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3 01:15:54Agnescat

腸癌肝轉移 標靶治療留生機

  • 2009-07-12
  • 中國時報

 先做基因檢測,若確認為KRAS基因野生型,給予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治療,可縮小腫瘤增加3倍手術切除機率。

     標靶治療已成為癌症治療的新利器,而對於腸癌的治療,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資琛指出,如果是KRAS基因野生型的腸癌轉移患者,併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治療,可增加3倍手術切除機率,能為患者爭取更長的生命和良好的生活品質。

     調查發現,大腸直腸癌已超越肝癌成為新國病,3成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有遠處轉移,其中每4人就有1人轉移至肝臟。

     林資琛指出,腸癌轉移肝臟後,能否手術是影響患者預後的關鍵,若能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的患者,將有4成機率可存活5年,有些病人甚至有痊癒的機會,若無法手術也許只有2年存活期。

     併用標靶藥物 手術成效增3倍

     根據今年4月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第3期臨床試驗「CRYSTAL」顯示,相較於單純接受傳統化療的患者,KRAS基因野生型的腸癌轉移患者,若併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Cetuximab)可增加至近6成的腫瘤反應率,讓原本不能開刀的肝轉移患者縮小腫瘤,將手術切除機率提高3倍。

     林資琛表示,因標靶藥物的有效性,現在外科醫師為腸癌肝轉移患者手術的意願增加,不少過去無法手術的患者因而獲得生機。日前就有二側肝轉移的腸癌患者,在接受標靶治療獲得控制後,先後2次分期手術切掉了肝腫瘤;還有一位同時肝、肺轉移的患者,也是在標靶治療縮小腫瘤之後,先後切除肝肺2處的腫瘤,讓病情大獲控制。

     先做基因檢測 治療效果更好

     林資琛也提醒,標靶治療並非人人適合,目前最新的癌症治療原則乃趨向個人化的治療,依照患者個人的體質、腫瘤特性給予量身訂制的醫療。對於腸癌患者也建議,接受標靶治療前先做基因檢測,若確認為KRAS基因野生型,給予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Cetuximab),治療的效果更好。

     林資琛表示,標靶治療非常昂貴,若能先接受基因檢測,可讓醫師疾病的診斷和分類更為精細和準確,並且依據不同的細胞病理類型、病患臨床分期,使用化療、放療或標靶藥物,可以組合成不同療程,一來提高有效性,二來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抗癌案例不信偏方亂吃藥 積極治療獲新生

     56歲的林太太一向重視養生健康,但民國95年中,突然發現自己排便次數變多、量變少,仔細觀察還帶有血絲,檢查後發現已是腸癌4期,甚至肝臟還有轉移三顆腫瘤。

     由於肝臟的腫瘤不易切除,林太太在手術切除腸癌部分後,選擇自費接受標靶藥物治療肝轉移腫瘤,在數次標靶治療後,與兩次手術後,成功消除 肝腫瘤。「不相信偏方亂吃藥,家人的支持才是最重要,手術對我來說並不可怕,因為腫瘤只要能切除就會有活下去的希望,也希望其他病友能更樂觀積極治療,找 回新的健康生活!」林太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