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3 02:26:17小鳳
兩元VS一元
參加中學校際辯論比賽的評判工作,聽同學在辯論“金錢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時,得到很多啟發。反方同學質問正方同學說:“如果金錢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那麼一個捐款兩元的人是否比捐一元的人有更大的人生價值?”結果正方的同學回答說:“是,因為捐兩元的人的社會貢獻,比捐一元的大。”
先不論同學們口中的人生價值是不是社會貢獻,倒覺得這個兩元一元的比喻很好玩。是的,從獲捐贈者的角度,又或是社會角度而言,兩元的價值確實比一元的大。可是,這樣的說法,不管如何合理,總讓人有不是味兒的感覺,因為曾經有心奉獻的朋友都明白,如果一個人的口袋只有一元,他捐出的一元,總比一個口袋裡有一百元的人捐兩元來得珍貴。這種量度的方式,就像所有母親教導女孩選夫婿的說詞一樣:看那個人是否疼你,不是看他願意為你付出多少,而是看他為你付出的佔他所有的多大的比例。捐獻款項的意義,不在乎多少,而在乎心意,而心意是用比例來量度的。
比賽當中,正方的同學其實非常明白這個多少和比例的意義,只是在比賽過程中,沒有把自己的論點清晰的演譯,給人的感覺,就是贊成金錢是量度一個人慈心與否的標準。其實,金錢真的可以衡量一個人的慈心有多大的標準,只是這種標準,不是直接用金額的大小來衡量,而是用金額所佔的個人財富的比例來衡量,它的衝量方式是間接的。
回頭說人生價值,參賽的兩隊同學,一方強調個人心性的選擇和主觀的意願,認為人生價值由個人定義,一方強調的是社會的客觀標準,認為人生價值有社會性的部份。這倒令人思考,主觀意願和客觀標準之間的關係。個人的人生價值當然可以由自己來定義,可是,這個“自己定義”的過程,很多時候都會滲入社會對我們的個人期許。一個人可以認為人生的最大價值便是睡覺,這個時候,他的價值可以與客觀世界無關。如果一個人認為人生最大的價值便是奉獻社會,那量度奉獻社會的標準,便可能與金錢有關,因為論奉獻的成效,可以直接用金額的多少來決定,而論奉獻的精神,則可以間接的以金錢來量度,那就是用金額所佔的個人財富的比例來衡量。
原載2006年10月27《市民日報》
無奈
2006-11-06 13:37:34
好像應該是”金錢可以衡量人生價值”...所以..應該是只要”金錢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之一”就行了...
李爾
2006-11-06 00:50:40
我想,這個“金錢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題目的gap位在於:“金錢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之一”還是“金錢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因爲前者當然是肯定,而後者是否定。
我還有興趣知道:最後誰贏了?
無奈:
是的,你說的對,我剛剛核對了當天的筆記,所以是“金錢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之一”就可以了。
李爾:
我想你知道題目的意思了吧!當天正方雖然也很不錯,可是,最後勝的是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