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9 21:54:03小鳳

借來的世代


 

文/林玉鳳

 

  開始寫這個專題的時候,本來是想討論一下澳門是否存在像香港那樣的八十後問題。那時以為,總該有人已經把澳門的世代做過研究,又或是總會有類似香港學者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那一類的論述,只是過往沒有在社會上引起大範圍的討論而已。可是,一邊寫一邊找,找了幾周,才發現除了葡裔學者對居澳葡人的世代有零星研究以外,我們基本上沒有什麼概括不同世代澳門人特徵的論述。目前僅能發現的,不是不同世代澳門人的個人經歷,就是因應近月香港八十後話題的一些澳門回應

 

  我明白世代的概括會造成標籤效應,標籤效應又可能會惹來世代中人的反感,像內地的八十後被概括為受不了挫折的草莓族出現的反彈,又或是將香港的八十後被簡單概括為因為不能向上流動而變得激進所引發的爭議。可是,這幾個星期,一邊找資料一邊讀著不同地方的世代論,卻又發現,對不同世代的特徵進行概括,在很多地方,都是了解社會、解讀社會現象以至解決一部分社會問題的方法。

 

  於是,我試著從自己從發,想從我們那一代人的經歷找一點線索,思考一下澳門的世代問題。可是,寫的時候,總有不踏實的感覺,因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劃分澳門的不同世代,因為,很多外地用的概念,借來以後,好像都不能很好的梳理不同世代的澳門人面對的問題。



 

像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提到的,最早學到的世代論,是歐美對嬰兒潮(Baby Boom)──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那一代的概括,那一代人,在美國,也被稱為美國立國以來的第十三代人。這幾年,如果有留意歐美的新聞,會發現嬰兒潮是頻繁出現的概念,因為他們開始進入退休年齡,他們對衛生醫療的需求經常成為政治語言,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歐美在進入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出生率明顯下降,於是有學者將嬰兒潮之後出生的那一代(19611981年出生的)稱為“X世代”(Generation X)。X世代”在英國被概括為不喜歡女王、不尊重父母、不那麼信神以及會有婚前性行為的一代,於是,很多社會現象和社會政策也就針對這樣的概括而來。

 

  可是,這樣的概念,拿來澳門,幾乎不能幫助我們概括自己的世代特徵和找出澳門的世代問題,內地那種簡單的六十、七十、八十後也沒有明顯的幫助,因為影響澳門社會的時代事件,真是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的。

 

(我們的世代.之五)

文:原載2010225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圖:http://amysreserve.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09/02/83434692_5_fkkv1.jpg

上一篇:老澳門與新移民

下一篇:第一代澳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