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26 22:34:10關魚
是誰給你們踐踏別人屍體的權力?
(我家天空/攝影/關魚/1994)
「是誰給你們踐踏別人屍體的權力?」
當記者六年多以來,這句問號在我腦海中反覆問過好多次了,問號中的「你們」,先是問我自己,然後要問的對象是「所有媒體高層、編輯和記者」,還包含「各級政府」和所有「對別人的悲劇漠不關心、甚至抱持看熱鬧心態的閱聽者」。
一個禮拜前決定發行「關於媒體改革電子報」時,便一直在思索創刊號的發刊辭要寫什麼,檢視這兩年來在網路上寫的所有批判媒體文章,我得到了以下的結論:
「任何一個媒體報導,都不能用『新聞自由』和保障人民『知的權利』為藉口,去侵害被報導者和相關者的人權。」
一切,還是得從震驚全台的「白曉燕案」說起。
〈中時刊登白曉燕屍體照引發抗議〉
白曉燕屍體尋獲的隔日,中國時報頭版刊出白曉燕的屍體照片,特別用圈出的方式凸顯她被斬斷的小指,企圖說服所有看到此照片的人:「不要懷疑,這張就是白曉燕屍體的特寫。」
已不記得當天我到底打了幾通電話去中時讀者專線抗議,至少是剛看到時一通、中午吃完飯後一通、下午實在氣不過再打了一通,我憤怒到忘了接讀者電話的小姐也只是領人薪水聊盡職守的一員,眼見那張胸部被馬賽克的屍體照如此曝光在讀者面前,我只是一再用不同的形容詞對著電話吼叫:「你們憑什麼刊出白曉燕的屍體照?今天是你們中時總編輯的親人被殺害了,你們會刊出他的屍體照片嗎?」
儘管之前已有很多電視新聞在採訪報導時,反覆犯了「踐踏人權」的錯誤,但「中時以頭版刊登白曉燕屍體照」一事,卻是我開始當記者以後,首次深刻感受到媒體報導是如何犧牲受害者人權。更令人氣憤的是,中時因收到太多讀者抗議電話,隔天在二版刊出一篇「完全看不出誠意」的致歉說明,大體是說:因為他們的攝影記者是第一個趕到屍體所在地的人,在求真求實的報導原則下,才選擇刊出這張照片。
看到這篇「狡辯勝於悔意」的聲明,我再度打電話到中時抗議,這次我對著電話語氣堅定的說:「你們的意思就是,為了獨家照片,為了媒體競爭,總編輯就可以犧牲人權決定刊登囉?既然如此,我會跟我身旁所有訂閱中國時報的朋友商量,叫大家退訂中國時報!」
接下來的日子裡,每次看到新聞處理非常不尊重生命和人權,我就會立刻打電話去媒體反應,不管是電視,或者報紙(包括我所服務的報社在內)。
〈大園空難報導所犧牲的人權〉
印象中我第二次氣到抓狂,是中正機場的「大園空難」事件。在機場駐警沒有意識到「應立刻拉起空難現場封鎖線」的情況下,各家電視媒體、報社、廣播和通訊社記者,紛紛卯足全勁在現場拍攝和檢視,尤其是電視台的SNG車不斷地把宛如人間煉獄的火場和屍海畫面,毫無過濾的傳送到每個家庭眼前。
當時被叫去支援空難採訪的我,人在台北報社負責整理過去台灣歷次空難的資料,隨後被主管派去華航位於台北南京東路的總公司瞭解現場情況並採訪家屬的反應,也隨即脫離了在電視前面被SNG新聞疲勞轟炸的苦海。但隨後幾天當我聽到朋友和同業描述當晚電視新聞報導大園空難的場景,真是哀痛和憤怒到說不出話來。
一位好友說:
「你沒看到嗎?昨天某電視台播出的SNG畫面,記者在前面描述現場,她背後的樹上掛著一條燒焦的人腿......」
主跑社會新聞且當晚被派去大園現場採訪的同事說:
「跑新聞這麼多年來我早就看慣屍體了,可是也忍不住覺得噁心,因為警察沒有拉起封鎖線,所有記者都摸黑在現場橫衝直撞,你踩到的軟東西說不定就是屍塊......許多被叫去支援採訪大園現場的電視記者,不少人都在當場吐了,聽說還有很多人回家後不斷被惡夢嚇醒,有些記者更立刻跟電視台遞出辭職......」
主跑教育新聞但也必須要支援大園空難相關報導的同業說:
「我待在報社幫忙打電話採訪相關人員,實在很想把耳朵塞起來,可是我得在報社採訪和寫稿,於是被迫不斷聽那些整點新聞播出家屬淒厲的哭喊聲,得花很大的力氣克制自己,才能忍住不讓眼淚掉下來繼續寫稿......」
聽完來自朋友們的這些描述,我也得花很大的力氣克制自己,才不致因得知「機場駐警主管的無能」、「電視新聞台高層的無德」和「許多電視記者的無理」而抓狂到極點。
各種災難的現場都必須動員就近的警力立刻封鎖,以免不相干的閒雜人等闖入影響搜救,這不是最基本的救災常識嗎?派出SNG車採訪的各家電視台,對於攝影記者回傳的連線畫面,難道不能先透過編輯製作中心過濾一下嗎?負責去採訪家屬的電視台攝影記者,一定要把攝影機對準家屬哀痛不已的臉孔才叫做報導災情嗎?那些配合出機的電視台採訪記者,一定要把麥克風塞到哭嚎不止的家屬面前,問些諸如「你失去親人的感受怎麼樣?」等愚蠢問題才叫做盡忠職守嗎?
