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30 23:56:25小鳳
當日發展時,我們曾經忘記了他們
圖片來源: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99/2489675988_59655e0ee2.jpg
文/林玉鳳
“我唯有每日跟他們說,錢其實不是那麼重要的,希望他們少賭一點吧!”這是一位十七歲少年接受社工訪問時說的,他勸說的對象,不是他的同學朋友,而是他那一對沉迷賭博的父母。想不到吧?
還有一些大家可能都不容易想像到的情節:在一個專門為病態賭徒提供治療的機構門外,終日坐著一群十歲左右的小孩,因為父母自己沒時間看小孩,覺得機構是個安全的地方,就把自己的小孩放在那裡。那群小孩在門口空地無所事事的,就打起啤牌──玩起平日看到父母常玩的遊戲來……
今天,我們的下一代,究竟是在、又將會在什麼環境下長大?
一
宣佈賭權開放的那一年,我根據自己之前到拉斯維加斯的印象,滿心憧憬的是這樣的一幅圖像:
城市變得很美,新的賭場都座落在一個五光十色的區域當中,那裡的馬路又寬又直,建築物都又大又漂亮又有特色,路上盡是眉開眼笑在拍攝到此一遊照片的遊客,很多人抬眼看見一座建築,第一個反應都是“嘩,好靚啊!”在賭場當荷官的當地人,這一天剛好是黃昏下班,自己開了二十分鐘的車,就進入了寧靜的生活社區。那裡沒有巨大的霓虹燈招牌,高高的溫柔路燈之下,車子是緩緩前行的,因為路旁的那一列羽毛球和籃球場之間,有一群蹦蹦跳跳的稚齡小孩,一邊看著大哥哥大姐姐打球,一邊在踏單車和互相追逐嬉戲。
大人泊好車回到家裡,唸大學三年級的大女兒正在廳間沙發看書,看到父親回來,給他端了一杯熱茶,告訴爸爸晚飯後她要和朋友去看演唱會。此時,媽媽也下班回來了,還把在外面踏單車的小弟弟一併抓回來。小弟弟把小單車和玩具放回自己的房間裡,洗過手,乖乖的靠著剛從廚房雪櫃做過食物盤點的媽媽坐下來。此時爸爸也放下手中的時事雜誌,一家人一起在電視機前盤算著,晚上要煮點什麼吃抑或叫Pizza。
這也許不是最美好的圖像,卻是我那時認為將會代表大多數人幸福生活的圖像。今天,我當然知道那一天還沒有到來,我還是有信心那一天會到來,因為,有些政府數據說的是描繪的是這樣的一個圖層:
“從1999年到2006年的七年之間,本澳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增幅超過百分之一百。失業率由百分之六點三下降至百分之三點八,……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增幅達到百分之三十六點二;而2007年第二季度與2000年同期比較,增幅更達百分之六十三點五。居民存款總額,增幅接近百分之一百。……比較1999年和2006年,本澳公開表演及展覽的入場人次,由七十六萬多人,增加到一百七十多萬人,增幅超過一點二倍……”(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8年施政報告》)
二
我們的GDP增加了,增加到亞洲第一的位置;我們的存款也增加了,演唱會和國際知名的演出劇目越來越多,一年內,從陳奕訊到Selin Dion,從Police到仙樂飄飄處處聞都來了。越來越越多家庭有能力一家四口一起在澳門看一場國際級表現,澳門的新一代,已經不用像我們那一代一樣,要有錢過海搭飛機遠跑美加歐洲,才看得到那些亞洲與國際級別的表演。很多過往屬於香港的富裕象徵──各種各樣的名牌店,忽然都在澳門出現,報章狗仔隊偷拍得到的名人照片,以威尼斯人渡假村為背景的開始比香港Landmark的要多。金錢消費、流行八掛,澳門在這一個世界都忽然躍進先進之列,這當然是一種成就。可是,這樣的成就越被強調,另一個城市發展忽略了的章節,就更觸目,因為在那個世界,統計數字是這樣的:
2002年,澳門15至29歲的青年人口是99,847人,當年全澳有11家賭場,808部角子機,339張賭桌。如果我們將這些博彩業發展所增加的賭博設施攤分給每一個青少年,2002年的時候,他們每九千人之間有一家賭場,每一千人有8.09台角子機和3.40張賭桌。到了2008年,澳門15至29歲的青年人口是139,200,賭場增加到28家,增幅是1.5陪,每四千九百多人之間就有一家賭場,每一千人有97.36台角子機和30.97張賭桌,在15至29歲的青年人口增加四成的同時,角子機和賭桌的每千人台數和張數,增幅分別是十二倍和九倍。
