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9 14:58:04小鳳

當被衝擊的其實是我們的價值觀



  你最害怕的是什麼?美國已故總統羅斯福的名言是:“最可怕的東西是可怕本身”(The biggest fear is the fear itself)。可怕本身可怕,因為它常常讓我們視野不清,胡亂反應,連向來被稱頌冷靜過人的英國政府也不例外。

  英國《衛報》(Guardian)在剛過去的十月份報導,英國教育技術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草擬了政策文件,計劃要求英國的大學教職員要在校園內負責偵查亞裔樣貌(Asian looking)的學生和穆斯林學生,一旦懷疑這些學生與回教極端主義有聯繫,便需要立即通知政府的特別部門。

  消息刊出後,英國的大學校長和教職員反應強烈,對政策建議表示憤怒,認為將大學視為根除回教極端主義的目標地點是錯誤的,這種政策對清除回教極端主義也是無效的。看到民情洶湧,英國政府即時澄清,說政策只是鼓勵大學教職員監察(Monitor)而不是偵查(Spy)學生,政府只是鼓勵大學教職員要多在校園鼓吹多元主義(Pluralism)。其後,英國政府在十一月中旬,正式發出指引,當中列舉了英國針對恐怖主義活動立法的最新細節,又用日常生活的模擬情節,教導老師如何面對不同的環境,以及如何應付宣揚極端主義的著述在學生中間留傳以及有極端主義者在學校演說的情況。

  面對大學人員的強烈反對,英國高等教育及终身學習國務大臣韋明浩(Bill Rammell)強調,推行指引不是要將伊斯蘭教徒孤立,而是因為他們必須面對伊朗極端主義,“指引提供的是對事件的承認──我們必須斷然面對的事情──以伊斯蘭教之名行恐怖主義之實的事情在英國的確存在,而且是一個可信且持續的威脅” 。韋明浩還說,“回教極端主義活動在英國的大專院校不是很廣泛,卻很嚴重,所以指引不是為了針對特定的族群,而是希望在高等教育機構和更大範圍的社群當中,推廣安全以及高等教育機構應該為他們師生的生命和財產負責的概念。它也保護了那些被暴力極端主義集團以暴力或其他方式騷擾的脆弱的學生。”

  這個政策,被英國的大學校長聯盟譏為校園的 “伊斯蘭麥卡錫主義”,以美國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諷刺政府在鼓勵做大家做間諜和告密。問早前與來訪澳門大學的一位英國教授對政策的看法,他搖搖頭說,自己根本不會依照指引去做,理由是“貝里雅政府已經是個被嚇得不知自己在做什麼的政府”。

  細讀當時的各種評論,覺得反對政策的大學教師沒有不支持政府反恐工作的意思,只是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這樣的反恐任務,不僅無法讓大家免於受恐怖主義襲擊的威脅,最終還可能會令最多的人要活於更累人的惶恐之中。

  記得美國發生“九一一”襲擊那一年,一個長期關注西方社會意識形態的朋友說,“九一一”襲擊攻擊的不是西方的經濟,而是他們的價值觀。那時,朋友預言,我們眼中“開放的西方”,很可能會從此遠離世界。前年倫敦發生“七.七”炸彈襲擊的時候,剛巧在當地,天天閱報,知道當英國人發現襲擊者當中居然有在英國本土長大的青年時,曾經無比震撼,開始懷疑他們對不同宗教平等的開放政策是不是真的可以消除不同宗教和種族之間的仇恨。那時也覺得,襲擊毀滅的不再僅僅是人命和經濟,而是英國人對開放自由價值觀念所抱有的自信。看到這個政策的報導,才知道,那種開放氣氛一去不返的味道,原來已經撲面而來。

  大家對都說澳門離任何恐怖襲擊都太遠,可是,恐怖襲擊雖遠,但直接衝擊我們以及整個社會的事件還是有的。從去年多宗嚴重家庭暴力事件,到“五.一遊行”以至歐文龍事件,都在不同程度的衝擊著我們。這些事件衝擊了政府,也衝擊了經濟發展的成績表。可是,這些事件也僅僅是顯性的而可以當即面對的,同時還在衝擊社會的,還有很多長期隱然累積下來的事件,待我們察覺到的時候,已經發現,自己和社會都早已悄悄改變,這時,也許就能發現,原來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也在衝擊我們多來年來抱著的價值觀念。只是,衝擊過後,留下的究竟是一個更開放更公正更繁榮的未來,還是一個怯懦而暴躁不安的局面?那就要看我們以何種方法回應已經受到衝突的社會價值觀。


原載2007年1月8日《澳門日報》“純屬角度”專欄
圖片來源:http://cdn.news.aol.com/aolnews_photos/09/00/20060707172609990025

上一篇:思辯的快樂

下一篇:感覺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