〈台灣何時才能學會尊重生命?〉
我多麼想問媒體高層:
「究竟是誰給你們踐踏別人屍體的權力?究竟為什麼你們會失去了對生命的基本悲憫?你們明明是為了媒體明爭暗鬥的收視率和閱報率去在別人的傷口上灑鹽,為什麼還能大言不慚地說這些殘害人權的報導,都是為了維護人民知的權利?」
我多麼想問警政主管、媒體高層和閱聽大眾:
「你們這些人,可不可以把每次災難死傷的人們,都將心比心地當成是自己的親人對待?如果發生不幸的人是你們的親朋好友,你們也會這樣忽略救災的基本動作嗎?你們也會用這樣的報導方式作新聞嗎?你們也會只是閱聽完空難新聞後轉身就忘,對於受難家屬努力推動加強空安的相關政策繼續不聞不問嗎?」
我多麼想問自己和所有台灣人:
「台灣防救災體系的建置、新聞媒體的整體表現和民眾的媒體素養,什麼時候才會進步到回答上述問題時,能紮實肯定地說出:『我們不會』?」
記者關魚,2002/12/25--26
〈補充後記〉
四年前發生大園空難時,我被派往華航總公司採訪,抵達之際早有許多記者擠在家屬聚集的地方採訪,目睹家屬們抱頭痛哭的悽慘現場,我完全失去了工作慾望,看著同業們忙著問將要前往中正機場瞭解實情的家屬們各種問題,我只是站在一旁靜靜地聽。許多女記者聽著家屬們痛失親人的哭訴,跟著紅了眼眶,遠遠站著的我也忍不住淚水打轉。
當華航服務人員在旁邊的小房間宣布前往機場的搭車細節,我跟著家屬們一起進去,也許是滿臉的悲痛表情及「不發一語」的沈默,竟有一位家屬問我:「你也是要去中正機場找親人的嗎?」我不敢點頭也沒有搖頭,只是用悲痛沈默的表情望著她,然後拍拍她的肩膀說:「我們都要堅強。」
我深知自己不是在演戲,是很誠懇地對她這麼說。我問了華航人員安排家屬前往大園的細節,協助告知後來才趕到華航的家屬後,繼續躲在一旁沈默地觀察現場的種種。這頭,是失去了兒子的老爸抱著痛哭的老媽輕聲安慰;那頭,是恐懼失去父母的女兒焦急地詢問記者和華航人員有沒有人生還;角落,是不知失去哪位親朋好友的男子以雙手蒙面顫抖地啜泣......
