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0 16:59:33小鳳
感覺的和諧
“為什麼要討論社會和諧?現在不和諧嗎?”世事真的很弔詭,當“和諧”這個源於音樂的概念被借用到社會政治層面,首先出現的原來是對定義理解的不同認知甚至是不和諧。
有人一聽和諧便將之等同“滅聲”與“消音”,認為和諧會導致失語,可是,沒有聲音的境界,其實是寂靜而非和諧。有人一聽和諧便想到社會資源的分配,寄和諧的希望於“餅仔”分配的份量或機制,這當中的關鍵概念是公平。
不過,機制的公平與份量的公平又不是同一回事,份量的公平容易量度,但排除了個人付出與客觀環境的計算,不一定會帶來結果的公平。機制的公平沒有份量那麼容易量度和容易理解,就像數學公式一樣,會牽涉很多元素,而且,即使公式像伽利略的自由落體理論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指向了某種可以被證明的定律,也不可能即時獲得接納,因為人心的接受需要時間,而說服別人接受的過程,叫做政治。
也有人一聽和諧便想到責任,儼然社會上一定是有某一種人需要為和諧負上絕對的責任。套用人際傳播學的最少利害關係原則,越想維持關係的人在這段關係中享有較少的權力,也就是說,越想維持關係的人比相對不想維持關係的人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像兩性關係中處於弱勢的一方一樣,你越愛對方便要越努力一樣,責任總會落在更想維持關係的那一方身上。
於是,誰更想和諧誰就要更努力。又像兩性關係一樣,恆常努力的一方需要對方的正面回應支持自己永遠努力下去,所以總會在維繫關係的過程尋索支持自己的回饋。結果就像“家庭計劃男子有責”的宣傳意念一樣,只有關係中的各方都認同自己有責任,這段關係才有可能成功的維繫。可是,要大家認清自己的責任,需要的是時間和維持關係的意願,這當中,其實像婚姻一樣,說時容易做時難,因為意願不僅涉及對責任的認識,也關乎愛關乎感覺關乎衝動關乎一切感性的非法則行為。
於是,越想理性的討論何謂和諧的時候,便越發現終極的和諧其實是一種感覺,只有當人人都覺得這就是和諧的時候,這才是和諧。可是,當李嘉欣也會被批評為“太木獨,不漂亮”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明白,要人人覺得社會和諧,像一個女人要人人公認自己漂亮一樣,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載2006年7月20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圖片(郭玲作品)來源:http://211.64.104.4/wshl/20050525/jpg/yuelili.jpg
有人一聽和諧便將之等同“滅聲”與“消音”,認為和諧會導致失語,可是,沒有聲音的境界,其實是寂靜而非和諧。有人一聽和諧便想到社會資源的分配,寄和諧的希望於“餅仔”分配的份量或機制,這當中的關鍵概念是公平。
不過,機制的公平與份量的公平又不是同一回事,份量的公平容易量度,但排除了個人付出與客觀環境的計算,不一定會帶來結果的公平。機制的公平沒有份量那麼容易量度和容易理解,就像數學公式一樣,會牽涉很多元素,而且,即使公式像伽利略的自由落體理論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指向了某種可以被證明的定律,也不可能即時獲得接納,因為人心的接受需要時間,而說服別人接受的過程,叫做政治。
也有人一聽和諧便想到責任,儼然社會上一定是有某一種人需要為和諧負上絕對的責任。套用人際傳播學的最少利害關係原則,越想維持關係的人在這段關係中享有較少的權力,也就是說,越想維持關係的人比相對不想維持關係的人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像兩性關係中處於弱勢的一方一樣,你越愛對方便要越努力一樣,責任總會落在更想維持關係的那一方身上。
於是,誰更想和諧誰就要更努力。又像兩性關係一樣,恆常努力的一方需要對方的正面回應支持自己永遠努力下去,所以總會在維繫關係的過程尋索支持自己的回饋。結果就像“家庭計劃男子有責”的宣傳意念一樣,只有關係中的各方都認同自己有責任,這段關係才有可能成功的維繫。可是,要大家認清自己的責任,需要的是時間和維持關係的意願,這當中,其實像婚姻一樣,說時容易做時難,因為意願不僅涉及對責任的認識,也關乎愛關乎感覺關乎衝動關乎一切感性的非法則行為。
於是,越想理性的討論何謂和諧的時候,便越發現終極的和諧其實是一種感覺,只有當人人都覺得這就是和諧的時候,這才是和諧。可是,當李嘉欣也會被批評為“太木獨,不漂亮”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明白,要人人覺得社會和諧,像一個女人要人人公認自己漂亮一樣,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載2006年7月20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圖片(郭玲作品)來源:http://211.64.104.4/wshl/20050525/jpg/yuelili.jpg
上一篇:當被衝擊的其實是我們的價值觀
下一篇:如果花長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