三
博彩業發展所增加的賭博設施當然不是為澳門年輕人提供的,更不是要攤分給他們的,演繹這一組數據的意義只想嘗試說明,這幾年間澳門年輕人的生活環境究竟會因應博彩業發展而出現何種轉變,他們和各種賭博設施的距離──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究竟拉近了多少。事實上,僅僅這一組數據其實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今天一個十七歲少年的日常生活軌跡可能是這樣的:
住在關閘馬路的他,早上吃過媽媽夜班下班時給他買好放在桌上的早餐,出門時發現爸爸的拖在門前玄關胡亂的放著,推算著父親上早班時肯定又是急急忙忙的。在家附近的巴士站乘車回校,見得最多的是各種驅往賭場的“發財車”,車身廣告上也許還有啤牌和性感美女的圖像,讓他下意識的感到財富、博彩和美女有某種重要的聯繫。中午放學,和同學一起在咖啡室吃飯然後在街上閒逛,在角子機中心門外看到排隊是居然是像自己媽媽一樣的中年婦女,讓他下意識的認為那是一種平民的娛樂。周末晚上與同學外出,錢有了,年輕人最潮的消費點是皇朝區,那裡最新最矚目最時尚的建築都是新建的賭場酒店。
如果這個青年今年是十七歲,在他十二歲以前,這些東西和他的距離沒有那麼近,情況可能要好一點,所以文首那位受訪的青年,還有機會目睹家人在數年間的轉變而自我警醒,反過來勸說父母。如果他今年才十三歲,才十歲,甚至五歲,那他的成長環境,究竟會告訴他這個世界是如何的?他將來可能要追求的事業與人生,究竟將和財富、博彩與美女有何關係?他將會更容易確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四
我贊成社會要發展,就是今天大家都在面對交通壓力、生活空間萎縮和文物建築常有被破壞的危機,我依然覺得博彩業開放是應該的。只是,現在回頭,也許大家都發現,當日的開放與發展,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開放和發展,我們忘了,健康的開放與發展,需要良好的規劃和監控,所以博彩業開放以來,我們的法規和城市用地,都只是為了開放和發展做調整,所以到今天,連博彩業的監管法例都沒有修好,連該不該賠錢給十七歲少女,都沒有法律上的分明答案。我們讓十八歲的少年朋友擁有擇業自由,加入博彩業成為發展大軍的一員,卻忘了同一時間,應該立例要求博企如何負上社會責任,為從業員提供更能讓他們抗擊賭博引誘的培訓和機制。
我們還忘了,開放與發展的終極目標應該是人的生活,多數人的生活,那些多數人,還包括我們的下一代──也是我們在開放與發展時忘記得更乾淨的一代,我們只記得有錢的時候,要給他們十五年免費教育,要在公共圖書館多買兩三冊書,現金分享要有他們的一份,我們像個無暇照顧子女的父母,一心以為金錢可以補償一切,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連打球、游泳的地方都沒幾個。我們忘了,我們的發展目標,早就應該包括為他們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引導他們自強獨立的社會價值觀,以及擇得良好工資而路向多元的職業自由。
當日我們曾經忘了,現在要補救,也許還來得及,因為教青局正在諮詢公眾,希望大家就如何讓青少年在博彩業的發展下健康成長提出意見。我從來不曾在專欄中請大家就政府的諮詢工作提意見,這次例外,因為,我們過去的忘記,如果再不補救,就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錯誤。而今天,在發展走了那許多彎路以後,我們真的需要重新確定目標,為自己,為我們的下一代以及他們的下一下,重新調整當日發展的步伐,重新建造一條我們可以在上面一起努力進步,相互監督、提醒和支持的跑道。
(教青局諮詢文稿網址──http://www.dsej.gov.mo/edij/?sid=&pt=http://&ip=&searchstyle=&clearorder=&time=1222045533&)
原載2008年9月1日《澳門日報》「視野版」“純屬角度”專欄
文/林玉鳳
“我唯有每日跟他們說,錢其實不是那麼重要的,希望他們少賭一點吧!”這是一位十七歲少年接受社工訪問時說的,他勸說的對象,不是他的同學朋友,而是他那一對沉迷賭博的父母。想不到吧?
