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文物館
幽雅路的路名就是讓人有欲尋幽探勝的遐思,也難怪在幽雅路上就有三處市定古蹟:
21號 的「吟松閣」溫泉旅館
32號 的「北投文物館」— 「佳山旅館」
34號 的「少帥禪園」— 張學良故居
當天信步一路往上走,首先走到的點就是「吟松閣」,古早時它就是較有格調的溫泉旅館,雖然被招待過幾次,但因消費也較高,所以來的次數不多。 再往上幾步路就是十來年前轟動一時的「春天酒店」,前身是「南國飯店」,是名菜「佛跳牆」的發源地;今天有機會近看「春天」,感覺它的設計、它的建材與它的名聲實在是不堪比擬,當初的轟動或許是趕上台灣暴發戶年代的際會吧?
從「春天」處拐兩個彎上去,有一棟新的飯店 —「麗禧」,外觀設計、建材質料屬高檔層次,經詢問 Bell Captain,房間總坪數約 8,000 坪,計 66 間房,Twin ( or King ) 以NT$12,000起跳,VIP35,000,嚇人哪!「麗禧」的側邊緊臨「北投文物館」,再往上走兩步,就是張學良故居的「少帥禪園」了。
北投文物館的前身為「佳山旅館」,始建於1921年,當時是北投最高級的溫泉旅館。 園區位於幽靜的北投山腰,佔地約 800坪,日治時期為「日本軍官俱樂部」,據傳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為神風特攻隊的度假所。 國民政府到台後由外交部接管,先後為安置軍民的「佳山宿舍」和供政府官員度假之用的「佳山招待所」。
後拍賣予民間張氏家族,成為私人度假別墅,也曾被借為拍攝古裝片的場所,因拍「古月莊」而被稱謂的別號不逕而走。 爾後三福化工 張純明 先生在此歷經風華歲月的日式建築園區,創辦「台灣民藝文物之家」,致力保存台灣早期民俗文物與原住民藝術;近年成立「財團法人福祿文教基金會」接手經營,並正式更名為「北投文物館」。
1998年9月,台北市政府將此園區列入市定古蹟,自2002年起,建築體因面臨整修,故「北投文物館」全面休館,陸續進行古蹟修復的工作,費時5年多才完成,於2008年以煥然一新之姿重新對外開放。/ 取材自:北投文物館
「陶然居」現在以茶藝館的型態經營,屋內的空間是由兩個長方形的房間,隔著曲折的廊道,以斜對角的方式構成了所謂的〈雁行〉格局。
「北投文物館」是屬於大型的日式建築,作工精細並規劃有日式庭園,建築式樣則是當時日本旅館建築最常採用的「書院造」型式。
北投文物館的前身為「佳山旅館」,始建於1921年,石頭上「佳山」字樣仍依稀可見
延伸閱讀:【 北投文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