還需要去以任何方式直接問家屬的反應嗎?他們的表情、肢體動作和彼此的交談已經說明了一切。我也許沒辦法像那些問得鉅細靡遺的記者,寫出這些受難家屬的身家背景,例如誰失去了幾位親人、哪對夫婦是結婚不久去度蜜月卻不幸成了同命鴛鴦等等,但如果要犧牲同理心,硬是在別人最焦急、最悲痛的時刻問他們其實無力回答的問題才能得到這些答案,我真的寧可不問。
在現場以沈默的方式觀察到一段落後,我回到電腦前寫稿,努力壓著傷痛的情緒,將剛剛所見的場景一一化為文字。晚上十點將稿子傳回報社後,組長只問了一句:「寫得不錯,但電視新聞播那對同命鴛鴦的父母你有沒有問到?」我老實回答:「沒有耶,我來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趕到中正機場去了。」組長說:「那你繼續在華航待著,可能後面還會有家屬趕到。」
當晚我在華航待到午夜十二點,回到報社後,確定沒有其他需要支援的地方後才下班回家。到家時已接近深夜兩點,拖著疲憊的身軀,閉上眼就會思及那些哀嚎的面容,讓我遲遲無法入睡,只能反覆地在心底祈禱著:「如果真有神明的話,求求您保佑我親愛的家人朋友們永遠不會遇上空難吧!」
批ㄟ司
訂閱「關於媒體改革」電子報:
http://enews.url.com.tw/aboutfish-1.shtml
「是誰給你們踐踏別人屍體的權力?」
當記者六年多以來,這句問號在我腦海中反覆問過好多次了,問號中的「你們」,先是問我自己,然後要問的對象是「所有媒體高層、編輯和記者」,還包含「各級政府」和所有「對別人的悲劇漠不關心、甚至抱持看熱鬧心態的閱聽者」。
一個禮拜前決定發行「關於媒體改革電子報」時,便一直在思索創刊號的發刊辭要寫什麼,檢視這兩年來在網路上寫的所有批判媒體文章,我得到了以下的結論:
「任何一個媒體報導,都不能用『新聞自由』和保障人民『知的權利』為藉口,去侵害被報導者和相關者的人權。」
一切,還是得從震驚全台的「白曉燕案」說起。
〈中時刊登白曉燕屍體照引發抗議〉
白曉燕屍體尋獲的隔日,中國時報頭版刊出白曉燕的屍體照片,特別用圈出的方式凸顯她被斬斷的小指,企圖說服所有看到此照片的人:「不要懷疑,這張就是白曉燕屍體的特寫。」
已不記得當天我到底打了幾通電話去中時讀者專線抗議,至少是剛看到時一通、中午吃完飯後一通、下午實在氣不過再打了一通,我憤怒到忘了接讀者電話的小姐也只是領人薪水聊盡職守的一員,眼見那張胸部被馬賽克的屍體照如此曝光在讀者面前,我只是一再用不同的形容詞對著電話吼叫:「你們憑什麼刊出白曉燕的屍體照?今天是你們中時總編輯的親人被殺害了,你們會刊出他的屍體照片嗎?」
儘管之前已有很多電視新聞在採訪報導時,反覆犯了「踐踏人權」的錯誤,但「中時以頭版刊登白曉燕屍體照」一事,卻是我開始當記者以後,首次深刻感受到媒體報導是如何犧牲受害者人權。更令人氣憤的是,中時因收到太多讀者抗議電話,隔天在二版刊出一篇「完全看不出誠意」的致歉說明,大體是說:因為他們的攝影記者是第一個趕到屍體所在地的人,在求真求實的報導原則下,才選擇刊出這張照片。
看到這篇「狡辯勝於悔意」的聲明,我再度打電話到中時抗議,這次我對著電話語氣堅定的說:「你們的意思就是,為了獨家照片,為了媒體競爭,總編輯就可以犧牲人權決定刊登囉?既然如此,我會跟我身旁所有訂閱中國時報的朋友商量,叫大家退訂中國時報!」
接下來的日子裡,每次看到新聞處理非常不尊重生命和人權,我就會立刻打電話去媒體反應,不管是電視,或者報紙(包括我所服務的報社在內)。
〈大園空難報導所犧牲的人權〉
印象中我第二次氣到抓狂,是中正機場的「大園空難」事件。在機場駐警沒有意識到「應立刻拉起空難現場封鎖線」的情況下,各家電視媒體、報社、廣播和通訊社記者,紛紛卯足全勁在現場拍攝和檢視,尤其是電視台的SNG車不斷地把宛如人間煉獄的火場和屍海畫面,毫無過濾的傳送到每個家庭眼前。
當時被叫去支援空難採訪的我,人在台北報社負責整理過去台灣歷次空難的資料,隨後被主管派去華航位於台北南京東路的總公司瞭解現場情況並採訪家屬的反應,也隨即脫離了在電視前面被SNG新聞疲勞轟炸的苦海。但隨後幾天當我聽到朋友和同業描述當晚電視新聞報導大園空難的場景,真是哀痛和憤怒到說不出話來。
一位好友說:
「你沒看到嗎?昨天某電視台播出的SNG畫面,記者在前面描述現場,她背後的樹上掛著一條燒焦的人腿......」
主跑社會新聞且當晚被派去大園現場採訪的同事說:
「跑新聞這麼多年來我早就看慣屍體了,可是也忍不住覺得噁心,因為警察沒有拉起封鎖線,所有記者都摸黑在現場橫衝直撞,你踩到的軟東西說不定就是屍塊......許多被叫去支援採訪大園現場的電視記者,不少人都在當場吐了,聽說還有很多人回家後不斷被惡夢嚇醒,有些記者更立刻跟電視台遞出辭職......」
主跑教育新聞但也必須要支援大園空難相關報導的同業說:
「我待在報社幫忙打電話採訪相關人員,實在很想把耳朵塞起來,可是我得在報社採訪和寫稿,於是被迫不斷聽那些整點新聞播出家屬淒厲的哭喊聲,得花很大的力氣克制自己,才能忍住不讓眼淚掉下來繼續寫稿......」
聽完來自朋友們的這些描述,我也得花很大的力氣克制自己,才不致因得知「機場駐警主管的無能」、「電視新聞台高層的無德」和「許多電視記者的無理」而抓狂到極點。
各種災難的現場都必須動員就近的警力立刻封鎖,以免不相干的閒雜人等闖入影響搜救,這不是最基本的救災常識嗎?派出SNG車採訪的各家電視台,對於攝影記者回傳的連線畫面,難道不能先透過編輯製作中心過濾一下嗎?負責去採訪家屬的電視台攝影記者,一定要把攝影機對準家屬哀痛不已的臉孔才叫做報導災情嗎?那些配合出機的電視台採訪記者,一定要把麥克風塞到哭嚎不止的家屬面前,問些諸如「你失去親人的感受怎麼樣?」等愚蠢問題才叫做盡忠職守嗎?
