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8 19:44:05ADAM

東京紀遊---淺草寺 & 淺草神社


淺草寺(日語:Sensoji,「Senso」是淺草 Asakusa 的另一種 拼音,「ji」則為寺院之意),又名金龍山淺草寺,位於日本東京都台東區淺草二丁目,是東京都內歴史最悠久的寺院。 山號為金龍山,供奉的本尊是聖觀音。 原屬天台宗,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成為聖觀音宗的總本山。觀音菩薩本尊通稱為「淺草觀音」。



淺草在江戶時代並不屬於市區的一部份,是東京中心的「下町」,當時的淺草是歌舞伎座集中地,也是一大型紅燈區,達數世紀之久,是東京少數幾個保留舊江戶氛圍的地區。 

 淺草大部分區域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大空襲中遭到摧毀,重建後的淺草寺周邊地區雖已在戰後重拾人氣,但與被譽為淺草娛樂區的時期相較,已不可同日而語。


 

雷門 表參道入口之門。 切妻造八腳門,左面的是風神像,右面的是雷神像,正式名稱為「風雷神門」,通稱為「雷門」。 1865年(慶應元年)被燒毀,約一世紀之後的1960年(昭和35年),以鋼筋混凝土再重建。 門下書有「雷門」的大燈籠,每十年由「松下幸之助基金會」出資更換一次,據說為實業家 松下幸之助 當年久病不癒,後於淺草觀音祈願之後病癒,作為許願而奉納的報答。






根據東京觀光財團的資料,把觀光者的人數也算在內的話,一年人次有3000-4000萬人。 按照寺院、神社的參拜、觀光人數排行,這裡是日本第一。主參道上遊人終日絡繹不絕,元旦三天的參拜者達到百萬人以上。 每月一八日的吉日或「茶湯月參講」的功德日之時,大殿內信者雲集,祈禱聲充耳不絕。



「二重門」又稱「仁王門」、現改稱「寶藏門」



入母屋造的二重門(2層建築,外觀上為上下二重門),門的左右置有仁王(金剛力士)像,因此之前名叫「仁王門1945年大空襲中毀壞並於1964年(昭和39年)以鋼筋混凝土方式重建,由實業家 大穀米太郎夫妻捐款興建,重建後才稱為「寶藏門」,其名來自門上層的文化財產収藏庫。








 



五重塔-原塔於1648年(慶安元年)建成,與本堂同様於關東大地震時倒壊,1945年時東京大空襲被燒毀。 現塔於1973年(昭和48年)以鋼筋混凝土方式重建,鋁合金瓦頂、基壇高約5、塔高48 基壇內部有收納供養靈位牌的靈牌殿,塔的最上層置有斯里蘭卡傳來的舍利子。原塔本位於東側,重建的塔則搬家位於西側了。









 

 



香客們會以手掌攬著香氣撲向頭臉身軀以求觀音佛祖的庇佑,連老外也入境隨俗










本堂-本尊觀音像供奉之地,故又稱觀音堂。

舊堂於1649年(慶安2年)重建,為近世大型寺院本堂的代表作與國寶(當時),1945年(昭和20年)於東京大空襲被燒燬。現在的本堂於1958年(昭和33年)再以鋼筋混凝土重建。 外陣有川端龍子(りゅうし)作畫的「龍の圖」、堂本印象作畫的「天人散華の圖」等天井畫。



內陣中央為本尊安置間,高6的宮殿。 宮殿內部分為前之間與奧之間,奧之間有秘藏本尊,前之間為「お前立ち」觀音像。於毎年1213會舉行的開扉法事,與有特別儀式需要開扉的時候,信徒可以到此參拜「お前立ち」像,但秘藏本尊像不作公開。宮殿的左右有脇侍梵天・帝釋天像,堂內後方左右有不動明王像與愛染明王像。



本堂後側



淺草神社(あさくさじんじゃ)- 位於本堂東側,建於江戶時代,在1945年大空襲中倖免於難 此神社供奉的是淺草寺草創相關的三人 ( 土師真中知、檜前浜成、檜前竹成 ),每年517都會舉行為期3天著名的江戶三大祭之一,最壯觀、受歡迎的的三社祭。現在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明治神佛分離之後與淺草寺屬不同法人管理。










 
 





 

二天門(重要文化財產)-位於本堂東側,向東興建,切妻造八腳門,木材建造。1618(年元和4年)時建築,未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襲破壞的貴重建築物。 當時的將軍 德川秀忠 為供奉父親 德川家康 而於日光與淺草建東照宮,這門是作為淺草東照宮的隨身門(東照宮於1642年燒毀,沒有再重建)。 現在,門的左右安置有二天(持國天、増長天)。





參考資料 :

淺草寺 / 維基百科

淺草 / 日本旅遊與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