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6 00:07:54小鳳

隔離牆

  大學的傳播周活動,同學請來罕有的“出產”自香港的戰地記者張翠容,在三號風球之下,半開放的講座場地風風雨雨的,好像就添了點“戰地”的氣氛。講座的題目是“永遠追著真相跑”,張翠容談的,都是在伊拉克和以色列等戰亂地區的所見所聞。當然,那些都是我們日常很少機會從媒介上得知的訊息。講座期間,放映了她在伊拉克拍攝的記錄片。記錄片的後期製作還沒有真正完成,在缺了字幕和解說詞的地方,翠容會自已拿起咪解說。烽烽火火的畫面當中,聽得最多的一個字是“Checkpoint”,也就是以巴之間的隔離牆。

  看了幾段隔離牆對當地人民生活影響的片段,看到隔離牆把一個在地埋上同屬一個社會的地方分割,將牆內與牆外分隔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像天堂與地獄,像富裕與貧窮,像上層與下層,然後互不看望,沒有交集。想著想著,忽然聽到翠容說:“無知是任何一個社會最大的敵人。”如果我們在一個社會裡對一堵高牆以外的另一面一無所知,這種無知本身,就是妨礙社會和平發展的最大的敵人。

  聽到那一段說話,不知怎的想到像澳門一樣的城市來。我們的社會,雖然沒有以巴衝突,也沒有具軍事作用的隔離場,可是,其實我們也一樣有將地理上同屬一個社會的地方分割的習慣。那些被分割了的地區之間,其實也有一堵又一堵的隔離牆。只是,這些牆都是無形的,不立於地圖之上,只存於我們心中。於是,在一個城市之內,總有些地區我們從來不會踏足或不願意踏足的,甚至從來沒有打算了解這個區域裡的人的生存狀況。我們只會以媒體上的形象作為認識這些區域的渠道,實際上,我們對這些地區近乎無知。情形就像皇后區之於紐約人,九龍寨之於香港人,又或是祐漢區之於澳門人。如果將自己立足的地方放遠一點,我們的牆外世界,就包括了大部分的非洲以及戰亂頻密的地方。我們心中的隔離牆太多了,從城市的到國家的到國際的,當然,還可能有很個人的,這也就注定了我們將會有很多的無知。  

  

  
(原載2006年5月25日《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