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7 21:38:16小鳳

誰殺死了大賽車?


 

文/林玉鳳

 

  是的,這個題目是嘩眾的,能否取寵,我不知道。只是,第一次聽到有人提出要取消澳門的格蘭披治大賽車,除了嘩然,我也不知道該作何種反應。

 

  自己不是賽車看客,可是,像其他土生土長的朋友一樣,總是曾經進過場,曾經乖乖的在電視機前看直播,也曾經在那些年,跟小男朋友一起,在不同地區的跑道圍欄外,踮起腳尖等待在眼前定格的一陣車速狂飆。還有,更小的時候,菜園人特有的在賽車日“摘菜米”──一邊聽著電視機的賽車聲,一邊將成千上萬的通菜種籽從菜葉間摘下來的記憶。那天在電視節目裡接觀眾電話,幾乎所有贊成大賽車應該繼續舉辦的朋友,也都有類似的那些年的記憶。

 

如今,昔日情懷好像越來越敵不過賽車日前後的大塞車,身邊越來越多朋友因為塞車難耐、噪音擾民而提出要停辦大賽車,好像那一年四天的大塞車,厭煩色彩濃重得讓回憶都一下子褪色了,不值一顧。只是,我想問的是,停辦了大賽車,塞車就會改善了嗎?就是那四天改善了,那澳門失去一個辦了快六十年的不用靠賭而又有國際號召力的大型節目,值得嗎?最重要的是,今天澳門常見的塞車狀況,是因為大賽車而起的嗎?

 

最後一個問題,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天有心水清的觀眾說,塞車的根本原因是配套沒做好,放特別假期也好,提早改變巴士路線也好,為出入受嚴重影響的居民提供酒店住宿也好,反正配套如果做得好,大家對賽車的怨言少了,一個值得保留的大節目,面對的噓聲也該會少一點。本地車手的看法是,如果我們的大賽車,就是如何國際,如何名牌,如何能吸引遊客,如果我們能多點從賽車跟澳門的人關係來推廣,能就東望洋賽道最能體現的規則、速度、安全和準確推廣一下,澳門人對賽車真正的意涵,可以從吸引遊客這個單一角度豐富一下,也許,愛大賽車恨東望洋,都會多至少多一個由。

 

反對大賽車的聲音日益多了,也許是因為澳門人的耐性消耗得太多了,可是,如果耐性也需要一個死因的話,澳門人的耐性,總會跟長期的規劃不當與配套不良有關。如果這樣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品牌也逃不過死亡,那她的死因,在耐性以外,肯定也會因為我們從來只知這是一個吸引遊客的項目,而不知她跟澳門人的情感、東望洋象徵的特殊街道賽的內涵有關!但願,天祐澳門,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知道我們,不該殺掉一個有意義的項目!

 

原載20111124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筆成氣候”專欄

ASTRO BOY 2011-12-17 20:32:13

這篇有趣。耐性被消耗後, 賽車成了代罪羔羊--今天澳門還有多少在急速發展下的代罪羔羊?
不過有趣的是,在近幾年一片懷舊與保育的氣氛中,賽車竟然會被認為是除之而後快的東西。它(竟然)沒有落入文化保育的範疇。另外,也是一貫澳門人的利己思考--保育一座建築不會為他們帶來不便,大家齊聲支持,但保留賽車則令他們添煩, 大家也不顧有沒有文化價值...這思維, 不就跟政府一樣--阻住發達的最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