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1 23:07:42每天都有新領悟

看清自己的追求

今天的台灣,雖不必然每個人都可以錦衣玉食,倒也真的是絕大多數人都可以足衣足食了。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一般人只要學會儲蓄與儉約的生活,不得已時願意做別人不肯做的工作,就可以免除現實的煩憂了。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忍受這種簡樸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誰都想出人頭地,不甘居於人後,讓人指使。

因此,與其說現實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物質需要,還不如說它是地位和成就的象徵,是一種自我肯定的工具!所以,說到頭來,現實根本是一種「精神上」的要求,而不是一般人所誤以為的「生理要求」或「物質需要」。假如一個人不需要跟別人比就可以很滿足(譬如得道高僧),他所需要的現實會很少;假如一個人整天都要跟別人比,給他再多都不夠。



●財富讓人獲得肯定和自尊



換個方式說,在今日的台灣,「現實」的意思已經不再是足衣足食了,而是「免於對未來生活的憂慮」,以及「成就感、被肯定、不受他人的輕蔑與羞辱」。

假如可以不花任何代價就獲得一筆鉅款,它將可以被用來保障我們未來的生活品質:不用怕中年失業、生病時可以給自己和家人最好的醫療照護,還可以用最昂貴的教育來保障孩子未來的競爭能力和生活品質。當一個人的財富多到三代也用不完的時候,他就真的可以不用再為現實煩憂了。還有更重要的,財富可以用來肯定自己的能力、贏取別人的尊敬與羨慕、讓別人不敢藐視你。

相較之下,假如一個人的收入只足夠應付眼前的衣食與住行,也許他可以不羨慕有錢人的物質享受,但是他卻要去面對未來生活中不確定的風險(如失業、老年醫療);更何況,一個收入低的人,如何面對他人眼光中的輕蔑,乃至於言語中坦白的嘲諷與羞辱?從小到大,我們被教會了一個現實:沒有了錢,在別人眼中就連最基本的人格尊嚴也都沒有了!

我曾經問過學生:「假如我是神仙,可以幫你實現一個願望,但是你只能從以下兩個願望中挑一個。(1)給你像比爾蓋茲一樣的財富,但是你要跟他一樣,終日和鉤心鬥角、唯利是圖的人生活在一起。(2)讓你一輩子衣食無缺,沒有多餘的財富,也沒有現實的壓力,但是你一生中所接觸到的人,都能肯定你,並且懷著善意接納你。」

聽完這個問題,所有的人都用理所當然的口氣說:「當然是後面那一個!」

這個簡短的對話突顯出幾個事實:(1)大部分的人都想擁有比爾蓋茲的財富,卻不想要和鉤心鬥角、唯利是圖的人生活在一起。也就是說,財富雖然吸引人,但是衡量過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後,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多餘的財富。(2)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假如可以被肯定、被接納、被善意地對待,那麼他們對現實的所求就可以降低到「一輩子衣食無缺」的程度,而不願意為了多餘的財富付出沒必要的代價。



●如果擁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



其實,一個人只要職業穩定,有固定的收入與退休金(譬如公教人員),那麼他將和比爾蓋茲一樣地一輩子不愁吃穿。因此,他們財富上的懸殊只能造成一個實質上的差異:他們死的時候,比爾蓋茲會留下比較多錢。但是,死後的財富有什麼意義呢?值得人為它做任何的犧牲嗎?

所以說,顯然一般人所以羨慕比爾蓋茲,為的不是他死後留下多少財產,而是這些財產在他生前帶給他的自我肯定和別人羨慕的眼光。因此,人之所以會去追逐一生花不完的財富,積極的說是為了自我肯定,消極的說是為了自我武裝,防範別人的輕蔑與羞辱。也正因為財富對人而言最大的吸引力是被肯定、被接納,所以一旦我們可以不需付出任何代價就被肯定、被接納的時候,我們就不會為多餘的財富作沒必要的犧牲。因此,在前面的問答裡,我們會選擇「一輩子衣食無缺,沒有多餘的財富,但是被肯定、被接納」;而不願意為了比爾蓋茲的財富,去忍受和唯利是圖的人朝夕相處。

所以,假如這是一個充滿善意的社會,人人願意彼此急難救助,相互接納、肯定,應該就很少有人願意為了名利而付出夫妻失和、親子生疏、心靈空洞等代價了。在這樣的社會裡,人們將會花費更多的心力,認真地去思索人生的意義,追求超出現實層次的「自我實現」。而平常被當作空話、不務實的理想、熱情、憧憬、嚮往、心靈、生命等等東西,將會變得非常地吸引人,令人振奮,甚至是「人要有滋味地活下去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幸的是,我們從來都沒有經驗過那樣有善意的社會。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人都太勢利。或者說,雖然人或多或少隱藏著一些對人的善意,但是這個社會的習氣卻太惡質,使得這些善意根本無從傳達、交流。

從一懂事開始,我們就經常被親戚和鄰居拿來做為「比輸贏」的工具。還沒上幼稚園的時候就比看誰家小孩長得漂亮,看起來聰明。到了幼稚園,小朋友也學著大人的口氣,比出國的次數,比汽車和房子的大小。小學開始就被拿來比成績,比才藝,比英語,爸爸、媽媽、姑姑、阿姨、叔叔、伯伯都七嘴八舌地進來攪和,不把這場輸贏的比較弄到沸騰就不罷休。難得過年,所有表兄弟姊妹玩在一起,偏偏就會有人問起:「你們家慧娟功課好不好呀?」或者炫耀:「我們家志潔當了學校的小市長,回家都不肯講,還是老師打電話來道賀才知道呢!」

活在這種整天比輸贏、爭高下的惡質習氣裡,每個人自衛都來不及,根本沒有機會表達出隱藏在心裡的善意,甚至因為害怕天真的善意會換來無情的羞辱,以致於在一再的壓抑之後,對自己的善意變得愈來愈遲鈍而不敏感,最後甚至於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在人欺人的世界中容易迷失



就這樣子,每個人都被教養成隨時在為不可預期的「決鬥」作準備。收入再多都不夠,隨時可能會碰到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