還有一些大家可能都不容易想像到的情節:在一個專門為病態賭徒提供治療的機構門外,終日坐著一群十歲左右的小孩,因為父母自己沒時間看小孩,覺得機構是個安全的地方,就把自己的小孩放在那裡。那群小孩在門口空地無所事事的,就打起啤牌──玩起平日看到父母常玩的遊戲來……
今天,我們的下一代,究竟是在、又將會在什麼環境下長大?
一
宣佈賭權開放的那一年,我根據自己之前到拉斯維加斯的印象,滿心憧憬的是這樣的一幅圖像:
城市變得很美,新的賭場都座落在一個五光十色的區域當中,那裡的馬路又寬又直,建築物都又大又漂亮又有特色,路上盡是眉開眼笑在拍攝到此一遊照片的遊客,很多人抬眼看見一座建築,第一個反應都是“嘩,好靚啊!”在賭場當荷官的當地人,這一天剛好是黃昏下班,自己開了二十分鐘的車,就進入了寧靜的生活社區。那裡沒有巨大的霓虹燈招牌,高高的溫柔路燈之下,車子是緩緩前行的,因為路旁的那一列羽毛球和籃球場之間,有一群蹦蹦跳跳的稚齡小孩,一邊看著大哥哥大姐姐打球,一邊在踏單車和互相追逐嬉戲。
大人泊好車回到家裡,唸大學三年級的大女兒正在廳間沙發看書,看到父親回來,給他端了一杯熱茶,告訴爸爸晚飯後她要和朋友去看演唱會。此時,媽媽也下班回來了,還把在外面踏單車的小弟弟一併抓回來。小弟弟把小單車和玩具放回自己的房間裡,洗過手,乖乖的靠著剛從廚房雪櫃做過食物盤點的媽媽坐下來。此時爸爸也放下手中的時事雜誌,一家人一起在電視機前盤算著,晚上要煮點什麼吃抑或叫Pizza。
這也許不是最美好的圖像,卻是我那時認為將會代表大多數人幸福生活的圖像。今天,我當然知道那一天還沒有到來,我還是有信心那一天會到來,因為,有些政府數據說的是描繪的是這樣的一個圖層:
“從1999年到2006年的七年之間,本澳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增幅超過百分之一百。失業率由百分之六點三下降至百分之三點八,……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增幅達到百分之三十六點二;而2007年第二季度與2000年同期比較,增幅更達百分之六十三點五。居民存款總額,增幅接近百分之一百。……比較1999年和2006年,本澳公開表演及展覽的入場人次,由七十六萬多人,增加到一百七十多萬人,增幅超過一點二倍……”(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8年施政報告》)
二
我們的GDP增加了,增加到亞洲第一的位置;我們的存款也增加了,演唱會和國際知名的演出劇目越來越多,一年內,從陳奕訊到Selin Dion,從Police到仙樂飄飄處處聞都來了。越來越越多家庭有能力一家四口一起在澳門看一場國際級表現,澳門的新一代,已經不用像我們那一代一樣,要有錢過海搭飛機遠跑美加歐洲,才看得到那些亞洲與國際級別的表演。很多過往屬於香港的富裕象徵──各種各樣的名牌店,忽然都在澳門出現,報章狗仔隊偷拍得到的名人照片,以威尼斯人渡假村為背景的開始比香港Landmark的要多。金錢消費、流行八掛,澳門在這一個世界都忽然躍進先進之列,這當然是一種成就。可是,這樣的成就越被強調,另一個城市發展忽略了的章節,就更觸目,因為在那個世界,統計數字是這樣的:
2002年,澳門15至29歲的青年人口是99,847人,當年全澳有11家賭場,808部角子機,339張賭桌。如果我們將這些博彩業發展所增加的賭博設施攤分給每一個青少年,2002年的時候,他們每九千人之間有一家賭場,每一千人有8.09台角子機和3.40張賭桌。到了2008年,澳門15至29歲的青年人口是139,200,賭場增加到28家,增幅是1.5陪,每四千九百多人之間就有一家賭場,每一千人有97.36台角子機和30.97張賭桌,在15至29歲的青年人口增加四成的同時,角子機和賭桌的每千人台數和張數,增幅分別是十二倍和九倍。
三
博彩業發展所增加的賭博設施當然不是為澳門年輕人提供的,更不是要攤分給他們的,演繹這一組數據的意義只想嘗試說明,這幾年間澳門年輕人的生活環境究竟會因應博彩業發展而出現何種轉變,他們和各種賭博設施的距離──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究竟拉近了多少。事實上,僅僅這一組數據其實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今天一個十七歲少年的日常生活軌跡可能是這樣的:
