讀數理天文的人,都要有興趣的聽對方說下去。
我沒有什麼證據,只是憑印象和觀察,覺得在港澳以至內地,讀文科和理科的人,交流不多,而且不是互相看不起,就是覺得對方做的,不是自己一輩子都不會明白的,就是自己一輩子都不會有耐性去明白的東西,有些時候,說自己不懂或不會懂,還好像是一種恭維。我受過傳媒工作訓練,習慣提問,見到不同學科的人總能問上幾句,情況好像會好一點,但有時聽到對方研究的是宇宙大爆炸,光學計算機理論或量子場域理論之類的東西,還是不免心虛,覺得要聽懂實在很費勁,有時也想回一句“我不會懂的啊”當作恭維,改談別的。可是,剛來了不久,就目擊一位文科生聽到一位理科學者的研究範圍後說:“就是名字我都沒聽過,你研究的我是不會明白的”,之後被身旁的學者非常直接的提醒:“你這樣說太沒有禮貌了,別人會問你的研究範圍,你也應該對別人的研究表示興趣以示尊重。”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有一個世界,聽到別人的學科或研究領域表示不懂或沒法聽懂,會被視為沒有禮貌。因為那一次,我也明白了,為何英國人常常會對別人的研究回應說:“Well, it sounds interesting.”因為,一句“聽起來很有趣”真的很好用,常常可以讓兩個知識結構南轅北轍的人,努力的用最簡單易明的方法,解釋自己的研究項目,這樣的訓練,其實對大家都很好。
圖:http://chiasuanchong.files.wordpress.com/2012/03/elf-accommodation-cartoon.gif
(劍橋瑣記。之十七)
原載2012年5月10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筆成氣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