〈台灣何時才能學會尊重生命?〉
我多麼想問媒體高層:
「究竟是誰給你們踐踏別人屍體的權力?究竟為什麼你們會失去了對生命的基本悲憫?你們明明是為了媒體明爭暗鬥的收視率和閱報率去在別人的傷口上灑鹽,為什麼還能大言不慚地說這些殘害人權的報導,都是為了維護人民知的權利?」
我多麼想問警政主管、媒體高層和閱聽大眾:
「你們這些人,可不可以把每次災難死傷的人們,都將心比心地當成是自己的親人對待?如果發生不幸的人是你們的親朋好友,你們也會這樣忽略救災的基本動作嗎?你們也會用這樣的報導方式作新聞嗎?你們也會只是閱聽完空難新聞後轉身就忘,對於受難家屬努力推動加強空安的相關政策繼續不聞不問嗎?」
我多麼想問自己和所有台灣人:
「台灣防救災體系的建置、新聞媒體的整體表現和民眾的媒體素養,什麼時候才會進步到回答上述問題時,能紮實肯定地說出:『我們不會』?」
記者關魚,2002/12/25--26
〈補充後記〉
四年前發生大園空難時,我被派往華航總公司採訪,抵達之際早有許多記者擠在家屬聚集的地方採訪,目睹家屬們抱頭痛哭的悽慘現場,我完全失去了工作慾望,看著同業們忙著問將要前往中正機場瞭解實情的家屬們各種問題,我只是站在一旁靜靜地聽。許多女記者聽著家屬們痛失親人的哭訴,跟著紅了眼眶,遠遠站著的我也忍不住淚水打轉。
當華航服務人員在旁邊的小房間宣布前往機場的搭車細節,我跟著家屬們一起進去,也許是滿臉的悲痛表情及「不發一語」的沈默,竟有一位家屬問我:「你也是要去中正機場找親人的嗎?」我不敢點頭也沒有搖頭,只是用悲痛沈默的表情望著她,然後拍拍她的肩膀說:「我們都要堅強。」
我深知自己不是在演戲,是很誠懇地對她這麼說。我問了華航人員安排家屬前往大園的細節,協助告知後來才趕到華航的家屬後,繼續躲在一旁沈默地觀察現場的種種。這頭,是失去了兒子的老爸抱著痛哭的老媽輕聲安慰;那頭,是恐懼失去父母的女兒焦急地詢問記者和華航人員有沒有人生還;角落,是不知失去哪位親朋好友的男子以雙手蒙面顫抖地啜泣......
還需要去以任何方式直接問家屬的反應嗎?他們的表情、肢體動作和彼此的交談已經說明了一切。我也許沒辦法像那些問得鉅細靡遺的記者,寫出這些受難家屬的身家背景,例如誰失去了幾位親人、哪對夫婦是結婚不久去度蜜月卻不幸成了同命鴛鴦等等,但如果要犧牲同理心,硬是在別人最焦急、最悲痛的時刻問他們其實無力回答的問題才能得到這些答案,我真的寧可不問。
在現場以沈默的方式觀察到一段落後,我回到電腦前寫稿,努力壓著傷痛的情緒,將剛剛所見的場景一一化為文字。晚上十點將稿子傳回報社後,組長只問了一句:「寫得不錯,但電視新聞播那對同命鴛鴦的父母你有沒有問到?」我老實回答:「沒有耶,我來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趕到中正機場去了。」組長說:「那你繼續在華航待著,可能後面還會有家屬趕到。」
當晚我在華航待到午夜十二點,回到報社後,確定沒有其他需要支援的地方後才下班回家。到家時已接近深夜兩點,拖著疲憊的身軀,閉上眼就會思及那些哀嚎的面容,讓我遲遲無法入睡,只能反覆地在心底祈禱著:「如果真有神明的話,求求您保佑我親愛的家人朋友們永遠不會遇上空難吧!」
批ㄟ司
訂閱「關於媒體改革」電子報:
http://enews.url.com.tw/aboutfish-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