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6 22:55:06小鳳

做壞事與做壞了事

圖片來源:http://www.londonstimes.us/toons/cartoons/Simeon_BadThings1.jpg


文/林玉鳳


上周六(2006年8月12日)有團體在工人體育場辦「漫墟」,事後讀到有評論說「『漫墟』令『不良』變得有意義」,因為「動漫迷可化身為動漫畫中的人物角色,讓年青人以角色表現自己的創意及演繹能力,從中給他們帶來多一份的自信」。讀到評價,倒想起好與壞的關係。

早前聽一位前輩轉述了他在一個講座中聽到的這一段話:「世事紛擾,但我們其實只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做『好』的事,二是把事做好。」

甚麼是好事?守時有禮幫助別人愛護家人朋友對社會負責……任何人都可以隨便舉出一百數十種答案,所以做好事好像很容易,只要有心有力便成了。可是,世界的實情是,我們都知道甚麼叫好心做壞事,偶而也真的會以做好事的心態弄出個壞的結果來,結果是做好事容易,真的把好事做好,卻絕對沒有說起來容易。

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相反,把事情做壞卻容易得多。就像文首說的動畫和漫畫,不論在西方或東方,它的起源都不過是說故事的另外一種方法,是文字以外的一種具有表現力的文本形式。可是,在東方,至少在近二三十年的港澳,動畫和漫畫卻因為出現了色情和暴力漫畫這一類意外而和「不良」二字沾上邊,然後,讀漫畫的人又不知怎的會被部分人視為「不良」份子。

又像「打機」一類的電子遊戲活動,本來不過是一種娛樂,在好些地方甚至是一種運動。到了港澳,因為有人沉迷「打機」而不上學,輟學的青少年沒有地方去而只有流連在俗稱「機竇」的電子遊戲場,加上有「金毛飛」等等被視為「品流複雜」的人物喜歡往「機竇」跑,電子遊戲又淪為漫畫一樣的次級的「不良」娛樂。於是,連國際承認為體育運動的電子競技,到了澳門,爭議性也大得連體育部門都不敢輕易說支持。

只是,像「漫墟」一樣,做壞了的事情其實是有機會給撥亂反正的,漫畫不一定都暴力色情和不良,扮演漫畫角色的Closplay甚至可以是一種青年人的文化活動;「打機」的不一定都是壞人,可能只是需要電子娛樂又或是愛以電子遊戲鬥智鬥力的尋常百姓。世事紛擾,要做好事情,或把已經壞掉的好事做好,回到原來的軌跡,需要的不是因噎廢食,而是像「漫墟」一樣,還事物予本來善良面貌的決心。


原載2006-08-17《澳門日報》“筆成氣候 ”專欄

小鳳 2007-03-30 00:42:20

光:
不好悔可以,但也可以檢討一下啦!

2007-03-29 22:57:49

我本人覺得,凡事都有好與壞的方面,如果事件本身目標是好而且已盡力向好的方向走,但得到的結果是壞,也沒有值得後悔的吧.....

畈子 2007-03-28 17:27:05

我一直都覺得漫畫不是不好的東西,
因為自己也從小就受看漫畫,
卻不曾因此而荒廢課業,
但是有了孩子之後的我卻很迷惑,
因為孩子只想看漫畫、打電動,
卻對課業完全不關心,
如何在幫助他在娛樂與課業之間取得平衡,
我常覺得無法可想,
非常困擾、憂心......
只覺得,當父母好難,還是做自己簡單一些....

版主回應
畈子:
梁文道的工作可能對你有啟發。他會把漫畫作為學生做作業練習寫作的入門磚,方法就是請學生在被塗空了的漫畫對話雲裡學寫對白。我覺得這確是一個好方法。所以,不用擔心,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的:)
做父母是幸福的事,只要你這樣想,事情就會慢慢好轉的,加油呵!
2007-03-30 0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