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8 11:53:23小鳳
機場.和記.金沙
1999年底,澳門的治安問題就像回歸新聞一樣,只消一星期,就以採訪澳門回歸的國內國際傳媒打道回府的速度,迅速從國內國際新聞中退下火線,社會很快回復當年黑幫仇殺以前的平靜。記得回歸後不久,有葡文傳媒以開玩笑的口吻說,不知道為什麼一旦回歸,治安問題就解決了,好像只要龍成大廈門口站了一個解放軍,問題就解決了,平穩就快速到臨了。
如果“平穩等於發展”,一度是我們對發展的一種詮釋,那麼,回歸後平穩的快速來臨,就是激發新一波發展願景的動力。
於是,曾經因為“平穩”成為社會唯一焦點而令大家無暇兼顧的事情又提上議事日程。記得當年意識到澳門不會因為興建了“澳門國際機場”就自然的社會開放以後,我開始相信天天讀香港報章累積得來的印象:香港繁榮開放是因為它的資本主義制度比我們先進,香港越來越發達,因為他們“專營”的東西比我們少。那時,自己對港澳兩地的“一國兩制”的任務有不一樣的理解,認為香港是要“維持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而澳門,因為有太多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階段才流行的專營權,套用內地的述語,我們其實只是處於“資本主義制度的初級階段”,所以澳門應該要“發展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我們和香港不同,香港要的是“維持”,我們要的卻是“發展”。
這樣的想法,回歸後變得更強烈。於是,像很多人一樣,我曾經滿心相信引入競爭、開放專營才是澳門的出路,對回歸後不久即逐步開放的電訊專營權充滿憧憬。結果是,外資真的進來了,和記與數碼通在澳門引起的波瀾,雖然沒有新地電話的廣告有創意和驚喜,也著實讓人有一報多年專營之仇的快感。只是,快感過後,開放電訊專營權惠及我們的,除了一百數十個職位空缺和媒體與廣告業的小陽春以外,原來只顯示在手機通話費帳單的有限度變化之上。當初期許的開天闢地變化,原來是“怎一個電訊專營權了得”?
所以,後來的賭權開放,便成為澳門開放繁榮又國際化的新希望;所以,2004年金沙賭場的開幕,才被視為澳門真正發展起來的里程碑。只是,里程碑之下,誰也沒想到,當年的一腔發展熱情,會滲進很多焦慮和失落。
(澳門2006.之三)
原載2006年10月5日《澳門日報》
圖片來源:www.gzwbsa.com/news/pics/jinsha.jpg
如果“平穩等於發展”,一度是我們對發展的一種詮釋,那麼,回歸後平穩的快速來臨,就是激發新一波發展願景的動力。
於是,曾經因為“平穩”成為社會唯一焦點而令大家無暇兼顧的事情又提上議事日程。記得當年意識到澳門不會因為興建了“澳門國際機場”就自然的社會開放以後,我開始相信天天讀香港報章累積得來的印象:香港繁榮開放是因為它的資本主義制度比我們先進,香港越來越發達,因為他們“專營”的東西比我們少。那時,自己對港澳兩地的“一國兩制”的任務有不一樣的理解,認為香港是要“維持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而澳門,因為有太多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階段才流行的專營權,套用內地的述語,我們其實只是處於“資本主義制度的初級階段”,所以澳門應該要“發展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我們和香港不同,香港要的是“維持”,我們要的卻是“發展”。
這樣的想法,回歸後變得更強烈。於是,像很多人一樣,我曾經滿心相信引入競爭、開放專營才是澳門的出路,對回歸後不久即逐步開放的電訊專營權充滿憧憬。結果是,外資真的進來了,和記與數碼通在澳門引起的波瀾,雖然沒有新地電話的廣告有創意和驚喜,也著實讓人有一報多年專營之仇的快感。只是,快感過後,開放電訊專營權惠及我們的,除了一百數十個職位空缺和媒體與廣告業的小陽春以外,原來只顯示在手機通話費帳單的有限度變化之上。當初期許的開天闢地變化,原來是“怎一個電訊專營權了得”?
所以,後來的賭權開放,便成為澳門開放繁榮又國際化的新希望;所以,2004年金沙賭場的開幕,才被視為澳門真正發展起來的里程碑。只是,里程碑之下,誰也沒想到,當年的一腔發展熱情,會滲進很多焦慮和失落。
(澳門2006.之三)
原載2006年10月5日《澳門日報》
圖片來源:www.gzwbsa.com/news/pics/jinsha.jpg
Sandro Go
2006-11-11 16:18:08
開放帶來發展,發展帶來社會問題,正處於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澳門能否渡過這段過渡期呢?
Sandro Go:
我想總是可以渡過的,現在的問題是將會怎樣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