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8 18:34:52ADAM

紀州庵

 

UrbanSketchers Taipei 速寫台北」於2014112 ~ 1116假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2014不在台北》聯展,身為新加入新會員的我,當然得去捧個人場,於是在117拿了休假就逛到紀州庵去了。





「不在台北」就是參展畫作的主題,必須是台北市以外的速寫標的。

而「速寫」所追求的即是不限媒材、不限工具、以現場寫生的方式、捕捉最美的意象。 畫會中的先進將他們最好的作品以聯展的方式呈現給大眾了。




「離屋」為南北長而東西窄的長條型空間,可用拉門區隔成五個小的空間,這也就是今日紀州庵僅存的建築物。(網摘圖片)




1917年至1928 ,日本平松家族在新店溪畔興建「紀州庵支店」,包括本館、離屋與別館。本館樓高三層,地面層為鋼筋水泥造、二樓與三樓為木造,二樓是主要出入的門面,以水泥橋連接堤防頂,作為主要迎賓的通道,整個建築物突出在河岸的堤防上有兩層高,從本館的三樓眺望出去,可以見到新店溪的沙洲上的秋芒、堤外的跑馬場與遠方水源地(今公館),整個河岸水景盡收眼底。(網摘圖片)




紀州庵料理屋支店除了臨水岸的建築特色外,在飲食素材上也與新店溪息息相關,其特色料理之一就是隨時節供應的香魚(鮎魚)料理;另外料理屋也衍生出料理之外的經營項目,如「屋形船」,來客可於船上飲宴,並一邊捕撈鮮魚作料理,服務生與藝妓也會隨船服務。 待客船返回紀州庵後,客人下船再入店內洗浴,然後繼續召宴。(網摘圖片)




平松家透過庭院空間的安排,創造了別具風味的飲宴環境,於離屋西側(今鄰同安街一側)營造了一個水池,周圍遍植松樹、山茶花、榕樹、杜鵑,透過花木、石與水等空間元素,離屋東側(今離屋至停車場間草坪)則以一個開闊的草坪空間,讓整個視覺延伸,從兩側不同的空間景觀,創造了飲宴環境的不同風貌。 圖中留影人士咸信是當初紅極一時、陪酒的藝妓 (網摘圖片)





西元1895(明治28),日本人藉馬關條約取得台灣 ,平松德松與岳家場喜兵衛以及他的妻子,跟著日本軍隊占領台灣的腳步來到這個陌生的海島,這個新占領的淘金地。

1897年,日軍占領全台的軍事行動仍在推進,平松德松在若竹町(約是在今天西門町南側,貴陽街與長沙街之間)的「紀州庵」開業了。 伴隨著淡水河的航運以及都市的擴張,平松家在川端町(位於今日金門街到廈門街之間,汀州路以南至新店溪畔這個範圍)成立紀州庵支店,就在紀州庵本店開業20年後的1917年獲得營業許可,是今日城南的紀州庵發軔之始。

在川端町時期本區的商業型態以「料理」與「花植木」為主,料理屋除紀州庵外,尚有「川屋敷」、「新茶屋」、「清涼亭」、「有馬屋支店」、「樂水」、「清月」、「陽亭」等店。 本店為已知八間料理屋中目前僅存者。(網摘圖片)





國民政府接收日本總督府財產後,圖中紀州庵本館整編為省政府合作事業管理處與社會處的員工眷屬的「第一宿舍」,後焚於大火。

紀州庵成為省政府員工眷屬的「第一宿舍」後,被額外搭建的違建逐漸遮掩了光芒,也逐漸走進了頹毀,以致最後走入了焚燬的終場。(網摘圖片)




紀州庵古蹟經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歷經2年整修後,已於2014525日正式啟用。





指定文化古蹟理由:  

1.本建築原為日治時期大正年間日人所經營的紀州庵料亭支店建築物群的一部份,至今仍保存宴會場及局部庭園山石遺跡,同類的建築遺構在台灣已屬罕見。

2.目前建築仍保有「床之間」、「大廣間」、「天花」、「欄間」等原始構造,其屋頂形式與簷廊抬高之構造皆具歷史文化特色。

3.紀州庵見證日治時期臺北市南區螢橋新店溪水岸休閒娛樂建築之歷史,表現城市發展史上特殊之地景風貌。






















  







 

 









 












同安街底的巷道景色




古亭捷運站2號出口出站後,循著路幅稍窄,缺少寬闊步行空間的同安街,一路往水源快速道路方向走去,在街尾可見一座天橋,在天橋旁榕樹林蔭處,以鋼骨浪版所圍蓋的建築物,就是紀州庵。


參考資料:

紀州庵 / 台北市文化局

關於「紀州庵文學森林」

紀州庵文學森林 (會訊)




 

上一篇:北投文物館

下一篇:古蹟---淡水牧師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