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5 12:47:09小鳳

富裕家庭的不快樂孩子

  就像電視連續劇的情節一樣,當做父母的整天埋首工作讓家庭終於富裕起來,他們的孩子,總有機會在裝有特大水晶燈和巨型電視屏幕的廳間,重重的摔一個像古董的東西往鏡頭前,然後悲憤向父母的拋下那一句:“我根本不需要這些,這樣我根本就不快樂!”

  想不到這種像問題家庭個案的情節,可以套用到一個國家的總體情況來。“英國的孩子:不快樂,受忽略,教育不良──今天英國成長一代所受考驗的該死裁決”,這是情人節當天英國《獨立報》的一個標題,如果題目還不足以傷盡英國的父母心,讀內文吧!

  原來,最新一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Unicef report)顯示,英國這個全球第五富裕的國家,她的孩子比世界上大多數發展國家的孩子來得不快樂,他們濫藥、酗酒和發生未成年性行為的情況為比其他國家的孩子嚴重;在學校裡,他們面對更多的失敗;在生活裡,他們面對更多的暴力和欺凌;而且,同一時間,他們還面對著更多不愉快的家庭與朋輩關係。

  這個調查了全球二十一個富裕發展國家兒童成長的報告,針對的是這些國家的兒童,在物質和情緒發展上的情況。報告以六個指標衡量兒童的身心發展,分別是快樂(Happiness),家庭與友誼(Family & friendships)、健康與安全(Health and Safty)、教育(Education)、貧窮與不平等(Poverty & inequality)、濫藥、酗酒和發生未成年性行為(Sex, drink & drugs)。

  《獨立報》的評論說,報告對英國政府最致命的一擊是,政府每年投入在兒童健康和教育的數以萬億資源,換來的是在這二十一個歐亞富裕國家當中,兒童在各項成長指數中幾乎都叨陪末座的尷尬:有兩項指標(家庭與友誼、濫藥、酗酒和發生未成年性行為)包尾,排在倒數第二的是快樂;成績最好的是 “健康與安全”,排行十二;教育只排行第十七,連東歐的波蘭和捷克都比不上。

  值得重視的是,在“兒童生活素質”的項目裡,英國排行二十,倒數第二,“包尾大班”居然是美國。看到這些數據,不得不令人再次思考富裕與快樂的關係。而且,這個問題,也應當是經濟正在歷史性高速發展,城市好像從未如此富裕過的澳門需要面對的問題。

  經濟發展了,可是我們的孩子身心都健康嗎?他們快樂嗎?


原載2007年3月1日《市民日報》“教學雜果冰”專欄
圖片出處:http://pbskids.org/readingrainbow/contest/2001/228/s85_2_1.jpg

上一篇:教育的政治

下一篇:當招生成為問題

小鳳 2007-04-05 01:06:21

畈子:
不用客氣,加油啊:)

畈子 2007-04-02 12:52:28

謝謝你的鼓勵啦....

小鳳 2007-04-01 17:01:36

畈子:
不要過份擔心啊!
“孩子們現在的物質環境真的是太好了,但是,為什麼他們沒有更好?”我想,出現這種情況,正好說明物質不一定令人更進步;窮人家的小孩通常比較主動自覺,就是因為不這樣生存不下去;基本的物質是需要的,但過早過多,會令人失去鬥志。可是,我不覺得父母必須自己不工作來管教子女,因為這樣有時會令子女更倚賴,也更難獨立。其實,只要你不是那種忙得一天見不上孩子一兩小時的母親,很多問題都應該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