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3 21:51:00靜謐旋律

初探藝術殿堂


感恩心‧諸羅情

--李伯男繪畫生活回顧3

文:李伯男2007

 

【初探藝術殿堂】

1968年考進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林玉山教授來函祝賀,並叮嚀保養身體以應付未來繁重課業,畫室的學姐洪正子,贈送畫袋鼓勵。青澀小子帶著忐忑的心,負笈離鄉到台北都會,在肅穆的師大美術學園「紅樓」增進畫藝。一年級時,開始畫第一張油畫「椰林小路」,嘗試油畫材料與技法,有梵谷畫風,以律動短筆觸結構畫面。並以水彩畫「疏林」參加師大美術系系展即獲入選。採不透明濃塗方法彩繪,作品有學習自曹根老師的基礎筆趣。1970年適逢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全球興高采烈,是世紀偉大事件。因此,製作虛擬「展覽海報」以同享喜悅。出品油彩繪製的設計「登月資料展」,與另項水墨、水彩同時於系展入選,立體派風格的油畫「禮讚」與三菱刀自由刻繪的版畫,將桌上食材抽象化的「味」,皆獲得佳作。美術系戶外學習活動與同學前往指南宮、淡水、金山、野栁、故宮博物院至善園、陽明山…台北公園、植物園、歷史博物館荷花池、台北街景及中華商場等郊遊寫生。曾到板橋「藝專」探望同好與參觀美術科,欣賞林家花園美景。

師大美術系同學可算是各地精英,一起學習時,都有各自的專長,且日漸進步,開始有了許多壓力與鄉愁,常藉寫詩、聽音樂、唱歌,撫平情緒。黃昏時的師大校園,有蒲葵林投射在地上的斜影,充滿詩情,彳亍徜徉,文思泉湧,喚起中學時的詩心,繼續有詩文的寫作。同班同學劉鏞推荐參加師大「寫作學會」,新詩入選「師大青年」、「噴泉詩刊」多次,認識詩友李勇吉。環境周遭與生活感觸皆成為詩與畫的題材,去台北圓山動物園寫生,有感而寫「動物園」詩篇、思維遇到瓶頸抒寫「垃圾桶」、懷念家鄉農林實驗所橡樹林園寫「一顆被棄的籽子」…,參與編輯師大寫作學會出版「文苑」詩文集,參展「師大噴泉詩社詩畫展」展出詩畫結合作品「天鵝湖」,詩歌朗頌於電視台錄影。詩境轉化成圖像,圖像感受描寫成詩。

1971年在台北「藝術學苑」繪畫補習班,當林惺嶽老師的助教,協助修改學生石膏像素描。當時,很欣賞林惺嶽及西洋畫家愛倫斯特(Ernst, Max)、達利(Dali, Salvador)、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畫,並受其影響。曾出品「遺蹟」參展台北市「春秋藝廊」的展覽。同學曹志漪邀約與林枝旺、邱秉恆等四人,一起製作台北某商業銀行壁上浮雕,技藝切磋,學得立體造形的實務經驗。又在師大美術系走廊舉行學習觀摩聯展,出品「文憑的迷思」「意象」…油畫習作,都是超現實與抽象畫溶合的形式風格。「文憑的迷思」是幾何形與半具象的合成,當時正準備畢業,拍學士照,成為創作之靈感。造形以學士服予抽象化,趁油彩未乾時,左右以版畫滾筒刮出自由流動的線條,狀似抽煙或喃喃自語之符號,人頭像則以腐朽的生苔植物造形呈現。原認為大學生應該是學識淵博、修養良好的社會精英,進入大學之後接觸了多元的人性與人品,發現大學生無實力、品德差、生活腐化的也很多,文憑是不能完全信任、就以自訂的象徵符號敘述內心的感受。展出時,部份教授有些許微辭。不過,因畫面表現含蓄,批判性不很明顯,並未受到太多責難。當時年輕人小小的叛逆心,藉此有所抒解。

22屆師大美術系系展出品「奏樂的女郎」榮獲油畫組第三名,形式仿西洋古典名畫半具象扭曲合成。造形取自旅遊各地所見的自然風景,有阿里山的老樹瘤、野柳奇石、海邊。並從盧梭的繪畫感受到熱帶植物的神秘以及西洋古典畫中的美女吹著長笛、彈風琴、拉小提琴等得到靈感,以生活中的經驗影像結合繪製而成。當時,評審教授也能接受此畫法,美學教授王秀雄對此作品曾有評語:「是東方抒情的超現實繪畫」。師大美術系畢業展以三幅80F油畫,連拼成大件作品「禪坐的下午」獲優選獎,採幾何形與半具象的合成表現,每一畫幅描寫一個象徵性的故事:「生命是一種緣,雖然莫名的出生。縱使如何地淡泊,總會在生命的過程中,和社會、人群互放一些光亮。而後,如漂鳥般安祥地離去。」藉符號圖像敘說個人對生命的看法。

此時期風格的形成源自於,畢卡索、布拉克等富節奏韻律的立体派構成、 曹 老師構圖觀念「造形」與「色彩」的呼應關係及瀟灑流暢富張力的運筆、父親遺作簡潔暢快的鉛筆素描技法等影響。大學四年間,再接受多位教授的指導,彩墨畫林玉山「運筆與構圖」都講究畫中的「流動與呼應」,油畫李石樵嚴謹的構圖與色面的空間經營,素描陳慧坤講就造形的準確與質量感的表達,更 從王秀雄 教授學得美學原理,「圖」「地」關係的一些知識,受益最多。也受到台北美術環境的多元衝擊,使我對當代新藝術甚為嚮往。觀賞台北的「畫廊」展出不同的繪畫形式,從畫集與媒體資訊接觸到「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及各類「新藝術表現」的繪畫,獲得了一些啟示。當時佛洛依德學說「夢的解析」心理學流傳到台灣,影響了一些台北的藝術家,以「潛意識」為概念畫一些超現實繪畫吸引了我。林惺嶽的舞台幻境、洪天奎像達利風格的大幅超現實油畫、鍾慶煌的鄉愁系列、汪心靈的繪畫及年代畫會、畫外畫會的展覽,都使我心靈悸動,視覺感受到強烈的震撼。此後,就常採用超現實的方法營造繪畫的意境,在自由揮灑中訓練出造形律動與色彩配置的美學基本認知,這種畫面結構方式成為我日後造形繪畫的形式基礎。

 

上一篇:藝文啟蒙

下一篇:返鄉教學在地紮根

伍男的陶藝 2007-06-27 19:24:00

來看你囉!

版主回應
QQQ 2007-07-11 00:36:00