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麵包店的故事
麵包店座落在Auckland市中心最熱鬧的街,與Queen Street相鄰。就如同在這區能見到各式人種一般,麵包店裡的工作人員也來自地球各地,有著各自曲折的際遇。
老闆阿伯一家當年在台灣有成績很好的麵包店,移民開放不久,想著孩子們的未來與教育問題,英語不太會,證件還沒辦出就毅然決然結束了台灣的生意,帶著一家妻小來異國打拼,十幾年就這麼給拼出一番成績。
在店裡我第一個認識的是二十一歲的艾德蒙,從台北來的孩子。十七歲被父母丟來當小留學生,為了替父母拿到居留權,從此再也回不了台灣。
「想回去想到麻痺了。」艾德蒙這麼說。
他是店裡的學徒師傅,我這打雜的自然就跟著他忙,學打料、備麵糰;他老要我試著揉麵糰,說我離開前一定要學會,可我想到是要給客人吃的,就沒那打算練習。
艾德蒙的口頭禪是「沒事沒事」,就知他的客氣與懂事。真的是個待人有禮、為人著想的好傢伙。他是有自己規劃的,我鼓勵著他要看好自己,也衷心祝福他一定要走自己想走的路!
早上七點開始,大家就忙著準備一天要賣的麵包。師傅們的活我不敢跟,第一天發現廚房後面有個小工作檯,有個阿姨在放餡料,我趕緊就黏了上去,從此天天早上跟著她做麵包。
她是阿華姨,柬埔寨人。因為戰亂來了這,生了根,當外婆了,今天提早下班還是因為來市區的小孫子嚷著一定要等外婆一起回家。
阿華阿姨只念兩年小學,中文不識讀卻說得好,英文也是出來以後聽人講,聽久會的。也懂泰語,看電視學的,她說學語言是她的興趣。
幾天相處下來,我覺得像阿華阿姨與麵包店老闆阿伯這類人絕對是有「功夫」的。是的,就是星爺電影《少林足球》裡說的功夫!武林高手其實就隱藏在我們的生活裡,只看你有沒有用心發覺。
我是個沒天份又笨手的雜工,但阿華姨做著店裡的每件事都熟練如有神,無論是擠奶油花、揉麵包,甚至只是開一包奇士條,都有一套利落順暢的手法,那就是功夫!而且無師自通,靠的就是環境給的天份與走過艱困的生命歷練。
但阿華阿姨最讓人喜愛的,自然還是那溫暖的母性啦!又幽默又親切,偶爾還會為我們炒一盤香噴噴、粒粒分明的黃金炒飯或道地香Q的炒河粉,有誰會不愛她呢?
店裡還有個好朋友,是年輕的艾瑪。跟我是同鄉,原本是技職老師,為愛走天涯,嫁到紐西蘭。目前是幸福的新婚俏佳人,來麵包店上班也算是打發時間,憑著天生敏銳的學習力,也有一手好手藝。
店裡還有韓
這就是每天從早上七點忙到下午六點,一進廚房就再沒見過街上風景的,我充實的麵包店生活。我在其中生活得有滋有味。
P.S 因為區域的關係,我甚至覺得Victoria街上見到的華人、觀光客比紐西蘭人還多。怎麼分辨白人是觀光客?會拿相機對Sky Tower拍的就是啦!而且一堆華人穿得很雜誌款,這讓我真的很意外,白人世界不是崇尚自然純樸風嗎?我想融入的親切自然風格在哪裡?
P.S 寫實的移民生活,大家都很認真甚至是辛苦的在工作。為什麼走這條路?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考量與出發點。我體會到國外生活的開放是,只要你肯工作,你至少可以拿到每小時十二紐的時薪,然後領週薪,生活有保障,你有自由度選擇真心喜愛的工作,即便只是當一個超商店員或咖啡店服務生……當然,我說的是陽光面,是健全的公司。但我們都要向光,不是嗎?
下一篇:謬思木
親愛的J,謝謝妳精準的抓到我想傳達來此兩星期我所感受到的氛圍。算是換過兩個華人移民寄宿家庭,不同行業,每一位都很打拼。在此之前,以為移民生活無所事事真是荒謬錯覺。對了,家庭的家長都是為了兒子在著想與打拼,孩子太小的就是幸福的在生活,還不到感受的年紀,另一邊成人版的卻有些怨,怨著為什麼放下故鄉的好日子來這過苦日子。可能永遠是第三者如我嚐不到其中滋味,而華人的親情又太予取予求吧!但這兩家庭的父親真的都讓我很可敬啊,一如送我來此的大舅。我希望接下來的行程能丟自己到白人世界,畢竟目前練習台語比英語還多!最主要的是,還沒感受到真正Kiwi的生活步調啊。
真的~移民這條路有人走的天經地義(享受長輩恩澤~自認理所當然)有人走得辛辛苦苦不見得能糊口...因此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而老死他鄉..值不值得就隨人了..很開心你這麼年輕就能看到人生這一面..這未嘗不是一件好是呢! 這是你人生的第一頁! 加油! 你絕對會有很美好的未來! 因為你是一個惜福的孩子!!
留下足跡,只是想說我來了,看了文章,
暫時沒有心得,還在品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