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地圖 / 張才攝影紀念展
意象地圖 / 張才攝影紀念展 的邀請卡
對我這個清明假期不用掃幕的小人物來說,四月三日這一天卻是忙壞了。 一早起來,忙著補救週五晚裡畫壞的淡彩畫,中午吃了家長煮的牛肉麵後,就急著出門。 先到公司拿手機 ( 充電後就忘了帶回家 ),然後到【北美館】參加一個座談會,晚上要到【典華】吃喜酒,九點要趕去參加 paul 的 farewell party,因為隔天他要回 LA 去了。
也是因緣際會獲邀參加這個座談會 - 「台灣攝影三傑 座談會」;主講人 簡永彬 先生與我們家長是【媽媽桌球俱樂部】的球友 ( 如 李桑 一樣 ),聽說我 " 略有見地 ",沒事也喜歡東拍拍、西拍拍的,於是託家長帶回來邀請卡,囑咐 " 務必賞光 ",恰巧這類型的主題也是我極感興趣的範疇,於是懷著朝聖的心情、戰戰兢兢地前往參加。
主辦人簡永彬先生挑選了張 才1943年在上海拍的外灘作為邀請卡的封面
張 才攝影作品的真價,在他總是以正視生活,不矯飾、不迴避,平實而直接地反映人生。 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四Ο至五Ο年代的「上海街頭」、「台灣庶民」以及「原住民」影像,說明了他敏銳的洞察力,不僅攝住當時人們的心,同時也表現了濃厚的時代風味與社會脈動。(博客來書籍館 )
簡永彬 臺灣攝影文化工作者
張照堂 臺南藝術大學 音像紀錄研究所 榮譽教授
顧 錚 上海復旦大學 視覺文化中心 副教授 兼 主任
張美陵 清華大學 通識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
張 才1943年在上海拍攝的《大世界》,繁華的城市風貌對照貧困的百姓生活。( 取材自中時電子報 )
可藉由下列的報導捕捉關於 張 才 的浮光掠影:
SUPERBIRD / 張才‧鄧南光‧李鳴鵰 – 凝望 與 回眸
中時電子報 / 張才拍攝庶民 平實中展現力量 –記者 吳垠慧
張 才留下許多1950年代至1970年代庶民生活的珍貴影像,尤其對歌仔戲團主題頗為著迷,圖為1948年在大稻埕拍攝新光歌仔戲後台。(取材自中時電子報 )
說來汗顏,這是我平生首次聽到 張 才 這個名字,也是首次聽到「攝影三傑」、「快門三劍客」的聲名,這三位日據時代的攝影大師,除了此次 張 才 的紀念展以外,2007年的「鄧光南百歲紀念展」,與2009年的「李鳴鵰攝影回顧展」我都錯過了。
張 才的凝望、鄧南光的視角、李鳴鵰的取景,有其相同的文化衝擊與歷史氛圍,也有其不同的歲月風情與藝術樣貌,本次的與談名家便依「外來文化的衝擊」、「臺灣文化的歷史氛圍」、「三劍客投射的鏡頭美學」、「三劍客在臺灣的影象建構」的題綱做深入淺出的解構,席間社會寫實、社會與人文的關懷、批判的隱喻、現代主義等意象觀念都被一一提及,短短的兩個半鐘頭浸淫其間,的確是受益匪淺。
「一群人爬在樹上觀看運動會」 / 攝影:張 才 ( 取材自 nownews )
令我訝異的是,在 Q&A 的時段裡,竟然有 " 踢館 " 的情事發生。 首先發難的是 綁著花頭巾," 頗有藝術氣息 " 的一位先生,語帶挑釁的詰難讓我頗有「黃巾之亂」時空倒置的錯亂感覺。
聽下來,會前簡永彬先生已經針對一項文字的錯誤或類似的事向 " 挑釁先生 " 道過歉,但仍依舊被拿出來大做文章,這就似乎有失厚道了? 後來為了日本的老師 「木村專一」與「木村惠一」更掀起一番論戰,直到簡永彬先生立即用投影秀出根據,才停止了這場風波。
對我這個門外漢而言,討論的是皆已作古的100年前的風采人物,生平片段間或不可考,容或有錯,訂正就是了嘛,非得像深仇大恨似地大力撻伐,不將之釘在門板上,不得而止? 有那麼嚴重嗎? 何況,似這般芝麻綠豆般的小瑕疵,根本無損於大師們的藝術表現,也無損於大師們的行事風格,亟亟於見縫插針,徒然傷了和氣,真的是所為何來?!
以前就聽說台灣的藝術界似有門戶之見,相互鄙夷,沒料到尚未居主流的攝影藝文界也會砍得血跡斑斑的? 艋舺新傳?
或許我只是看到表象,完全不是那一回事?
望郎早歸 / 江惠
上一篇:憨老爸
上次奧林匹克在北京時,朋友送一些在那裡拍的相片
我真嚇呆了! 人潮無法形容的密
不只每棵樹上,到處都是人
我從來沒看過那景象
Google 裡有人放可以放大的相片
比如歐巴馬就職時的典禮
那張圖的放大鏡讓你找到每一張臉清清楚楚
真不可思議!
PCHOME 裡也是有好多好照片可以欣賞
「快們三劍客」就是在台灣攝影史中佔了一席之地
妳講的歐巴馬就職典禮那張我也看過
的確是不可思議的攝影技術與科技 2010-04-16 18:07:06
哈......還砍的刀刀見骨ㄟ
藝界的主派別之爭
不言卻可見
尤其座談會的主題「台灣攝影三傑」
恐怕早已得罪了一群非三傑的台灣攝影老前輩
及其後輩學生們了
進場言鬥
早可預料
唉.....藝界啊
師大與藝大的門戶之見
攝影界也如此
是只有「漢」文化才有的現象嗎?
不解?! 2010-05-10 1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