住在關閘馬路的他,早上吃過媽媽夜班下班時給他買好放在桌上的早餐,出門時發現爸爸的拖在門前玄關胡亂的放著,推算著父親上早班時肯定又是急急忙忙的。在家附近的巴士站乘車回校,見得最多的是各種驅往賭場的“發財車”,車身廣告上也許還有啤牌和性感美女的圖像,讓他下意識的感到財富、博彩和美女有某種重要的聯繫。中午放學,和同學一起在咖啡室吃飯然後在街上閒逛,在角子機中心門外看到排隊是居然是像自己媽媽一樣的中年婦女,讓他下意識的認為那是一種平民的娛樂。周末晚上與同學外出,錢有了,年輕人最潮的消費點是皇朝區,那裡最新最矚目最時尚的建築都是新建的賭場酒店。
如果這個青年今年是十七歲,在他十二歲以前,這些東西和他的距離沒有那麼近,情況可能要好一點,所以文首那位受訪的青年,還有機會目睹家人在數年間的轉變而自我警醒,反過來勸說父母。如果他今年才十三歲,才十歲,甚至五歲,那他的成長環境,究竟會告訴他這個世界是如何的?他將來可能要追求的事業與人生,究竟將和財富、博彩與美女有何關係?他將會更容易確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四
我贊成社會要發展,就是今天大家都在面對交通壓力、生活空間萎縮和文物建築常有被破壞的危機,我依然覺得博彩業開放是應該的。只是,現在回頭,也許大家都發現,當日的開放與發展,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開放和發展,我們忘了,健康的開放與發展,需要良好的規劃和監控,所以博彩業開放以來,我們的法規和城市用地,都只是為了開放和發展做調整,所以到今天,連博彩業的監管法例都沒有修好,連該不該賠錢給十七歲少女,都沒有法律上的分明答案。我們讓十八歲的少年朋友擁有擇業自由,加入博彩業成為發展大軍的一員,卻忘了同一時間,應該立例要求博企如何負上社會責任,為從業員提供更能讓他們抗擊賭博引誘的培訓和機制。
我們還忘了,開放與發展的終極目標應該是人的生活,多數人的生活,那些多數人,還包括我們的下一代──也是我們在開放與發展時忘記得更乾淨的一代,我們只記得有錢的時候,要給他們十五年免費教育,要在公共圖書館多買兩三冊書,現金分享要有他們的一份,我們像個無暇照顧子女的父母,一心以為金錢可以補償一切,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連打球、游泳的地方都沒幾個。我們忘了,我們的發展目標,早就應該包括為他們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引導他們自強獨立的社會價值觀,以及擇得良好工資而路向多元的職業自由。
當日我們曾經忘了,現在要補救,也許還來得及,因為教青局正在諮詢公眾,希望大家就如何讓青少年在博彩業的發展下健康成長提出意見。我從來不曾在專欄中請大家就政府的諮詢工作提意見,這次例外,因為,我們過去的忘記,如果再不補救,就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錯誤。而今天,在發展走了那許多彎路以後,我們真的需要重新確定目標,為自己,為我們的下一代以及他們的下一下,重新調整當日發展的步伐,重新建造一條我們可以在上面一起努力進步,相互監督、提醒和支持的跑道。
(教青局諮詢文稿網址──http://www.dsej.gov.mo/edij/?sid=&pt=http://&ip=&searchstyle=&clearorder=&time=1222045533&)
原載2008年9月1日《澳門日報》「視野版」“純屬角度”專欄
上一篇:當語言回歸
下一篇:當年你最擔憂的,現在還擔憂嗎?
kentsin
2008-10-22 23:17:37
對不起。我過份了。
對不起。
kentsin:
沒什麼的,不用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