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4 09:01:35小鳳

真正女兒國

圖片出處:http://www.pwww.org/images/Women1new.jpg


文/林玉鳳


  真正的女兒國應該是怎樣的?電視節目《向世界出發》強化了我們的概念:雲南瀘沽湖的摩梭族人母系社會。可是,這個母系社會還是男女共存的,不是單純只有女人,只是男性不是家庭和社會的核心而已。

  有趣的是,不管是否以獵奇的眼光看待,這個摩梭族母系社會最為人注目的,總是她的走婚制度。對不少人來說,走婚制度的吸引,不在於它是否婚姻的一種制度,而在於在那樣的制度下,男女的性關係有可能處於一種相對我們的道德觀念來說較為寬鬆的狀態。

  可是,為什麼女兒國的終極圖像,像走婚一樣,總免不了種種關於性的聯想,而且中西皆然。去年台灣有劇團排演了著名的希臘喜劇《利西翠妲》(Lysistrata),這是西方流傳下來最早具有“女兒國”概念的文獻。該劇是古希臘喜劇作家亞里斯多芬尼茲(Aristophanes)於西元前四一一年寫成的作品,去年公演時的宣傳語是這樣的: “全劇內容寫的是劇中主角利西翠妲感慨希臘男人只熱衷以兵戎相見來解決爭端,於是號召婦女同胞發動性罷工,發動兩性戰爭並竊佔財庫,以戰止戰,藉此逼迫男人結束戰火,從沙場轉進臥室,喜獲和平的一齣曼妙異想喜劇。”

  是的,上帝造人有其原因,兩性無論如何平等,總有生理上的不同,就是女兒國真的存在,這樣的社會要存續下去,還是需要男性的配合,所以一切女兒國的概念,到了最終,常常只能是對男性權力或思維的某種貶抑或抗爭。不過,脫離這種狀態的日子,原來有可能來臨。

  英國的《獨立報》在4月13日刊出了一個科學專題,介紹一個也許可以讓女兒國真的只有女人的科技發明:以女性的骨髓組織製造綜合性精子細胞。如果研究成功,日後女性可以利用自己的骨髓組織培植精子,女同性戀者可以生育自己的下一代。可是,研究人員已經表明,用女性的骨髓培植精子,胚胎將會缺乏必然來自男性的Y染色體,所以,用這種方式誕下來的嬰兒,只會有女性,不會有男性。也就是說,如果這種科技研究成功,而道德上又能過關,日後地球上就可能出現純粹只有女人的社會:女人與女人結婚,然後用生物科技誕下又一代女人。

  這樣的女兒國好不好?我真不敢說啦!



原載2007年4月19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小鳳 2007-05-20 12:10:30

口水花:
“我們就是刻意讓別人的心思影響自己的決定”,這該是所有感情關係對個人影響的一種總結吧!
窠臼之為窠臼,就是因為我們無從脫離!在這方面,我是比較悲觀的,所以總覺得,即便是同性之愛,也脫不了男女關係的窠臼,因為在愛情裡的人性都是一樣的。
PS.我沒當主播很久了:)

口水花 2007-05-17 22:25:00

男性塑造了女性,女性也塑造了男性,我們互相傷害也互相造就,互相利用也是有的。所謂窠臼,是這一回事吧。
不管是想去迎合,或是刻意擺脫,我們就是刻意讓別人的心思影響自己的決定,就像親子關係,就像伊底帕斯Oedipus殺父妻母的希臘神話一樣。
到有朝一日,男女能踏著一套不一樣的舞步,方可脫此窠臼。但斯時會否陷入另一窠臼卻又不得而知了。
(想起女主播對著電腦寫Blog,便會想起Sex and the City 的主角,不由自主地有點想入非非。這大概是我的窠臼吧。)

Bensin 2007-05-11 19:59:43

SARS不足懼,人言可畏

版主回應
Bensin:
就因為人言可畏,不畏人言才顯得可敬!
2007-05-20 1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